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細胞

人體的每個細胞都是從發生在20億年前祖先兩個相對單一細胞的合併遺傳而來,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細胞組織中看出這一歷史事件。我們細胞的基因被安置在兩個地方。多數基因存在於細胞核中;但少量基因存在於細胞核外被稱作“線粒體”的另一個結構中為什麼我們的細胞具有這樣兩類基因設定。

知識簡介

美國生物學家林恩•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在1967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我們的線粒體最終是從單一的細菌細胞遺傳而來。過去,較大的細胞吞噬較小的細胞,目的可能是吸收消化。較小的細胞設法在較大的細胞中生存,兩個細胞合併後成功地組成一組。它們可能具有互補的技能。小細胞或許能夠燃燒中的食物燃料產生能量(這就是線粒體在現代細胞中的工作),而較大的細胞或許產生了用以燃燒的燃料。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位夥伴進化為構成我們今天身體的細胞類型。線粒體如今仍然像細菌,線粒體中的少數基因與細菌基因相似。類似的共生事件促進了綠色植物中起光合作用的組織——葉綠體的進化。
我們的細胞包括線粒體和核基因兩類,稱作“真核”細胞。細菌細胞缺乏明顯的核和線粒體,稱作“原核”細胞。原核細胞從40億年前生命起源後不久直至20億年前真核細胞進化時期一直主宰著地球上的生命。所有的現代動植物生命都由真核細胞構成。馬古利斯發現的共生合併或許是地球上複雜生命進化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

其他條目

共生細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