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1年

公元51年

公元 51 年東漢( 辛亥) 建武二十七年。 建武二十七年(51),光武帝劉秀下詔,令大司徒、大司空皆去“大”字,改大司馬為太尉。

趙熹為太尉

趙熹字伯陽,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更始政權征為郎中,行偏將軍事。因屢立戰功,拜中郎將,封勇功侯。東漢王朝建立後,拜懷令。在任不畏豪強。再遷平原太守,頗有政績。建武二十六年(50)為太僕,次年拜太尉,賜爵關內侯。明帝永平元年(58),趙熹封節鄉侯。三年,因考中山相薛修事不實免官。不久, 代竇融為衛尉。永平八年又行太尉事。永平十八年(75),章帝劉熾以趙熹為太傅。建初五年(80)死,謚曰正侯。

建武二十七年(51),北匈奴遣使詣武威請求和親,光武帝劉秀召公卿大臣廷議,眾人意見不一,皇太子劉莊以為:南單于新近歸附,北單于形勢孤單,所以請求降附漢朝,有和親之舉。未能出兵討伐北單于,反與他們交通,恐怕南單于會有二心,北單于也就不會投降了。劉秀同意這一意見,於是命武威太守不要接納交單于使節。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求乘北匈奴“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疲睏乏力”之機,出兵討滅匈奴。劉秀亦下詔不許。

益州郡塞外蠻夷內附

建武二十七年(51),益州哀牢夷王賢栗等率種人二千七百七十戶,人口一萬七千六百五十九人,謁見越雋太守鄭鴻,請求內屬。光武帝劉秀封賢栗等為君長。此後,賢栗每年都來朝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