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1年

公元551年

公元551年,辛未年。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改殷州為趙州,趙州名始於此,州治初在廣阿,後移平棘。北朝時期,西魏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寶炬派王雄平上津,取魏興郡,置黃土縣,轄上津西南一帶。

紀年

辛未年(羊年)
南朝梁大寶二年,天正元年
西魏大統十七年
北齊天保二年
侯景太始元年
高昌和平元年
新羅建元十六年,開國元年

大事件

(圖)公元551年蒙山大佛
(1)春,正月,新吳余孝頃舉兵拒侯景,景遣於慶攻之,不克。
(1)春季,正月,新吳人余孝頃率領軍隊抵抗侯景。侯景派於慶去攻打他,沒有打贏。
(2)庚戌,湘東王繹遣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將兵二萬自江夏趣武昌,受徐文盛節度。
(2)庚戌(初五),湘東王蕭繹派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率兵二萬從江夏急行軍去武昌,接受徐文盛指揮。
(3)楊乾運攻拔劍閣,楊法昌退保石門,乾運據南陰平。
(3)楊乾運攻下了劍閣 ,楊法琛退卻守衛石門,楊乾運進據南陰平。
(4)辛亥,齊主祀圜丘。
(4)辛亥(初六),北齊國主高洋在圜丘祭天。
(5)張彪遣其將趙棱圍錢塘,孫鳳圍富春,侯景遣儀同三司田遷、趙伯超救之,棱、鳳敗走。棱,伯超之兄子也。
(5)張彪派他的部將趙棱包圍錢塘,孫鳳包圍富春,侯景派儀同三司田遷、趙伯超去救援,趙棱、孫鳳兵敗逃跑。趙棱,是趙伯超哥哥的兒子。
(6)癸亥,齊主耕藉田。乙丑,享太廟。
(6)癸亥(十七日),北齊國主高洋去藉田舉行耕種儀式。乙丑(十九日),祭祀太廟。
(7)魏楊忠圍汝南,李素戰死。二月,乙亥,城陷,執邵陵攜王綸,殺之,投屍江岸;岳陽王取而葬之。
(7)西魏楊忠圍困汝南,李素戰死。二月,乙亥(初一),汝南城被攻破,楊忠抓住了邵陵攜王蕭綸,殺了他,把他的屍體扔在江岸邊。岳陽王蕭取回屍體予以埋葬。
(8)或告齊太尉彭樂謀反;壬辰,樂坐誅。
(8)有人告發北齊太尉彭樂陰謀造反。壬辰(十八日),彭樂因此而獲罪被殺。
(9)齊遣散騎常侍曹文皎使於江陵,湘東王繹使兼散騎常侍王子敏報之。
(9)北齊派散騎常侍曹文皎出使江陵,湘東王蕭繹派兼散騎常侍王子敏回訪。
(10)侯景以王克為太師,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右僕射。景置三公官,動以十數,儀同尤多。以子仙、元建、化仁為佐命元功,偉、超世為謀主,於子悅、彭雋主擊斷,陳慶、呂季略、盧暉略、丁和等為爪牙。梁人為景用者,則故將軍趙伯超,前制局監周石珍,內監嚴,邵陵王記室伏知命。自餘王克、無羅及侍中殷不害、太常周弘正等,景從人望,加以尊位,非腹心之任也。
(10)侯景任命王克為太師,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尚書右僕射。侯景設定三公一級的官,一次任命的人數往往以十人計,而任命為儀同的官員則尤其多。侯景把宋子仙、郭元建、張化仁視為輔佐王命的第一等功臣,讓王偉、索超世當軍師負責謀略,讓於子悅、彭雋掌管軍事上的決策,陳慶、呂季略、盧暉略、丁和等人充當爪牙。梁朝舊人被侯景重用的,有從前的將軍趙伯超、前制局監周石珍、內監嚴、邵陵王的記室伏知命。其他的如王克、元羅以及侍中殷不害、太常周弘正等人,侯景由於他們深孚眾望,因此給予尊位,但不讓他們擔任要害職務。
(11)北兗州刺史蕭邕謀降魏,侯景殺之。
(11)北兗州刺史蕭邕密謀投降西魏,侯景殺了他。
(12)楊乾運進據平興,平興者,楊法琛所治也。法琛退保魚石洞,乾運焚平興而歸。
公元551年公元551年

(12)楊乾運的部隊進據平興。平興是楊法琛治理的地盤。楊法琛退卻保衛魚石洞,楊乾運燒毀平興城後收兵返回。
(13)李遷仕收眾還擊南康,陳霸先遣其將杜僧明等拒之,生擒遷仕,斬之崐。湘東王繹使霸先進兵取江州,以為江州刺史。
(13)李遷仕收羅部下,重整軍隊,回師進攻南康。陳霸先派他的部將杜僧明等迎戰,活捉了李遷仕,砍了他的頭。湘東王蕭繹派陳霸先進兵攻取江州,任命他為江州刺史。
(14)三月,丙午,齊襄城王卒。
(14)三月,丙午(初二),齊國襄城王蕭去世。
(15)庚戌,魏文帝殂,太子欽立。
(15)庚戌(初六),西魏文帝元寶炬去世,太子元欽立為皇帝。
(16)乙卯,徐文盛等克武昌,進軍蘆洲。
(16)乙卯(十一日),徐文盛等攻克武昌,進軍蘆州。
(17)己未,齊以湘東王繹為梁相國,建梁台,總百揆,承制。
(17)己未(十五日),北齊任命湘東王蕭繹為梁國的相國,設定梁國台省,總領百官,秉承皇帝的命令辦事。
(18)齊司空司馬子如自求封王,齊主怒,庚子,免子如官。
(18)北齊司空司馬子如自己要求封王,國主高洋勃然大怒,庚子(疑誤),撤掉了司馬子如的官職。
(19)任約告急,侯景自帥眾西上,攜太子大器從軍以為質,留王偉居守。閏月,景發建康,自石頭至新林,舳艫相接。約分兵襲破定州刺史田龍祖於齊安。壬寅,景軍至西陽,與徐文盛夾江築壘。癸卯,文盛擊破之,射其右丞庫狄式和,墜水死,景遁走還營。
(19)任約報告他那兒軍情危急,侯景親自率領軍隊向西進發,攜帶太子蕭大器作為人質隨軍出發,把王偉留下來守衛建康。閏月,侯景的軍隊從建康出發,從石頭到新林,兵船密密麻麻,頭尾相連。任約分出一支部隊在齊安襲擊打敗了定州刺史田龍祖。壬寅(二十九日),侯景的軍隊抵達西陽地界,與徐文盛的部隊對峙,雙方在大江兩岸修築營壘。癸卯(三十日),徐文盛發動攻擊,大破侯軍,用箭射中了侯景的右丞庫狄式和,使他墜水淹死。侯景逃跑回到兵營。
(20)夏,四月,甲辰,魏葬文帝於永陵。
(20)夏季,四月,甲辰(初一),西魏把魏文帝安葬在永陵。
(21)郢州刺史蕭方諸,年十五,以行事鮑泉和弱,常侮易之,或使伏床,騎背為馬;恃徐文盛軍在近,不復設備,日以酒為樂。侯景聞江夏空虛,乙巳,使宋子仙、任約帥精騎四百,由淮內襲郢州。丙午,大風疾雨,天色晦冥,有登陴望見賊者,告泉曰:“虜騎至矣!”泉曰:“徐文盛大軍在下,賊何由得至!當是王軍人還耳。”既而走告者稍眾,始命閉門,子仙等已入城。方諸方踞泉腹,以五色彩辮其髯;見子仙至,方諸迎拜,泉匿於床下;子仙俯窺見泉素髯間彩,驚愕,遂擒之,及司馬虞豫,送於景所,景因便風,中江舉帆,遂越文盛等軍,丁未,入江夏。文盛眾懼而潰,與長沙王韶等逃歸江陵。王、杜幼安以家在江夏,遂降於景。
(21)郢州刺史蕭方諸,年十五歲,行事鮑泉由於生性平和軟弱,所以常常被蕭方諸侮慢輕視,有時讓他伏在床上,拿他當馬騎。
蕭方諸仗著徐文盛的部隊在近旁,就不再設防,每天以玩樗爭輸贏和喝酒來尋歡作樂。侯景聽說江夏守備空虛,乙巳(初二),派宋子仙、任約率領精銳騎兵四百人,從淮河以南偷襲郢州。丙午(初三),刮著大風,下著暴雨,天色陰沉,郢州城裡有人登上土坡望見賊兵已到,急忙報告鮑泉說:“敵人的騎兵來了!”鮑泉說:“徐文盛的大軍就在城下,賊兵哪能飛到這裡?
可能是王手下的士兵回來了。”過了一陣,跑來報告軍情危急的人多起來了,鮑泉才命令關上城門,但門未關上,宋子仙等人已經進城。這時,蕭方諸剛剛坐在鮑泉肚子上,用五色彩線編結著鮑泉的鬍子。看到宋子仙來了,蕭方諸跪拜著迎接,而鮑泉則躲在床下。宋子仙低下頭一探,看到鮑泉的白鬍子間夾雜著彩線,感到很驚訝。於是把鮑泉抓起來,連同抓獲的司馬虞豫,一塊送到侯景住的地方去。侯景因為遇到順風,在長江中流揚帆急駛,這樣就超越了徐文盛等人的軍隊,丁未(初四),進占江夏。
徐文盛的軍隊因害怕一下子就潰散了。徐文盛和長沙王蕭韶等人一起逃回江陵。王、杜幼安因為家在江夏,就投降了侯景。
詞條標籤:

逝世人物

(圖)公元551年簡文帝(蕭綱)

1、元寶炬公元551年逝世。元寶炬(507—551)即西魏文帝,是西魏的開國君主。公元535—551年在位。魏孝文帝孫。鮮卑族。孝明帝時拜直閣將軍。後封南陽王,官至太保、尚書令。永熙三年(534)任中軍四面大都督,討高歡,戰敗,隨孝武帝奔長安投宇文泰。孝武帝被害後繼位。535年,他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為帝,改元大統。都長安,史稱西魏。宇文泰獨攬朝政,與東魏多次激戰。西魏軍政多所革新。即位時29歲,45歲時駕崩。在位17年,551年,元寶炬死,元欽嗣位。

2、簡文帝(蕭綱)逝世於公元551年(在位2年)。簡文帝,名蕭綱(公元503——551年)。字世纘,小字六通,武帝第3子,侯景把武帝餓死後,立他為帝,在位2年,被侯景派人活活悶死,終年49歲,葬於莊陵。

蕭綱,曾被封為晉安王,公元531年被立為太子,侯景於公元549年5月把武帝餓死後,於同月立他為帝,蕭綱稱帝後,侯景專權,事無大小都由侯景裁決,他不敢通告諸王來除去侯景,只能經常哭泣,聽天由命。

公元551年8月,侯景為了篡位,派死黨帶兵進宮,殺蕭綱的太子蕭大器等宗室王侯20多人,侯景又將蕭綱軟禁於永福省,廢為晉安王,迎立更容易控制的豫章王蕭棟為帝,侯景派呂季略逼蕭綱寫禪位詔書,蕭綱提筆寫了個開頭,止不住淚下,再也難以握筆,呂季略無可奈何,只得暫時罷休,2個月後,侯景採納部下建議,決定殺死蕭綱,命王偉等人去辦,10月,王偉等人來到永福省向蕭綱獻酒,假意說,丞相因為陛下一直憂鬱愁苦,特地派臣等獻酒祝壽,蕭綱自知難逃一死,直喝的大醉沉睡過去,王偉取來一隻土囊壓在蕭綱臉上,命令左右騎在蕭綱身上,將他活活悶死,然後拆下門窗,拼接成棺材,將屍體抬到城北酒庫中,後葬於莊陵

蕭綱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諡號為簡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