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鎮[廣東省海豐縣]

公平鎮[廣東省海豐縣]
公平鎮[廣東省海豐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平鎮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東北部,地處海豐、陸豐、紫金、惠東、五華五縣的交界地帶,是海豐縣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鄰縣山區的中心集鎮。公平鎮的區域面積127平方公里,下轄7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總人口11萬人,其中外來人口3萬多人。

基本信息

中國褲業之鄉

公平鎮位於廣東省海豐縣,是廣東省中心鎮,廣東聞名遐邇的服裝專業強鎮,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服裝產品研發、生產、出口、檢測基地,是中國男褲知名品牌的生產和加工基地,是中國第一個女褲知名品牌的大本營,是海豐縣以服裝業為主的工業中心、物流中心,是海豐縣東北部及鄰縣周邊鄉鎮的商貿中心,省、市、縣將加大對公平鎮的政策扶持和基建投入力度,將公平鎮打造成縣城後花園、海豐縣級副中心,和粵東宜居宜業的城鎮明珠。

公平鎮(中國褲業之鄉)與西柳鎮(讓西柳褲子走向全國)、曲梁鎮(中國男褲看曲梁)、新塘鎮(中國牛仔名鎮)、蚶江鎮(中國褲業發展看石獅)、福綿鎮(世界褲子之都),並稱中國六大褲業名鎮。

地理位置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距離廣州300公里,距離深圳207公里,距離縣城7公里,融入海豐縣城10分鐘車程的生活圈,省道242線穿城而過,省道335線在此起點,交通便捷;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常青,土地膏腴,物產豐富,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裡的杉木山貨、花生、臘腸、大粒參、牛肉脯、印桃等土特產,飲譽海內外;這裡是漢族的福佬和客家兩大民系的交匯點,文化相融,造就這裡的人兼有福佬民系重"商",和客家民系重"學"的特質。

公平鎮地理坐標介於東經23度03分52秒,北緯115度23分28秒之間,區域面積127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119個自然村,總人口11萬人,其中外來人口3萬多人,公平鎮擁有各類服裝企業1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各類服裝5795.6萬件(套)。

2012年,公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產值60.8億元,比增12.16%;工業總產值53.2億元,比增26.8%。其中,規模以上產值32.25億元,比增42.91%;上繳國地兩稅6034萬元,比增7.1%。由於服裝產業優勢的突起,公平鎮工業總產

公平鎮建成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公平鎮建成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

公平鎮建成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

值連續幾年占海豐縣工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今日公平,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市貌嶄新,群情振作,正煥發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富強、文明、和諧的新公平正在悄然崛起。

今日公平,正在想方設法加快新一輪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步伐,全鎮人民正在為打造活力公平、人文公平、和諧公平、清新公平,為實現公平新跨越、新騰飛而努力。

今日公平,是創業寶地,投資熱土,宜居靚城。

下轄地區

長安社區居民委、長興社區居民委、日興社區居民委、南園社區居民委、新城社區居民委、新興社區居民委、西坑社區居民委、後山村、龍崗村、笏雅村、新塘村、平新村、平一村、平二村、平三村、白山村、西山村、十三坑村、赤坭村、高北村、公一村、公二村、公三村、青圍村、五聯村、庵前村、下洞村、聯和村、高聯村、示仔村。

人文歷史

公平鎮位於海豐縣東北部,是古墟埠,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有"千年商貿古鎮"之稱,唐朝元和年間(806~819),始成集市,南宋初年,公平舊圩日趨熱鬧,物阜民厚,物價便宜,交易公平,固以"公平"為名。根據明代《海豐縣嘉靖志、城池》記載,公平墟是明代海豐縣(即現在汕尾市範圍)六個古墟之一。

公平墟布街交易市場公平墟布街交易市場

公平墟布街交易市場(1982年)

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公平新圩開市,海豐縣衙署名"日興市",定每月每旬逢一、四、七為圩日,用於代替舊圩。

由清朝初年起,公平就是粵東五縣交界山區的中心集鎮,是臨近五縣的山貨海產的中轉站,每逢圩日,五縣客商均來公平圩交易,形成了金帶街、打石街、當鋪巷、上字街、炭街、車街、布街、茶街、魚街、米街、油街、番薯街、糖街、菜街、鳥街、牛市、豬市、三鳥市、豆市等十二街四圩市,公平鎮在明清兩朝海豐縣的商貿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一公平,二梅隴,三品清。"之說

公平屬於汕尾市海豐縣管轄,說的是福佬話(閩南語),而公平相鄰惠州和河源說的是客家話,因此本地方言有兩種:一為福佬話、二為客家話。說這兩種方言的人數大概各占一半,但本地人一般都會說此兩種方言。

經濟發展

服裝產業是公平鎮的支柱產業,公平人民敢為人先,公道正義,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興起了個體服裝加工的熱潮。服裝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使公平這個過去單一山區農業經濟弱鎮一躍成為海豐縣的民營經濟強鎮,形成了以服裝為主導,資源、技術、信息相對較強的產業優勢,產生了"簇群經濟"效應,成為頗具特色的服裝生產專業鎮。

大型服裝公司大型服裝公司

大型服裝公司

公平鎮現有服裝生產企業168家,還有與服裝相配套的輔料、拉鏈、制線、包裝、塑膠、繡花、洗水等企業22家,日生產服裝能力達18萬件(套),服裝及其配套企業固定資產達9.6億多元,服裝生產從業人員3萬多人。

服裝產品主要是男、女西裝、西褲、休閒系列,以廣州為行銷中心,銷往全國各大城市,還通過邊貿銷往俄羅斯、東南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服裝工業的發展拉動了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鎮內商飲服務個體私營企業達800多家,從業人員2500多人,使全鎮一、二、三產業得到同步協調發展。 .

以品牌帶動產業升級

近年來,公平服裝企業逐步向集團化經營和品牌經營的道路發展。威文服裝有限公司員工有1800多名,威利、文時特、永興、百斯盾、古士旗、長興等服裝公司生產工人達600人以上,日生產能力分別高達1萬件以上。

服裝產品質量得到大大提高,如古士旗服裝有限公司的產品被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授予"中國公認名牌產品",威文、百斯盾等16家服裝公司還獲得了ISO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一些廠家的生產質量獲得

大型服裝公司大型服裝公司

大型服裝公司

了國內許多著名服裝企業認可,紛紛到我鎮委託生產加工。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企業策劃觀念越來越強,如古士旗、威粵、百斯盾等20多個品牌聘請形象代言人,還有:如超爵、伊格斯丹、大流、爵仕鳥、遠東蘋果等服裝公司在國內國外的服裝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凱利來更是行業之冠,上中央電視台、廣東衛視、湖南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做廣告。

今日的海豐縣公平鎮,正綻開朵朵耀眼的文明之花。近年來,該鎮以打造平安和諧公平為主題,科學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創建精神文明活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鎮"稱號,最近,該鎮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村鎮"。

以經濟帶動文明建設

車行公平境內,巨幅服裝廣告讓人目不暇接,座座廠房和幢幢洋樓,讓人感到一股蓬勃發展的熱潮滾滾涌動。近年來,該鎮堅持把發展地方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作為創建文明村鎮活動的重要載體。

公平鎮發揮服裝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鎮工業,在工業不斷壯大的同時,大力實施科技名牌戰略,推進產業集群升級,推動服裝業全面提升水平,為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創造了廣闊的就業空間,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推進了城鎮化進程。目前,該鎮有民營服裝及配套企業160多家,從業人員近4萬人,2007年創工業產值30.15億元。

現在公平鎮擁有6個"廣東省名牌產品"、7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個"國家馳名商標"、5個國家免檢產品,有5家企業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女裝、男裝、休閒裝優勢企業,3家企業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

同時,公平鎮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引進項目發包土地,承包耕作。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實施"易地開發",僅去年就投入資金1100多萬元,加強農村農田水利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開展了對村容村貌的整治,大力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2007年公平鎮農村年人均現金收入4488元。

以環境樹立文明形象

公平鎮十分重視區位環境的文明形象,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社會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樹立環境優美的文明形象。

海豐縣公平鎮遠景規劃海豐縣公平鎮遠景規劃

海豐縣公平鎮遠景規劃

近年來,公平鎮加大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的整治和管理力度。落實環境衛生專人包乾管理,確保沿街擺設和周圍環境的整潔有序。

2007年,在"省衛生城鎮"檢查中,保持了"廣東省衛生城鎮"榮譽稱號。公平鎮還重視城鎮總體規劃,近幾年先後完成了20.47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設計成果和74.7公頃的金鵬工業新區和50.7公頃的銀苑行政商住小區詳細規劃。

同時,抓緊推進原有工業區的配套和鎮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抓好電、水、路、通訊等的更新、配套和擴容,增強發展載體,夯實發展基礎。此外,該鎮還致力打造平安祥和的社會治安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鎮、村、組三級治安防範網路,加強治安巡邏、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力度,極大地提高了治安防範、治理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以人的素質提升文明程度

公平鎮鎮堅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把努力提高公民素質貫穿於創建活動始終。在普法教育上,認真實施"五五"普法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主題教育活動。在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上,鼓勵公辦、民辦教育齊驅並進。創辦了海豐縣唯一從幼兒教育到高中階段一體化的民辦英豪學校,為當地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生產能手。

公平鎮注重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舉辦各種文體活動,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同時發揮各種協會的作用,讓文藝活動始終活躍在基層民眾的生產、生活中,全鎮上下形成鄰里團結、尊老愛幼、文明向上的社風、民風。該鎮日興社區老年協會還被授予"廣東省百佳基層老年民眾組織"。

高標準工業園區高標準工業園區

高標準工業園區

公平鎮在民營企業中開展以"文明經商、誠信經營、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民營企業老闆致富思源,積極為社會作貢獻,讓廣大企業老闆在賑災、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辦公益事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積極作用。該鎮凱利來實業有限公司,以弘揚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緬懷我國民俗文化泰斗鍾敬文先生為主題,出資近千萬建設了占地180多畝的"敬文廣場"和生態公園,提升了公平的地區文化品位。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公平圩鎮

公平墟,位於湖南耒陽市南32公里處,有耒陽市南大門之稱。東臨黃市鎮蔡倫竹海風景區,西與太平墟相鄰,南與永興縣交界,北與小水鋪接壤,交通極為便利,107國道、京珠高速、京廣鐵路、武廣高鐵穿過全境,1935年建有公平墟車站(四等火車站)。鎮政府駐公平墟,1950年屬十四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為公平墟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撤鄉建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原白露鄉併入公平鎮,現總面積107.5平方公里。

全鎮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43106人。全鎮轄25個行政村、(魯碑、群豐、小泉、樓前、曾家坪、易蘭、洲泉、暮沖、合意、白鷺、農科、桐樹、橫衝、雲山、公平、魯塘、石灣、橫嶺、嚴豐、大路、光華、花萼、新山、南禾、泉沙)公平、車站2個居委會;33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設車站。

公平鎮交通發達通往粵、港、澳的重鎮,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縱穿南北、武廣高速鐵路穿越全鎮。

公平鎮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煤礦資源,其中煤礦資源豐富,是全國產煤百強重點縣市(鎮)之一,

風土人情俗云:“遠親不如近鄰,進鄰不如隔壁”。“鄰居挑得好,一生少煩惱。”耒陽人很重視鄰居關係,也很善於調節鄰居里關係,家裡殺豬,給全村人送上一碗豬血;小孩滿三朝給全村送一碗米粉,二個紅鴨蛋;生日喜慶,接了粑粒、吊粒,也要給鄰居里送上一份;婦女走了娘家回來,也要給鄰居里送一份“話茶”;休閒時,鄰居里坐在一起扯談,以增進關係。鄰里有無互通,喜慶共享,危難共濟,喪葬互吊,禍福與共。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公平鎮

公平鎮位於成都平原腹地的溫江區境東部,海拔高度525~540米。鎮境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東接成都市郊青羊區文家鄉、西靠柳城鎮、南隔江安河與湧泉鄉相望,北與萬春鎮和永寧鄉為鄰。幅員面積21.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公平場,離成都市中區13公里,距區城2公里。

全街道幅員面積21.5平方公里,總人口33285人,轄8個社區、2個村、95個村(居)民小組。區域內成溫邛高速、芙蓉大道、溫郫大道、生態大道等道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

公平鎮歷史悠久,鎮內有建於宋朝、毀於明朝、復於清朝的大乘院(原名新廟子)。鎮內還有明代合都御使梁祖齡所建的雞鳴橋,清代奮威將軍、川陝總督岳鍾琪別墅,清代四川路總爵際將軍龍觀翼點將台遺址等名勝古蹟。公平場原為雍家渡口,清代中期,河兩岸都有經商攤點,需要擺渡過河來往交易,由於擺渡者收費公平合理而得名。建國以來,公平鎮行政區劃雖有三次變化,但都基本保留了"公平"二字。一九九二年十月撤鄉建鎮。

鎮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無霜期長達280多天,屬岷江水系都江堰灌區。江安河沿鎮西南面婉延,而起到排澇作用。 全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蒜、油菜、蔬菜等。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溫江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38號)同意溫江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其中撤消公平鎮,設定公平街道辦事處,管轄區域為原公平鎮和原柳城鎮的合江、太極村、長安路社區居委會所轄區域,街道辦事處駐原公平鎮公平場。全街道幅員面積21.5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6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221人.

重慶市奉節縣公平鎮

鄉鎮概況

公平鎮位於奉節縣西部,東臨桃李鄉,南接朱衣鎮,黃井鄉,西至紅土鄉,北抵青正鄉。全鎮面積46.6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235.5至345.5米,鎮區位於鎮域北部,是公平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服務 的小城鎮。渝巴公路穿鎮而過,距奉節縣城53公里,雲陽縣城78公里,是三峽庫區的交通樞紐。1999年4月被重慶市批准為重慶市試點小城鎮。小城鎮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0.8平方公里,鎮域人口26969人,鎮區人口8996人。鎮域內的長龍山旅遊區以“川武當”之稱馳名,是重慶市第二道教活動場所,每年接待旅客20多萬人次。

農業發展

重慶公平鎮重慶公平鎮

農業以面向市場、增加效益為目標,突出支柱產業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優質水稻規範化栽培,秋洋芋稻草復蓋栽培,加大優質臍橙產量,復耕撂荒地,發展生豬、蠶桑、長毛兔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全鎮糧食播種面積71150畝,建有公平村、龍王村等2500畝水稻規範化栽培示範片,強力打造“公平貢米”優質大米品牌。2003年,在桂壩村以股份制合作方式,4戶村民投資建立了飛天生豬養殖場,主要進行生豬改良及飼料加工,在此帶動下,培育養殖生豬100頭以上的專業戶10戶,良種率達98%以上,全鎮生豬年出欄達42100頭。蠶桑歷來是公平鎮的主導產業,建有大寨、桃李、青正蠶桑示範基地,全年發蠶種量愈6000張,擁有養蠶10張以上的重專戶20餘戶。公平兔業歷史悠久,近年來,通過引進、選育和更新品種,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並成立了自己的龍頭企業——龍山兔業有限責任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了全鎮長毛兔的發展,培育了龍王、大田2個專業養殖小區,存欄總量在6萬隻左右。依託恆河果業,在紅石村規劃建立起2000畝優質臍橙園,現有果園面積460畝,對其中200畝順利完成了晚熟臍橙高接換種技術,並成功組建了紅石臍橙協會和專業合作社。

教育文化

創奉節縣基礎教育強鎮。公平鎮是一個教育大鎮,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及悠久的歷史。鎮內有公平、長龍兩所中學,有公平、西龍、桃李、青正、大寨5所完全國小,容有中國小生12000多名。國小畢業生合格率達到100%,長龍、公平兩所中學教育教學效果顯著,在歷年中、聯考中均位居榜首,習武標兵曾蛟、世界舉重冠軍張勇也出自於兩所學校。

旅遊資源

壯大長龍山道教文化旅遊。長龍山距車家壩小城鎮7.5公里,海拔860米,風景區中心是文明遐邇的“天仙觀”,屬重慶市第二大道教活動場所,享有“川武當”之盛名。1995年,被批准恢復了“天仙觀”道教活動場所,1998年被縣政府批准為縣級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和信眾達15萬人,創造旅遊產業收入達200餘萬元。公平鎮成立了長龍山風景區管委會,以森林資源不受破 壞,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對景區實行全方位的整體規劃,已逐步完成旅遊公路、景觀設定等配套設施建設。

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充分利用小康示範村(居)的機會,鼓勵創辦經濟實體,對村級企業推行租賃,制定黨政領導幹部項目責任制,引導和組織發展私營企業,已經形成以車家壩場鎮、青正場鎮、新店場鎮、石橋場鎮、大田場鎮為片區的經濟中心。2004年全鎮非公有制企業達11戶,個體工商戶達256戶,非公有制總產值達7937萬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8899
9825
9074
家庭戶戶數 5999
家庭戶總人口(總) 18899
家庭戶男 9825
家庭戶女 9074
0-14歲(總) 6010
0-14歲男 3247
0-14歲女 2763
15-64歲(總) 11753
15-64歲男 5994
15-64歲女 5759
65歲及以上(總) 1136
65歲及以上男 584
65歲及以上女 55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7376

公平水庫

公平水庫(Gōngpíng Shuǐkù)在海豐縣城東北11公里,黃江中上游。因建在公平鎮得名,是粵東地區最大的水庫,1960年建成,集水面積317平方公里,有效庫容3.83億立方米。大壩旁刻有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先生的題詞。

公平水庫是一宗綜合利用水資源的國家大型水庫.始建於1959年10月,地處海豐四大水系之一的黃江河中部,西連公平鎮,東鄰平東鎮,北接黃羌鎮.西距公平墟1公里,南距廣汕公路10公里,海豐縣城15公里,至汕尾市40公里.水庫工程直接捍衛著下游30萬人民生命財產和2萬公頃農田設施安全,擔負著汕尾市區、公平、可塘、赤坑等城鎮工業和30萬城鎮居民的生活供水重任。

公平水庫設計灌溉農田面積14466.67公頃,現灌溉農田11200公頃,占全縣農田面積的40%;電力裝機容量3140千瓦,年設計發電量600千瓦時、水庫黨委、管理處下轄一個大型灌區、一個農村行政管理區、一座中型水庫、M宗小型水庫,現有人口2242人。建庫以來,對根治黃江河洪患,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海豐縣乃至汕尾市的工農業生產、經濟建設、人民生活諸方面充分發揮了重大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平水庫亦是公平鎮人民休閒養性之地,水庫庫面遼闊,水天一線,碧波蕩漾,魚躍鳥飛,被人稱為"淡水海",早晚壩上清風徐徐,不遠處水浪滔滔,映著霞光,別有一番風味,因此有"不到水庫,枉來公平"之說。

公平水庫公平水庫

公平水庫(18張)

水庫集雨面積317平方公里,占黃江河流域總面積的41.9%,占海豐北部山區丘陵面積的64%,攔截了過去洶如猛獸、孽虐海豐大地的羅水。黃江上游的平東河、南門河、松林河、黃羌河、西坑河匯集於一庫。大壩全長6147米,設計總庫容3.38億立方米,正常庫容1.63億立方米,年產水量4~7億立方十。60公里的總乾渠,猶如飛舞的銀緞穿山越嶺橫跨公平、城東、可塘、陶河、赤坑及至市城區的東沖、田乾、遮浪,蜿蜒伸進東南沿海地區。

小貼士

服裝品牌:威文、瑪蓮露、百斯盾、伊格斯丹、大流、卡軒娜、古士旗、文時特、雅詩妮、金鳥來、遠東蘋果、超爵、爵仕鳥、米凱露、貝克頓、花旗夢、金太子、女博士、AAK拉鏈等等。

特色小吃:牛肉脯、大粒參、牛腸肚、面猴、扁實、小米、菜粿、印粿、粿條、鹹茶、菜茶、米茶、發粿、薄餅、豬腸粉、層糕粿、菜包粿、雜頭糕、三層飯、市仔粿、蛤春、草粿、猴毛糕、油柑、鳥梨等等,數不勝數。

公平牛肉脯:是公平特產,聞名省港澳和東南亞,選用鮮牛肉、天然香料、白糖、大蒜、胡椒、汾酒等製成, 口感極佳,香、辣,同時保持了牛肉的原味,韌勁十足很有嚼頭,,口齒留香!是拌麵、湯、粥、下酒佳品,品味獨特的休閒小吃,公平牛肉脯採用祖傳製法,口味與眾不同,吃過讓你回味無窮!

特製臘腸、臘肉:採用上等的五花肉,加多種秘制調料醃製後,在陽光下曬制而成,其飄香的味道就能讓人垂涎三尺,吃過之後,能讓你知道在外面買的那些臘腸、臘肉,與這裡的比較簡直無法媲美!隆冬臘月時節,很多人家均會自製,一串串的臘腸、臘肉,掛於竹竿上,曬滿房前屋後,整個墟鎮都瀰漫著臘腸、臘肉的香味。

大粒參:大粒參即大肉丸,類似獅子頭,是久負盛名的公平地區傳統名菜,逢年過節家家均會製作,美稱"日興大團圓",盛傳300餘年,具有肉質鮮嫩、口感軟嫩的特點;將肥七瘦三的豬肋條肉剁成石榴粒狀後再剁成餡,加蝦仁、冬菇、鐵脯粉,製成拳頭大小丸子,鍋內油加熱至七成熱的時候,把肉丸放入炸至變色後撈出控油,然後放入高壓鍋,加入墨魚脯,微火燜約四十分鐘即可,膾炙人口,深受人們歡迎。

公平水庫:公平水庫是一宗綜合利用水資源的國家大型水庫.因建在公平鎮得名。1960年建成。集水面積317平方公里,有效庫容3.83億立方米。大壩旁刻有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先生的題詞。

敬文廣場:敬文廣場坐落在風光綺麗的公平水庫旁,占地面積180畝,海豐縣最具規模的一個公園,主要是紀念我國民俗文學的一代宗師鍾敬文先生。

麒麟獅象舞:麒麟、獅、象舞, 人稱之為"三才"(天、地、人),是公平鎮特有的動物舞蹈,象徵公平圩日興市各社團、族群和姓氏之間的團結包容、和諧相處的社會文化。獨特罕見的"麒麟獅象舞"已經入選海豐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海陸豐地區,只要有公平才舞"麒麟獅象",因此名揚海陸豐。

公平"八音":公平"八音"始於清光緒初年,是公平詹家兄弟興起來的。由於當時的"八音"演奏者是詹氏兄弟,故公平"八音"亦稱"詹氏八音班"。物換星移,"八音"一直是眾人所喜愛的民氏古曲演奏形式,在海豐地區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