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意見

大力推廣二元雜交母豬,增加良種母豬數量,提高三元雜交優良仔豬的市場供應能力。 引導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與畜牧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場(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養豬業。 鼓勵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豬肉產品儲備制度,發揮調節市場供應的作用。

各縣、特區、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豬存欄112.26萬頭、同比增長4.17%,出欄43.32萬頭、同比增長9.35%。但我市養豬業仍然存在養殖規模小,養殖方式落後,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弱,保障體系不健全,抵禦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為進一步落實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各項措施,實現全市生豬生產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大力促進生豬生產的發展
發展生豬生產對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增加農戶收入和促進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制定和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發展的具體措施,切實解決生豬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把發展生豬生產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的要求,積極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引導生豬產業化經營,聚合力量,強化措施,大力促進生豬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二、加強良種豬繁育推廣體系建設,提高種豬生產能力
加強以國有種豬場為核心、民營規模繁殖場為骨幹、良種豬人工授精點為網路的良種豬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加大對國有種豬場的投入力度,市、縣(特區、區)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各預算安排20萬元資金用於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種豬場的改造,逐步改善現有養殖條件、更新種豬,擴大生產規模,使之建成為純種豬或二元雜交母豬繁育生產的核心場。落實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按每頭50元的標準,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戶(場)給予補貼,補貼資金除中央補貼30元、省補貼8元外,市、縣兩級財政各補貼6元。積極扶持發展民營三元雜交豬繁殖生產場,建設三元雜交商品仔豬繁殖基地。建立種豬補貼制度,對購進優良種公豬的農戶每頭補助800元、純種母豬每頭補助500元、二元母豬每頭補助300元。補貼資金由市、縣(特區、區)財政對等匹配。建立能繁母豬保險制度,每頭能繁母豬保險金額1000元、保險費60元,保費除中央補貼30元、省補貼7.2元外,市、縣兩級財政各補貼5.4元,養豬戶承擔12元。加大豬品改點建設力度,不斷擴大豬雜交改良覆蓋面,完善現有豬品改點。嚴格種豬管理,對達不到種用標準的公豬進行淘汰,加強培訓和指導,全面推行人工授精,實行掛牌管理,提高種公豬使用效率。大力推廣二元雜交母豬,增加良種母豬數量,提高三元雜交優良仔豬的市場供應能力。
三、加大生豬疫病防控力度,降低生豬飼養風險
各級要認真落實“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政府保防疫密度,業務部門保防疫質量”的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紮實抓好春、秋兩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補針工作。加強對豬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豬口蹄疫免疫率達到應免數的100%,豬瘟免疫率達到應免數的95%以上,商品仔豬繁殖場要務必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免疫工作。強化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工作,對病死豬要堅決採取“四不準一處理”的措施,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死豬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加大防疫工作資金的投入,對發生疫情強制撲殺的生豬按有關規定標準予以補助。
四、加快養殖小區建設步伐,推行標準化生產
按照貴州省《無公害畜禽養殖小區建設標準》和貴州省無公害畜禽養殖小區《生豬養殖技術規範》要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行“統一規劃用地、統一設計標準、統一施工建設”的原則,從2008年起,每年選擇經濟基礎好、科技意識強的鄉、鎮建設100個生豬養殖小區,其中,六枝特區35個,盤縣35個,水城縣25個,鐘山區5個。每個養殖小區年出欄商品肥豬300頭或商品仔豬1000頭以上,每個養殖小區給予圈舍建設補助2萬元,由市、縣(特區、區)財政對等匹配。對養殖小區建設用地按農業用地進行管理。積極推廣以沼氣為紐帶,豬——沼——糧(草) 相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實現資源的多級利用,達到沼氣建設與生豬生產的良性互動。
積極鼓勵畜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機制創新,建立基地,樹立品 牌,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對養殖農 戶的帶動力。引導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與畜牧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場(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養豬業。鼓勵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豬肉產品儲備制度,發揮調節市場供應的作用。積極扶持和發展區域性養豬專業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發揮好其在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功能。對自籌資金50萬元以上用來發展養豬業或興建畜產品加工企業的業主,縣級財政按自籌資金投資額的10%給予資金扶持,用於擴大生產規模或作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
五、加強培訓,加大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
要採取舉辦短期培訓班、現場培訓會、綠色證書培訓等多種 形式,對養豬戶廣泛開展養豬實用技術培訓,促進廣大養豬戶(場)主意識的轉變和科技意識的提高。採取分級負責的形式,重點開展對規模養殖戶(場) 主的培訓。從2007年起,市、縣、鄉要有計畫地對規模養殖戶(場) 主進行養殖技術及生產管理的集中培訓,以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養殖效益。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生豬生產效益。要大力推廣品質好、抗病抗逆性強、生產性能高的“外三元”雜交豬優良品種,提高生豬良種化水平和生產性能。大力推廣種植優質牧草飼喂,改熟飼為生飼,降低飼料成本。大力推廣工業飼料,提高工業飼料入戶率,縮短飼養周期,提高出欄率。
六、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為畜牧業生產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調整支農資金的使用範疇。市級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00萬元資金,其中,100萬元用於100個村級獸醫室建設,使村級獸醫員有固定工作用房;100萬元用於1000戶傳統圈舍的改造,改深坑濕圈為乾平圈,改善飼養條件,減少疫病發生。縣(特區、區)按項目1:1匹配。
各級都要高度重視基層畜牧獸醫技術隊伍建設,穩定和壯大基層畜牧獸醫技術隊伍。不斷改善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條件,切實解決好目前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在編不在崗、在崗不從業和非專業人員比重較大的問題,認真落實“兩個80%”。逐步提高村級獸醫員的固定補助,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有計畫地開展對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服務能力。市畜牧局每年組織培訓村級獸醫員200——250名,連續培訓幾年,使80%左右的村級獸醫員受到培訓。
七、做好信息引導工作
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加強對畜牧業生 產的預測和預警,指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統計和畜牧部門要 加強畜牧業生產的統計和監測工作,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加強監 測和趨勢分析,及時提出應對措施。物價部門要加強市場活畜及 其產品的價格信息收集工作,及時發布市場價格信息。
八、加強對畜牧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扶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擺在重要位置, 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並納入當地區劃和社 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重點對財政投入、疫病防控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切實解決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畜牧主管部門要發揮指導、管理和服務的職能作用,其他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