典故雜吟

《典故雜吟》是一首意蘊豐贍、別致多趣的七言律詩。此詩構思巧在雖連用了20個成語典故,但其音韻和諧、對仗工穩、語意暢達,並無刻意雕琢的痕跡。在思想內容上,此詩還給人以志向的教益、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啟迪。

作品原文

典故雜吟

滄桑世事見天壤,唇齒銜環今古情。.

緣木守株貽笑柄,枕戈嘗膽贊英名。

七擒三顧效汗馬, 八斗五車能點晴。

投筆擊楫欽裹革,移山填海尚鵬程。

作品鑑賞

此詩構思巧在雖連用了20個成語典故,但其音韻和諧、對仗工穩、語意暢達,並無刻意雕琢的痕跡。特別是把一些四字格成語,按著人們習慣上簡縮為複音詞的方式巧妙地化入詩中,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表意豐富,更是難得。

首聯共縮用了四個成語典故:

1、滄桑——滄海桑田。

典出《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泛指大海)三為桑田。”意思是:(滄海,即大海,因大海水呈青蒼色,故稱)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2、天壤——天壤之別。

典出《抱朴子·內篇·論仙》。意思是:(壤,地下)天上和地下的差別。比喻相隔很遠,差別很大。此成語也可以寫作“天淵之別”。.

3、唇齒——唇齒相依.

典出《三國志·魏書·鮑勛傳》。意思是:嘴唇和牙齒相互依靠,不能離開。比喻關係密切,互相依存。此句中的“唇齒”也理解為“唇亡齒寒”。典出《左傳·僖公五年》:意思是: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共同。

4、銜環——結草銜環.

結草,典出《左傳·宣王十五年》。意思是:糾結野草絆住恩人所追趕之敵人的腳,幫助恩人把敵人捉拄以報其恩。銜環,典出《續齊諧記》。意思是:黃雀銜著白玉環給恩人,以報昔日救助之恩。後來人們將二典合為一個成語,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盡管滄海桑田,世間萬事萬物都將會發生天壤之別的巨大變化,可人們那種相互依存、感恩圖報的情感還是古今一致的。

頷聯也是縮用了四個成語典故:

1、緣木——緣木求魚。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緣,攀援、爬)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方向、方法錯誤,不可能達到目的。

2、守株——守株待兔。典出《韓非子·五》。意思是:(株,露出地面的樹樁子)在樹樁旁等著,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知 通變或妄想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倖獲得成功。

3、枕戈——枕戈待旦。典出《晉書·劉琨傳》。意思是:(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天亮)枕著武器等著天亮。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鬆懈。也用來形容警惕性極高。

4、嘗膽——臥薪嘗膽。典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意思是:(薪,柴草;膽,苦膽)在柴草堆上睡覺,又在起坐和睡覺的地方掛上苦膽,吃飯睡覺之前都要嘗嘗膽的苦味。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緣木求魚、守珠待兔的愚蠢作法留下笑柄,被後人們嘲笑,而一心殺敵報國枕戈待旦者和刻苦自勵的臥薪嘗膽人卻為們所稱道。

頸聯共縮用了六個成語典故:

1、七擒——七擒七縱。典出《三國志·諸葛亮傳》。(擒,捉拿;縱,釋放)諸葛亮七次捉住孟獲,又七次釋放了他。比喻善於謀略,使對方心服。也比喻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2、三顧——三顧茅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顧,拜訪;茅廬,草房)劉備三次到草房拜訪諸葛亮。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人家。

3、汗馬——汗馬功勞。典出《韓非子·五蠹》。(汗馬,騎馬作戰時馬都跑出汗出來,比喻征戰的勞苦)戰馬疾馳出汗,形容征戰的勞苦。也指在戰爭中立下的戰功。此成語也可寫作“汗馬之勞”。

4、八斗——八斗之才。典出《南史·謝靈運傳》:“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後人因此用“八斗之才”(或“才高八斗”)來比喻富有才華的人或形容具有高的才華。

5、五車——學富五年。典出《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來人們將其縮為成語“學富五車”。其意思是: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6、點睛——畫龍點睛。典出《神異記》意思是:比喻說話作文,在關鍵上用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大展才智、巧用謀略,七擒七縱孟獲,立下了汗馬功勞;曹子建才高八斗、惠施學富五車,因而他們說話、寫文章才善於抓住要旨、精警傳神、能取得畫龍點睛的好效果。

尾聯也是縮用了六個成語典故:

1、投筆——投筆從戎。典出《後漢書·班超傳》。意思是:(投,扔掉;從戎,參加軍隊)扔掉筆去參加軍隊。比喻棄文就武,投身疆場,進而報國立功、施展抱負的行動。

2、擊輯——中流擊輯。典出《晉書·祖逖傳》。意思是:(中流,指江中;輯,船槳)在江中用船槳敲擊著船發誓言,比喻誓死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

3、裹革——馬革裹屍。典出《後漢書·馬援傳》。意思是:指在戰場上被打死以後,因沒有棺木盛殮,就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常用來表示決心為國捐驅的英雄氣概。

4、移山——愚公移山。典出《列子·湯問》。意思是:年老的愚公也能移走大山。比喻不怕困難,做事有頑強的毅力。

5、填海——精衛填海。典出《山海經·北山經》。意思是:(精衛,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精衛小鳥也要用木頭,石塊填塞大海。比喻堅韌不拔、不畏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6、鵬程——鵬程萬里。典出《莊子·道遙游》。意思是:(鵬,傳說中的大鳥,它乘風一飛就是九百里)比喻前程遠大。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為了報效祖國,就應投筆從戎、擊楫中流,具有決心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只有像愚公移山那樣不怕困難,有頑強的毅力,像精衛填海那樣堅韌不拔、不畏艱難,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的人,其前途才能鵬程萬里般的遠大。

一首僅僅 56 個字的八行小詩,居然以合理節縮的方式化用了 20 個成語典故,其內容自然會格外豐富蘊藉,給人以知識的收益。但此詩並非僅僅讓人們學習、識記幾個成語,從而掉書袋、羅列些典故;可以毫無疑義地說,它還給人以志向的教益、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啟迪。小詩告訴人們:世事容易變化、人情較為恆穩。一個人應該有科學的思想方法,有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才華本領,有堅韌不拔、刻苦自勵的精神,有報效祖國的熱忱和決心,這樣,在通過不懈努力、艱苦奮鬥之後,你的人生才會鵬程萬里、前程遠大,有光輝燦爛的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