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The Oriental Metropolitan Museum/The 3rd-6th Century)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漢府街,東箭道以東,長江路以北,系原六朝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館建設工程總投資2.5億元,建築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為1.1萬多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六朝博物館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之子----貝建中先生領銜的貝氏資深設計團隊擔綱設計,體系化地將貝氏建築模數、貝式建築幾何、貝氏建築光影運用於此,於2014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 六朝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這六個朝代的共同點是都建都於南京,六朝時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故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位於南京漢府街,東箭道以東,長江路以北,系原六朝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館建設工程總投資2.5億元,建築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為1.1萬多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六朝博物館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擔綱設計,計畫於2014年青奧會前建成並對外開放。六朝博物館地下三層,地上六層,最高處為24米。東邊是博物館,西邊則是原來構想的酒店。酒店名字就叫‘博物館酒店’,門在東箭道上,六朝博物館大門則在南面,大門朝長江路,和江蘇省美術館南北呼應。南京為歷史上的六朝古都,六朝三百多年,先後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建都南京。六朝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同時也是南京建城史、建都史上的重要篇章,璀璨的六朝文化,在南京留下了眾多人文典故、歷史遺蹟。

歷史

“地王”命運一波三折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2007年5月,長江路漢府街地塊經過49輪競拍被南京聖和科技有限公司拿下,建設用地面積1.3公頃,土地用途為商業辦公,身價從底價1.5億元漲至3.85億元,28865元/㎡的樓面價一舉創下了當時南京商業地塊拍賣史上的最高價,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價“地王”。當時拿地後,聖和藥業董事長王勇曾放豪言,要打造一個對得起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傳世之作,“要建文化融合商業的‘聖和文化廣場’”,最快將於第二年動工。

然而,當時就有專家預言,六朝時期的宮城很有可能就埋藏在這片土地之下。果然,2007年7月,南京市文物局在對該區域進行地質勘探時,發現了地下遺蹟。南京市博物館隨後進駐工地,進行考古發掘,於是聖和廣場項目就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南京市考古人員對原漢府街車站工地地下古代遺存進行了考古勘探與發掘,發現了民國、明代及六朝時期的眾多重要遺蹟和遺物。在工地東面,一段南北向夯土城牆和城壕,讓考古專家們驚喜不已。這段城牆有1700多歲,是六朝建康都城的東牆,對於研究建康宮城的四界、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2009年,南京市文物局邀請了文物專家、規劃、土地一級南京聖和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召開了諮詢會。當文物專家一致建議需建“六朝博物館”時,南京聖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也對此表示了支持。建成之後博物館將由聖和藥業與市文物部門一同進行管理,並且市政府的領導也明確提出,地塊收取的土地出讓金扣除建設六朝博物館的用地部分。

南京一直缺少“六朝文物集中展示區”,去年,政協委員、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關於加快推進南京六朝建康城都城遺址博物館建設的建議”提案被南京市政府採納,並交由南京市文廣新局督辦。

此次,長江路漢府街地塊規劃的公示也預示著南京六朝博物館的開建已提上日程。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日前,聖和藥業與南京市政府已達成初步協定,預計年內將開工建設。

貝聿銘、吳良鏞兩大師作品“碰頭”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鑒於該項目及建設內容的重要性,土地受讓單位及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共同委託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的貝氏建築事務所進行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待建的六朝博物館的東南角就是江寧織造府,貝聿銘、吳良鏞兩位建築大師的作品一南一北,同聚長江路,讓人非常期待。

貝聿銘的代表作有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蘇州博物館等。貝氏建築事務所曾在去年為“六朝博物館”做過一次概念設計,在這份概念設計中,博物館的高度最矮處是10來米,最高處是24米,外圍的風格擬參照蘇州博物館。

從此次的批前公示方案中不難看出,方案還是沿襲了當時的概念設計。博物館安排在該地塊的北部,分為四層和五層建築。為了與總統府等周邊建築高度相協調,博物館五層建築高度最高不超過24米,四層為19.8米。博物館入口設定在長江路,入口旁還配套有市民廣場。

酒店安排在靠近長江路的一邊,最高為六層建築,建築高度24米,周圍配套一些設施。酒店和博物館之間為屋頂花園,內有假山等,建築高度為10.56米。

整個地塊總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地上建築中約1.2萬平方米未來將作為六朝博物館,其餘為精品酒店及其他設施。

江寧織造府“荒廢”的前車之鑑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西邊是總統府及1912、對面是江寧織造府、南京圖書館和省美術館新館,六朝博物館的建築風格究竟是“穿西裝戴禮帽”,還是“穿西裝戴瓜皮帽”,尚需專家進一步的論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民營企業與政府合作進行土地開發的情況並非首例。距離該地塊不遠處的,便是已經完工尚未開館的江寧織造府,該項目由浙江廣廈集團投資與南京市相關部門合作建設。但隨著後期政府的撤出,加之在展館性質上彼此存在嚴重分歧,雖然已經建成1年多,但江寧織造府至今還“荒廢”著,沒有開館。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7億元再造紅樓夢江寧織造府的爭議在媒體引起軒然大波後,南京市政府找到開發商浙江廣廈,希望開發商把江寧織造府捐給政府。然而該企業投入了7個多億,叫人家捐出來,人家怎么可能再有積極性呢?所以原本可以進行的裝修、布展等現在都暫停著。南京城建集團資產公司已於日前順利完成了江寧織造府的登記造冊工作,為城建集團下一步順利接收江寧織造府創造了可能。然而,未來江寧織造府開館後究竟是公益居多還是商業化居多,依舊沒有達成最終的意見。”

民營企業與政府二度運作,政府、企業利益上如何做到平衡?“六朝博物館”會否面臨江寧織造府同樣的尷尬?這些可能都需要雙方在事先就簽訂合作協定。這也意味著,漢府街昔日天價地王“涅槃”尚需進一步“修煉”。

文物展品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南京六朝博物館8月1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館內展出距今近千年的六朝時期瓷器和陶俑等珍貴文物,其中,鎮館之寶“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和“青瓷蓮花尊”也首次撩開神秘的面紗。

整個展覽圍繞六朝都城的面貌、歷史文化的成就為主線,總共展出文物約1200件,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出土文物。

負一層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負一層的展覽分為城市篇和生活篇兩個部分:城市篇主要展現六朝建康城的建築規模、宮殿、城市道路和排水系統等;生活篇則使用了大量文物,還原六朝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這批生活類文物有當時流行的“復古拖鞋”——六朝木屐,居家使用的席鎮、陶榻,“環保交通工具”陶牛車,以及史料文獻中記載的“六朝食譜”。在博物館負一層,有一段長25米、寬10米的六朝夯土牆遺址,這是整個博物館的根,2008年,考古工作者對博物館所在地塊進行發掘時,在地下2米深處發現了這處夯土牆,經考證為1700年前六朝建康宮城的建築遺址,正是因為這處千年遺址的出土,才有了今天的六朝博物館。除了這處千年遺址,2007年南京鄧府巷挖出的台城城壕排水道也被搬進了展廳。

一層

走進博物館一層大廳,除了彰顯結構美和材料美的鋼構玻璃天棚,南北平直牆面的貝氏“月亮門”,令人驚艷的還有地面上鑲嵌在米黃石灰石板之間的78個玻璃窗,被設計和建設團隊戲稱為“滿天星”。這裡有六朝的歷代疆域圖、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在位時間等圖文展板,10米長的大螢幕上還會循環播放一部時長15分鐘的“微電影”《東方大都會》,帶觀眾“夢回六朝”。

此外,一層還設定了“千古風流——三國人物故事文物特展”,聚集了來自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鎮江博物館等6個博物館共60多件套三國人物故事題材文物,種類包括書畫、瓷器、泥塑、皮影、木雕等,再現了明代至近現代數百年來三國故事流行於民間生活的景象。

二層

位於博物館二層的“六朝風采”展廳內,展出了六朝時期的陶俑、青瓷、墓誌、瓦當、石刻等大批珍貴文物,從美學視角為觀眾解讀六朝藝術珍品。白寧介紹,此次策展在多媒體的運用上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比如根據六朝陶俑的形象創作了動畫微電影,讓三國時期的男陶俑與東晉時期的女陶俑,在影片中上演了一段“穿越時空的愛戀”,賦予了靜態的文物以生命力。

而六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和“青瓷蓮花尊”也在該層展出。據介紹,東吳時期的“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描繪了羽人、仙草、比翼鳥、佛像等多種神異奇特的藝術形象,釉下彩畫和貼塑渾然一體。白寧表示,這件文物的釉下彩繪工藝改變了人們對釉下彩工藝始於唐代的認識,把中國釉下彩繪工藝出現的時六朝博物館宣傳片間提前了近五百年,是研究漢末魏晉之際宗教發展歷史的珍貴資料。

1972年在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出土的“青瓷蓮花尊”,以蓮花為主要裝飾圖案,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手法。白寧介紹,南朝時期佛教盛行,蓮瓣或蓮花紋被廣泛運用於器物裝飾。在佛教藝術中,蓮花代表淨土,象徵“自性清淨”。她說,蓮瓣紋是南北朝瓷器最具時代特徵的標誌,“青瓷蓮花尊”就滲透著濃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見的佛教藝術珍品。

空間設計

六朝博物館六朝博物館

了打造出具有生命力、對觀眾具有吸引力的六朝博物館,館內的空間設計也煞費苦心。展廳設計凸顯園林風貌,移步換景。展廳內幾乎沒有實牆,而是用竹子、荷葉等植物置景進行隔斷,再運用光影效果,使得館內視覺通透、移步換景,而擺放文物的展櫃也使用了不反光的玻璃,文物說明則使用鐵藝雕花的銘牌。

在博物館二層的觀眾休憩區,根據“蘭亭雅集”的意境,特別設計了一處曲水流觴的小品,四周掛著書法作品《蘭亭序》,擺放的長方形矮座椅則是根據東晉墓葬內出土的陶榻設計製作。座椅上設有兩個耳機插孔,觀眾只要自帶耳機就可以欣賞到《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六朝琴樂。置身其中,整個人的身心也在清雅靜謐的氛圍中得到了放鬆。

白寧說:“如果負一層的‘六朝帝都’展覽是博物館的根,那展出的一千多件六朝文物就是魂。可以想像一下,觀眾在我們仿建的六朝房子裡,坐在和六朝時期一樣的坐塌上,聽著六朝古音,欣賞千年文物,不僅可以有美的藝術享受,而且能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

場館服務

六朝博物館有自己的APP,方便參觀者,手機直接搜尋‘六朝博物館’下載,邊走邊看邊聽手機裡面的講解,一部手機就可以了解整個博物館內的設施以及展出文物的歷史背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