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9年

公元309年

公元309年,己巳年(蛇年);西晉永嘉三年;成漢晏平四年;前趙永鳳二年,河瑞元年。

事件

(圖)石勒攻占了冀州石勒攻占了冀州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沒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

公元309年(西晉永嘉三年),劉淵建漢,都平陽。

王羲之父親王曠於永嘉三年(公元309年)領兵北進,與劉聰戰於長平敗北,自此下落不明,或疑為敗降。王羲之恐禍及於己,兼及宗祀,故辭官以免禍;還有一種說法,王羲之因為恃才傲物,看不起他的前任王述,並曾經凌辱王藍田。後來藍田調任揚州刺史,比羲之官高一級。怕對方報復,羲之辭官以避之。

人物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以後,石勒攻占了冀州各郡縣,俘獲了許多漢族士人,特別是在得到漢族謀士張賓的輔佐以後,石勒才具備了政治上的眼光和策略,樹立起圖王霸業的決心和信心。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出為鎮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今兩湖兩廣一帶)諸軍事,鎮襄陽。

泉州還在泉港區塗嶺鎮發現西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的紀年墓磚。

古蹟

公元309年(西晉永嘉三年)定都平陽。在金殿村修築金城作為帝都(今遺蹟猶存)。由於劉淵以復漢反晉為旗幟,嚴整軍紀,妥當處理民族關係,使漢國勢力發展很快,北取并州,南攻西晉國都洛陽,聲威赫赫。其勢力伸展到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災害

公元309年,天下大旱,“河、洛、江、漢皆可涉”,翌年,“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至公元311年包括管轄寧夏南部大安定郡在內,“諸郡百姓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