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書法大系:書史卷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平裝: 4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7498742, 7807498749
條形碼: 9787807498742
尺寸: 28.2 x 21 x 2.4 cm
重量: 1.1 Kg

內容簡介

《共和國書法大系(1949-2009):書史卷(1)》共6卷四個組成部分。其中50餘萬字的《書史卷》自成專著,該卷由我院劉宗超教授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李一教授合著,為李一、劉宗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該卷真實記錄新中國書法歷程,全力鑄造新中國書法史碑,向新中國60周年華誕獻上一份厚禮。

目錄

書史卷導言
一、考驗與機遇
二、脈略與走向
三、特色與成就
第一章 逐漸復甦: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壇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
一、與書法相關的文化建設
二、文物保護與法書歸藏國家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法社團
一、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
二、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
三、江蘇、廣東、陝西等地的書法社團組織
四、西泠印社與東湖印社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法教育
一、普及教育
二、浙江美術學院創辦書法專業
第四節 中日書法交流拉開帷幕
一、書法外交
二、對書法的促進
第二章 承前啟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法創作
第一節 繼往開來的創作格局
一、三位一體的書家隊伍
二、碑帖並存互補的創作態勢
第二節 開國政治家的書法
一、毛澤東的狂草
二、周恩來、董必武、朱德等人的書法
第三節 “二王”帖學傳統的回歸
一、沈尹默的貢獻
二、馬公愚、鄧散木、潘伯鷹、白蕉、吳玉如等書家的努力
第四節 各具面目的學者書法
一、馬一浮謝無量
二、葉恭綽胡小石
三、柳詒徵章士釗張宗祥馬敘倫劉孟伉等
四、郭沫若茅盾
五、鄭誦先高二適
六、蕭蛻王福庵黃葆戊馬衡容庚等擅長篆隸的學者
第五節 別開生面的畫家書法
一、齊白石、黃賓虹
二、徐悲鴻、潘天壽
三、呂鳳子、豐子愷
四、錢瘦鐵、寧斧成
五、徐生翁、來楚生
六、張正字、石魯
七、其他畫家
第三章 面向大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普及性著述
一、普及第一
二、有關著述
第二節 專題性研究
一、古代書論研究
二、書法史與文字學研究
三、刻石碑帖研究
四、書法美學研究
五、書法鑑定研究
第三節 蘭亭論辨
一、論辨的發起和展開
二、論辨的內容和焦點
三、論辨的意義及得失
第四章 艱難生存:“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書法
第一節 書法遭遇“文革”
一、書法遭到嚴重破壞
二、書法家受到迫害
第二節 大字報現象
一、千百萬人書寫大字報
二、新魏體流行一時
第三節 “文革”中後期的書法活動
一、中日書法交流的恢復
二、書法又有所活躍
第四節 “文革”中的一些書法展覽
第五章 狂飆突進:80年代的書法熱潮
第一節 “書法熱”的興起
一、春回大地
二、潛流奔涌
三、《書法》對民眾性書法活動的推動
第二節 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
一、勢在必行
二、上下互動
三、遲到的盛會
四、歷史意義
第三節 媒體的呼喚與推動
一、書法報刊的創辦
二、傳媒的力量
第四節 展賽狂潮
一、大賽風雲
二、展覽競秀
三、國際交流的拓展
第五節 重在啟蒙
一、書法美學大討論
二、整理書論與反思當下
第六節 書法新古典群體的形成
一、國展流變與創新潮流
二、代表性書家的創作理路
第六章 回歸傳統:90年代的創變走向
第一節 漸趨理性
一、總結與反思80年代
二、繼承和創新問題
三、反思沈尹默現象
四、書法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五、“世紀末”現象
第二節 書風嬗變
一、對傳統的嚮往
二、回歸傳統的表象
三、回歸傳統的突破
四、“流行書風”的盛宴
五、回歸傳統的“大檢閱”
第三節 流派崛起
一、古典群體
二、新古典主義
三、新文人書風
四、構圖式創作
五、製作“古典”
第七章 眾星拱月:新時期書壇重鎮
第一節 蕭散飄逸——林散之書法的藝術魅力
第二節 雄渾氣象
一、沙孟海的沉雄老辣
二、朱復戡的剛健凝重
三、“南蕭北游”女書家
四、李可染的“醬當體”
第三節 高古奇崛
一、王蘧常的“蘧草”風貌
二、陸維釗的“蜾扁體”
三、徐無聞的瘦硬風神
第四節 儒雅俊秀
一、啟功的清俊雅健
二、趙朴初的平和雅正
三、蔣維崧的儒雅純淨
第五節 生拙趣味
一、陶博吾的拙味野趣
二、沈延毅的力求生拙
三、趙冷月的生拙率意
四、費新我的“逆、生、拙、奇”
第六節 恣肆爛漫
一、張大幹的恣肆奇逸
二、陸儼少的舒捲自如
三、魏啟後的灑脫不羈
四、沈鵬的奇崛爛漫
第七節 典正風範——舒同、武中奇、謝稚柳、歐陽中石等人的藝術追求
第八章 異軍突起:新時期的“非主流”創變現象
第一節 醜拙取向
一、民間書風
二、流行書風
三、藝術書法
四、創作現象
第二節 “現代書法”的探索歷程
一、現代書法首展
二、85之後
三、創變思路
第三節 “書法主義”現象
一、觀念歷程
二、批評話語
三、創作現象
第四節 低谷與考驗
一、式微與難題
二、堅守與開拓
第九章 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書法生存狀態
第一節 社會生態
一、社會培育
二、創作培訓班
三、學校普及性教育
第二節 專業化走向
一、美院模式
二、師範模式
三、綜合性院校模式
第三節 書法的存身場所
一、新的展示機構和展示空間
二、書法視頻材料的出版發行
第四節 網路化傳播
一、主要書法網站排名
二、書法網站的作用
第五節 1990年以來的國際化交流
一、多國模式
二、與日本
三、與韓國
四、與新加坡
第十章 漸趨規範:新時期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書學研討會
一、歷屆全國書學討論會
二、國際性書學研討會
三、個案專題研討會
四、主題性研討會
五、其他形式的研討會
第二節 書法著述
一、研究類型
二、現狀分析
第十一章 重溫經典:新世紀的理性追求
第一節 新世紀的起點
一、步入穩定發展時期
二、當代書法標準的討論
三、“新帖學”的興起
第二節 創作思路的嬗變
一、書風的轉向
二、功力與創新
三、走向深廣
第三節 “經典”和“大家”
一、中國書協的導向
二、其他藝術機構的書法活動
附:1949-2008書法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