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盂景區

公盂景區

公盂景區以巋巍著稱,地型構造呈多級梯狀,海拔為1200米左右,整個公盂巍峨鼎立,氣勢崢嶸,山崖連著山崖,橫亘無際,各峰離立,自為一體,石林崖壁,各有風采。

公盂景區

公盂——江南“香格里拉”

五月春暖,此時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遠離城市的喧囂,去感受大自然的造化之功,重溫心靈的寧靜平和。徒步行走的方式,更能夠探訪春天的獨特味道。位於仙居縣田市鎮境內的公盂村,就是這樣一個令無數人心嚮往之的好去處。 春暖花開夢回仙居 公盂位於仙居縣田市鎮境內,距縣城38公里的西南處,在十三都景區邊緣,核心面積31平方公里,造型地貌密度大、品位高,岩崖峰崗變化萬千,以巍峨著稱。地形構造呈多級梯狀,中心海拔1150米,整個公盂岩巍峨鼎立,氣勢崢嶸,石林崖壁,各有風采,一條石子鋪就的古道一直延伸至山頂。 入詩入畫有瀑如龍 公盂景區是以巋巍著稱,地型構造呈多級梯狀,海拔為1200米左右,整個公盂巍峨聳立,氣勢崢嶸,山崖連著山崖,其中的石林崖壁,各有不凡。主要景點有:柯九思故居、二十四郎、公盂崖、竹林、神龍瀑、雙獅守天門、龍母洞、旗桿岩、小龍門。 柯九思自號丹丘生,祖居公盂,是元代著名畫家與最富盛名的鑑藏家。他以丹丘生為名,足可見“狂逸有高海岳之風”,他博學能文,善寫墨竹,長於畫山水、人物、花卉。他留下的作品有《墨竹圖》、《竹譜》,其作品古氣磅礴,別有淡逸,正是公盂景區的滿山秀竹,孕育了他胸中的丘壑。至元五年(1339)柯九思曾迴轉故鄉,“每憶大都,皆不堪往事。”一老道請他作畫吟詩,心情不佳的他以“山不入目不能畫,水未入懷不能吟”為由婉言謝絕。 神龍瀑是景點中的翹楚,它一瀑經四折而成三潭,總高度達七八十米,每瀑每潭,景色卻各異,各有獨到的風采。瀑布蜿蜒進入三潭,曲曲折折,蜿蜒如龍,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人說公盂就像是一幅畫,一幅需要住下來,靜靜品味,靜靜享受的畫。小雨過後,霧氣從峽谷開始升騰,公盂成了一個縹緲的仙境,奇峰幻化成了香格里拉仙境,公盂村就成了這仙境中的天宮,置身其中,心早已飄飛到山頂,翻越到仙境,這是水墨山水畫裡的公盂。本次探路活動將穿越整個公盂欣賞最美的景色。 風味小吃令人垂涎 除卻名動天下的仙居楊梅之外,仙居還有許多特色飲食。如仙居八大碗,八大碗選料講究,做工精細,搭配科學,口味純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請客必用的傳統大餐。傳說古時八仙過海大戰龍王之後,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見鄰村皤灘鼓樂喧天、張燈結彩,遂降祥雲去湊熱鬧,原來是村中首富吳員外嫁女,八仙當時興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采和蓮子、湘子海參、鍾離翻碗肉、國舅泡鯗、洞賓大魚、鐵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國老豆腐)以示慶賀。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飯用的四方桌改稱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樣拿手菜,並尊稱為八大碗。 此外,仙居還有豬肉麥餅、水浸糕、豆腐圓等特色小吃。

公盂

一、地理位置 仙居公盂,地屬浙江省仙居縣田市鎮柯思片,位於距仙居縣城38公里的西南處,是坐落在海拔600米的高山村落。村莊被山峰圍成了一個小小的盆地,峰頂海拔在1000米上下。公盂村分上坪,下坪兩地。攀上村南的公盂岩,美景可盡收眼底。公盂具有典型的山鄉風情。 二、仙居公盂介紹 公盂以巋巍著稱,地型構造呈多級梯狀,海拔為1200米左右,整個公盂巍峨鼎立,氣勢崢嶸,山崖連著山崖,橫亘無際,各峰離立,自為一體,石林崖壁,各有風采。主要景點有:柯九思故居;二十四郎;公盂崖;竹林;神龍瀑;雙獅守天門;龍母洞;旗桿岩;小龍門。神龍瀑:位於公盂景區內,昔下溪村上游,環境優雅,溪石奇異。神龍瀑一瀑四折三潭,高達七八十米,每瀑每潭,景色各異,自有風采。第一折,20餘米,懸空飛馬,岩噴碎玉,壑瀉寒冰;中段40餘米,弧形垂簾,聲若驚雷,勢如銀龍,射珠濺玉,如千丈白綾懸掛入圓形口狀10多米深的碧潭;現三折,瀟瀟灑灑地流入巨石懷抱,緩緩而下,蜿蜒進入三潭,曲曲折折,纖秀婀娜,絲絲流逝。瀑布底下,升天平柱,聞瀑聲,觀瀑景,沐瀑浴,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三、仙居公盂特色景觀 竹林:秀麗的竹林,在每個景區內都可以見到,小似針棒、大如樹木,高大秀麗,特別在淡竹,公盂景區內,秀竹滿山,為文人墨客、旅遊觀光者所鍾愛。受大自然的陶冶,環境的潛移默化,歷代文人墨客創作了許許多多的詠竹詩和頌竹圖。畫家柯九思的《墨竹圖》、《竹譜》就是久居此地的感情流露。秀竹的魅力,秀竹的神韻,令人神往。旗桿岩:龍母洞東面,山頂獨立的柱峰,高約100米,南面觀形態單立如旗,北面觀則如渾圓的蘑菇頂。公盂岩:位於公盂嶺公盂岩南面。為東西走向的一片巨型峭壁,長1200米,高150—200米,崖壁陡峭,氣勢磅礴,西側下方有一崩塌殘餘,色彩豐富,光滑平整,上部突出,下可避雨,中部紋理豐富,宛若摩崖石刻,頂部平坦,有可能是殘餘古夷平面。崖壁突兀孤立在山坡之上,深沉厚重。若轉至側則瘦削如刃,變化多端,移步換形,或象大鱷魚,或象犀牛,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妙。 公盂又被稱為江南的西雙版納,足見她的唯美。村莊沒有一息喧囂之音。見到的畫面,土坯,四合院,裊裊炊煙,梯田,老牛,耕作的人們,黃狗,老人,村口那幾棵不知名的開花的樹。夜,風聲,雨聲,一群來探尋村落人的話語聲。。如此村落,多一抹深情,醉了!!! 仙居公盂村,最早是台州的幾個玩攝影的發現的,那邊的地形地貌竟然和江南地區完全不同,山都是直立的,象在桂林陽朔,群山環繞下的小盆地,是個世外外桃圓般的小村子.公盂在浙江仙居田市鎮,地圖上叫公盂村。位於距縣城38公里的西南處,是坐落在海拔600M的高山村落。公盂村四面奇峰環繞,峰頂海拔在1000M上下,村莊被山峰圍成了一個小小的盆地。攀上村南的公盂背,美景可盡收眼底.與十三都景區邊緣,與仙居的神仙居,景星岩並例為仙居三大景區.公盂村分上平,下平兩地.景點有,梯田,二十峰刀槍山,龍身梁峰,公盂岩背,一卵擎天,山中和尚,濟公峰等.特色食物有鹹酸飯,冬筍,臘肉. 愛好戶外攝影,徒步的驢子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了,那是人間仙境,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初級戶外徒步的好地方。四、交通 仙居位於浙江東南,東西向有35省道和台縉高速公路,南北向有40、41省道,諸永高速已投入使用,距路橋機場80KM,距義烏機場135KM,交通十分便利。仙居汽車新站位於仙居縣環城南路和西門橫街口,始發各地的長途汽車和各景點的班車、公車都主要集中在那裡。 如果是驢友、自駕游,從諸永高速白塔出口處下高速往右,到達白塔鎮向淡竹鄉前進,經過尚仁村(淡竹鄉政府所在地)到林坑村,下車徒步到公盂村、公盂岩。 仙居汽車站——白塔鎮公交將近35分鐘左右 白塔鎮車站——林坑村(一天4班車,最後一班16:30)公交將近50分鐘 林坑村——公盂村徒步將近二小時 五、吃住信息 農家土菜(仙居八大碗):采荷蓮子、湘子海參、鍾離翻碗肉、國舅泡鯗、洞賓大魚、鐵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國老豆腐(石磨豆腐)、野菜、五穀豐登、青菜、番薯粉面、春筍、仙居土雞、仙居土鴨、仙居綠色蔬菜、饅頭、鹹菜、鹹菜炒筍、鹹菜炒土豬肉、楊梅酒(高山楊梅自釀)等。 如需吃住在山上,請提前打電話聯繫我們。 仙居八大碗簡介: 仙居有著非常淳樸、地道的農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臉豆腐、蜜汁紅薯、永安溪溪魚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負盛名的“仙居八大碗”更讓人嘆為食之。仙居傳統“八大碗”歷來是仙居民間招待賓朋的正統菜譜,它選料地道,製作講究,排列嚴謹,適用廣泛,文化淵源深遠,是仙居地方傳統飲食文化的精典,是仙居百姓喜事、請客必用的傳統大餐。 “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別為:蓮子(或白扁豆)、海參(或肉參)、魚膠即魚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別為:筍(或茭白、筍乾)、炒肉(即豆腐條炒肉絲或香菇)、羊肉(或墨魚絲)、大雜燴(也稱腸什即豬肚、豬腸等加豆腐:切成不規則形狀)。 說到“八大碗”的來歷,這裡還有個值得說一說的典故。傳說古時八仙過海大戰龍王之後,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見鄰村皤灘鼓樂喧天、張燈結彩,遂降祥雲去湊熱鬧,原來是村中首富吳員外嫁女,八仙當時興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蓮子、湘子海參、鍾離翻碗肉、國舅泡鯗、洞賓大魚、鐵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國老豆腐)以示慶賀。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飯用的四方桌改稱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樣拿手菜,並尊稱為“八大碗”。五、聯繫方式 仙居縣淡竹鄉尚仁村“陳記農家” “陳記農家”為攝友、驢友、遊客提供旅行嚮導、食宿,尚仁村周邊有“天柱岩”、“蝌蚪文”、“公孟岩”等適合攝友、驢友、遊客遊玩的勝地。 如需吃住,請提前打電話聯繫我們,告知人數。 仙居縣淡竹鄉尚仁村下宅71號

公盂村公盂村
公盂村公盂村
公盂村公盂村
公盂公盂
公盂公盂

旗桿岩龍母洞

旗桿岩龍母洞東面,山頂獨立的柱峰,高約100米,南面觀形態單立如旗,北面觀則如渾圓的蘑菇頂。
神龍瀑位於公盂景區內,昔下溪村上游,環境優雅,溪石奇異。神龍瀑一瀑四折三潭,高達七八十米,每瀑每潭,景色各異,自有風采。第一折,20餘米,懸空飛馬,岩噴碎玉,壑瀉寒冰;中段40餘米,弧形垂簾,聲若驚雷,勢如銀龍,射珠濺玉,如千丈白綾懸掛入圓形口狀10多米深的碧潭;現三折,瀟瀟灑灑地流入巨石懷抱,緩緩而下,蜿蜒進入三潭,曲曲折折,纖秀婀娜,絲絲流逝。瀑布底下,升天平柱,聞瀑聲,觀瀑景,沐瀑浴,實在令人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