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年

歷史紀事

詔令諸王降為公侯
建武十三年(37),光武帝劉秀詔令長沙王興等皆降為公,趙王良等皆降為侯。

匈奴擾邊
建武六年(30),光武帝劉秀派歸德侯劉颯出使匈奴,匈奴隨即派使者來獻。此後,雙方使者往來頻繁。後匈奴與地方割據勢力盧芳聯合抄掠北方邊郡。建武九年,大司馬吳漢奉命北擊匈奴,經年無功。匈奴抄暴有增無減。建武十三年又寇掠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州郡不能禁止。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復遣吳漢等北擊匈奴,又徙雁門、代郡、上谷吏民六萬餘人置居庸、常山關以東。匈奴或部遂轉居塞內。東漢政府深以為患,增邊郡兵數千人,築亭侯,修烽火,加強防範措施,但匈奴仍未停止擾邊。建武二十年五年,匈奴寇掠上黨、天水郡,直到扶風。十二月,再犯天水郡;建武二十一年又寇掠上谷、中山郡,緣邊之郡無安寧之歲,損失嚴重。

廣漢塞外白馬羌內屬
建武十三年(37),廣漢郡(今四川金堂縣東)塞外白馬羌豪率種人內屬。

光武帝下詔釋放奴婢
建武十三年(37),光武帝劉秀頒布詔令,規定建武八年以來被略為奴婢者都免為庶人,有依託為人下妻而欲離去的,也一律聽其自便;有敢拘留不放者,與青、徐二州按“略人法”治罪。

復置金城郡
建武十三所(37),復置金城郡(今甘肅永靖西北)。

雜譚逸事

馬援擊敗參狼羌
建武十三年(37)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種聯合攻殺地方長吏。馬援率兵討伐。進至氐道(今甘肅天水市西),與諸羌相遇。羌人據山上,馬援占便地,奪其水草,不與交戰。羌人因缺水和給養不繼,不戰自潰,豪師數十萬戶逃奔出塞,諸種萬餘人投降東漢,從此,隴右清靜。

韓歆為大司徒
建武十三年(37),光武帝劉秀以沛郡太守韓歆為大司徒。韓歆字翁君,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以隨從劉秀攻伐有功,封扶陽侯。好直言,不文飾陷諱。劉秀每不能容忍。建武十五年,他在劉秀面前論證歲將飢凶。指天畫地,言辭激切,被免去大司徒之職,歸身田裡。接著,劉秀又派使者宣詔責備韓歆。韓歆與韓嬰父子被逼自殺。韓歆聲望向來很高,今無罪而死,大臣心中不服。劉秀於是追賜韓歆家屬錢穀,以正常死亡禮儀埋葬韓歆父子。

光武帝封賞功臣
建武十三年(37),吳漢自蜀凱而還。四月,到達京師洛陽。光武帝劉秀於是大饗將士,功臣增邑更封的有三百六十五人,封外戚、恩澤四十五人。定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四縣;李通為固始侯,食邑六縣;賈復為膠東侯,食邑六縣;余各有差。光武帝因用兵日 久,天下廢耗,遂厭倦武事,與百姓休養生息。自平定隗器、公孫述之後,不是非常警急,未曾再言及軍旅之事。鄧禹、賈復知道劉秀息干戈,修文德,不想讓功臣們再擁兵於洛陽,就率先去甲兵,敦儒學。劉秀遂省罷左、右將軍官。耿弇等人也辭去大將軍、將軍之職,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奉朝請。當時政事由三公處理,功臣一概不得參政。列侯之中只有鄧禹李通、賈復得與公卿參議國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