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4年

公元964年,威加南漢,宋師平蜀,設場榷茶,烏古叛遼,宋置參知政事。

歷史紀事

威加南漢
南漢劉鋹昏庸無能,權力由宦官及宮女分掌。乾德二年(964)九月,趙匡胤潘美尹崇珂率師攻克南漢的郴州,因當時正準備西取後蜀,故未對其大舉用兵。開寶三年(970)九月,趙匡胤讓南唐君主李煜出面,勸劉鋹臣服,劉鋹出言不遜。於是,趙匡胤命潘美、尹祟珂率兵進討。劉鋹令宦官龔澄樞前往賀州(今廣西賀縣)督師防守。途中,聞宋師巳至賀州城北芳林,不戰而逃。劉鋹又遣伍彥柔增援,途中為潘美所敗。賀州城破。南漢屯防賀江的潘祟切因私怨而擁兵自保,李承渥率十餘萬兵卒與宋師決戰於蓮花峰下,亦被宋軍擊潰,相互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李承渥僅以身免,南漢的北大門韶州陷落,劉鋹計窮,只得固守廣州城,次年二月,劉鋹求緩師,潘美不從。進兵廣州城外。劉鋹只好草擬降書,讓宰相蕭漼遞交潘美。當潘美令人押解送往京師時,劉鋹部將郭祟兵設欄水上,欲作困獸之鬥。潘美以火攻之,甫漢軍大敗,郭崇兵死於亂兵之中。劉鋹素服出降,南漢平。
宋師平蜀
宋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太祖命王全斌等伐蜀。宋師下荊、湖之後,蜀相李吳曾主張通使於宋,以保平安。但掌管軍政機要的王昭遠則主張抗宋,他一方面率兵屯峽路,增置水軍,另一方面又與蜀山南節度判官張延偉策劃,勸說蜀主派趙彥韜等以蠟書間行,約北漢濟河同舉兵,夾攻宋兵。但趙彥韜到汴粱後偷偷將蠟書獻給了宋太祖。宋太祖見出師有名,便命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王仁贍、曹彬為都監,率領步兵、騎兵共六萬人,分道西進伐蜀。王全斌與崔彥進等由鳳州(今陝西風縣東北)進,劉光義及曹彬等由歸州(今湖北秭歸)進。蜀主得知軍情後,匆匆以王昭遠為都統,趙崇韜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討使,帥兵拒宋。行前,蜀主命左僕射李吳餞於郊,振臂誓言:我此行不只克敵,還當輕取中原。十二月,王全斌等克萬仞、燕子二砦,遂取興州 (今陝西略陽),連拔石圌等二十餘砦,獲糧四十萬。全斌先鋒史延德與蜀將韓保正、李進等戰於三泉砦,史延德生擒二將,大獲全勝,奪糧三十萬。宋師南至羅川,蜀師依江列陣以待。崔彥進遣張萬友奪其橋,蜀兵退保大漫天砦。彥進、萬友與康延澤分三道擊之,蜀人悉其精銳逆戰,大敗而潰。王昭遠等復引兵迎敵,三戰皆敗,昭遠渡桔柏江、焚梁,退保劍門(今四川劍門關)。與此同時,劉光義、曹彬率師趨夔州 (今四川奉節),距鏁江三十里,舍舟步進,先奪浮梁,復牽舟而上,攻取夔州城。三年(965)春正月,王全斌進次益光,繼克劍門,斬首萬餘,活捉蜀樞密使王昭遠、澤州節度使趙崇韜。不久,蜀主孟昶出降,蜀平。
設場榷茶
宋初為加強稅賦管理,在淮南、東南、四川等地設立了管理茶場的機構,官府負責對茶葉產銷專賣與課稅。乾德二年(964)開始榷東南茶,次年又榷河南茶,在蘄(今湖北蘄春南)、黃(今湖北黃崗)、舒(今安徽安慶)、廬(今安徽合肥)、壽(今安徽壽縣)、光(今河南潢川)六州相繼設立十三處買賣茶場,稱十三場。茶場設官置吏,全國茶葉專賣和茶利收入由榷貨務主掌。茶農專置戶籍,稱為園戶,輸茶折租;官府規定園戶歲額,額茶和額茶以外余茶,必須全部按官價賣給官府,或與官府特許專賣的茶商交易,不得私賣。榷茶辦法,一為交引法,許商人在京師納錢或西北沿邊州郡入納糧草,從優折價,發給文券,謂之交引,憑引至淮南十三場和沿江榷貨務領茶。二為貼射法,領商人貼納官買官賣每斤茶葉應得淨利給券為據,直接向園戶買茶出售。三為茶引法,徵收商人專賣稅,發給茶引,憑引向園戶買茶出售。四為茶馬法,儲備蜀茶,專用與少數族博馬。茶利收入對保證財政開支、軍需和軍馬供應,起了重要作用。北宋中期,十三場基本名存實亡。嘉祐四年 (1059),弛茶禁,政府允許茶商與園戶直接交易,這樣,十三場相繼廢黜。
烏古叛遼
遼穆宗應歷十四年(964)十二月,烏古叛遼,劫掠百姓財產牲畜。詳穩僧隱率軍平定,遼軍失利,僧隱陣亡。次年,穆宗命樞密使雅里斯為行軍都統,虎軍詳穩楚思為行軍都監率諸部兵征討。烏古部眾擒殺其酋長,率離底投降,不久又叛,掠上京北榆林峪居民,雅里斯率遼軍討伐,失利。
宋置參知政事
乾德二年(964),范質王溥魏仁浦罷相。樞密使趙普遷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太祖恐其獨斷政事,遂以兵部侍郎薛居正、呂餘慶並本官參知政事,以分普權,宋自此始置參知政事。初,參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宜徽使廳上事。以後參知政事地位逐步提高,至太宗時,已與宰相輪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齊銜,行則並馬。元豐三年(1080),神宗廢參知政事,以門下、中書二侍郎和尚書左、右丞為副宰相。建炎三年(1129),高宗以門下、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廢尚書左、右丞。

文化紀事

范質卒
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河北臨西北)人。後唐長興四年(933)舉進士,授忠武軍節度推官,遷封丘令。後晉天福年間,拜監察御史。桑維翰出鎮,召為從事。桑維翰拜相,遷主客員外郎、直史館。一年後,授翰林學士,加比部郎中,知制浩,後漢初,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廣順元年(951),加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參知樞密院事。郊祀。後,進位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從征高平,加司徒、弘文館大學士。時律條繁冗,輕重無據,世宗特令范質詳定,是為《刑統》。世宗病重時,受顧命。恭帝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宋太祖即位,加兼侍中,罷參知樞密。乾德元年(963),太祖欲郊祀,以范質為大禮使。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溫叟上《南郊行禮圖》,進封魯國公。二年,罷為太子大傅。同年卒,年五十四歲,贈中書令。其著作有《通錄》六十五卷,現佚失。

雜譚逸事

李繼勛攻取遼州
遼州(今山西左權)乃北漢重鎮。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命李繼勛康延澤尹訓等率步騎萬餘人攻遼州,太原將領郝貴超領兵來援,兩軍激戰於遼州城下,李繼勛大獲全勝。遼州刺史杜延韜見大勢已去,便與拱衛都指揮使冀進、兵馬都監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以城來降。北漢欲借遼兵收復遼州,誘使契丹步騎六萬人來取遼州。宋太祖復命李繼勛與羅彥環、郭進、曹彬等領六萬軍隊迎戰,大破契丹及太原軍於城下。李繼勛因攻取遼州有功,於乾德五年加同平章事。
太祖冒夜訪趙普
乾德二年(964),趙晉入相,深得太祖信任,遇有國事,無不咨商。太祖時常夜間親至普宅,商討軍政,所以趙普退朝後,常著朝服。一日大雪,趙普退朝後,認為太祖不會冒雪夜訪,準備更衣就寢。突然聽到叩門聲,普匆匆趨出,見太祖立風雪中,慌忙迎拜。太祖說:”已約晉王同來。”未幾,晉王馳至。三人就地設墊,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大家共商平太原計。趙普說:”太原當西北二面,我軍若下太原,邊患由我獨當,臣意不如先征他國,待諸國削平;區區彈丸之地,垂手可得。”太祖大笑:”英雄所見略同,朕特試試你。卿認為欲平他國,從何下手?”趙普說:”蜀地!”太祖點頭稱善,大家遂計議平蜀之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