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7年

公元467年

公元467年,中國農曆甲戌年,周貞定王介、周貞定王介二年,中國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代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而在這一年,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改善了北魏統治集團內部、封建中央集權與舊部落顯貴的尖銳矛盾。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事記

(圖)公元467年南朝劉宋時著名道士陸修靜畫像

公元467年(宋明帝泰始三年) 九月:北魏徵南大將軍慕容白率大軍圍攻歷城,宋刺史崔道固堅守城垣,拒絕投降。魏兵不肯離去,圍攻半年之久,至次年二月,城終被攻陷。魏兵攻破歷城後,除奸淫擄掠之外,將歷城眾多百姓劫往黃河以北。

公元467年:青州刺使沈文秀拒命謀反,大將軍劉懷珍奉命征討。當連破數城攻擊到東萊郡時,沈文秀的下屬時任東萊太守的鞠延增劫留高麗使者並率眾數百人據守城池迫使進攻受阻,最後劉懷珍在與其他部隊的合擊之下逼降鞠延增使之歸順。

公元467年)8月:宋明帝派沈攸之北伐,道成率千人鎮淮陰,為沈修之鎮後。次年七月,蕭道成代沈攸之為南兗州刺史,鎮廣陵。

公元467年:南朝劉宋時著名道士陸修靜應詔再赴建康,明帝於北郊天印山築崇虛館以居之,(“崇虛館”是已知最早的封建政府為道士修建的道館。)在此期間,他“大開法門,深弘奧典,朝野注意,道俗歸心,道教之興,於斯為盛。”

(圖)公元467年北魏都城洛陽城(今山西省大同)門圖

公元467年:設定懷州。治所在野王(隋改名河內,今沁陽)。唐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焦作、沁陽、武陟、修武、博愛、獲嘉等市、縣地。金天會時改名南懷州,天德時復舊。

公元467年:劉宋明帝輔國將軍劉懷珍于洋水(今膠州市洋河)派部屬王廣之領騎兵襲不其,城陷。劉宋前廢帝所委之長廣郡太守劉桃根敗北,不其縣由劉宋明帝王朝統轄。

公元467年:西羅馬滅亡。那時,教會已形成強大的組織,以主教為核心,公認彼得為第一教皇

出生名人

(圖)公元467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圖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生於公元467年,卒於公元499年。終年32歲,在位28年。廟號“高祖”。皇興三年(公元469年)六月,拓跋宏被立為皇太子後,其母親李夫人被賜死。拓跋宏由祖母馮太后撫養。皇興五年(471)五月,拓跋宏剛5歲,其父便把皇位讓給了他,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撫養並代為攝政。公元490年,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化改革。公元499年,病逝於南征路上。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