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西廂

六部西廂

常香玉根據紅娘這一人物的需要,在西府調低音區柔音行腔基礎上,吸收祥符調高中音區行腔,表現了紅娘活潑、豁達的性格。其後張桂花、王秀蘭等,也以擅演此劇而著稱。當年開封《正義時報》曾連載此劇。1949年以後,中央、河南人民廣播電台錄音播放。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195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吳振東整理本。河南省戲曲工作室存有王本《六部西廂》和樊粹庭改編的《酬簡·拷紅》,以及李景萼演出的《七部西廂》(第七部為黃自芳續寫,續至“草橋驚夢”)。

豫劇劇目。又名《西廂記》、《紅娘》。王鎮南、史樹明根據王實甫《西廂記》改編。分“邂逅”、“許婚”、“遞簡”、“拷紅”、“別寺”、“團圓’’六部。民國二十六年(1937)春,由中州戲曲研究社在開封醒豫舞台首演,常香玉主演,王鎮南導演。該劇貫串婚姻自主,有情人都成眷屬的思想。常香玉在一、二部里扮演溫文爾雅以閨門旦應工的鶯鶯,在三、四、五、六各部里扮演正義潑辣以花旦應工的紅娘。後來經常演出的“酬簡”、“拷紅”兩場戲便被稱作《紅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