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6年

公元276年

公元276年。昭襄王三十一年。周赧王三十九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國子學

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宋亦以國子監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分別稱國子監。明清僅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關,兼具國子學性質。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遂廢。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與太學,名稱雖異,歷代制度亦有變化,但俱為最高學府。惟當兩者並設時,國子學之教育對象乃屬於更高級統治者之子弟。

東晉元帝司馬睿

(圖)公元276年司馬睿

司馬睿,字景文,司馬懿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公元276年(晉鹹寧二年)生於洛陽,晉史載“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及長,白豪(白毛)生於日角之左,隆準龍顏,目有精曜,顧眄煒如也。”一副帝王之相。可惜魏書沒有這么客氣,不僅未描寫他的神異,反而揭露了他不可見人的身世,“晉將牛金子也。”赫赫六個字,真可以讓人無地自容,堂堂晉國皇帝,司馬氏子孫卻是外人之子,汗顏!由此引出一個典故“牛繼馬後”。相傳司馬懿當政之時便有經營天下之心,當時流傳天下的讖書“玄石圖”上載有“牛繼馬後”的字樣,司馬懿疑心司馬氏得天下之後會被牛姓之人奪去,不惜用毒酒殺掉自己的大將牛金。世事難以預測,等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之時,他的妃子夏侯氏風流放蕩,與小吏牛氏私通產下一子,就是這個司馬睿。

到底是否確有其事呢?司馬睿是何血統呢?其實我們看看美國人的大選便會心知肚明,黨派之間、各個候選人之間互相攻擊、譏諷、惡意謾罵;揭短、挖老底,甚至造謠中傷。北魏與晉,以及以後的南北朝就是處於這么一個境地。為爭正統不擇手段,“牛繼馬後”就是北朝政權精心泡製的一個醜化東晉王朝的故事。話又說回來,你或你的父母若身正不怕影斜,別人又怎么能醜化得了你呢

創始人摩尼

(圖)公元276年摩尼

創始人摩尼(公元216一公元276年),大約在公元240年在兩河流域宣傳諾斯替教學說,這種學說是基督教、祆教和佛教學說的綜合與提高。從在埃及發現的一份希臘文古書抄本中了解到,摩尼是在猶太基督教洗禮派中長大的,他自認為是“耶穌基督的使徒”,並且是福音書中已經認定的聖靈。他在退出洗禮派之後,以保羅學說為依據,積極從事傳教活動,宣傳他關於福音書的諾斯替教觀點,並建立自己的教會。在傳教旅行中,摩尼不僅到過兩河流域和伊朗的各個地區,而且還去了印度,拜訪過薩珊國王沙卜爾一世的朝廷他把一部用中古波斯文寫成的作品《沙卜拉乾》獻給了國王,在吐魯番出土的文獻中找到了這部作品的殘頁。他從沙卜爾一世那裡得到許可,在薩珊全國宣傳他的教義,但是由於受到襖教教會的反對,於公元276年,摩尼被監禁,並死於獄中。

郭璞

(圖)公元276年公元276年郭璞出生

郭璞(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景純,東晉時期(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文學家、訓詁學家和博物學家。

郭璞曾注釋《爾雅》、《山海經》、《方言》、 《穆天子傳》等。其中《爾雅》含有豐富的動、植物知識。《爾雅》是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一部著作。全書19篇,最後7篇《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著錄了 590多種動、植物,並根據形態特徵予以分類。此書文字古樸,不容易被人看懂。郭璞研究和註解《爾雅》歷時18年,在生物學上做出一定貢獻。

由於郭璞的研究和註解,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的《證類本草》一書,就大量吸收了郭璞註解《爾雅》的成果。而《證類本草》又是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藍本。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後,所有大型本草著作,都沿用了郭璞的方法配有動、植物插圖。

玄妙觀

(圖)公元276年玄妙觀

玄妙觀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276年,即三國歸於晉的西晉鹹寧二年。占地數百畝,規模宏偉,有殿院亭閣25座;中間大殿為三清殿,是一座九開間大殿;重檐歇山,翼角飛,屋脊高聳的“瓶升三戟”和兩端的大龍頭磚刻,玲瓏剔透,形神兼備。走進大殿,正中裝飾精美的三座須彌座上,端坐著雄偉巍峨的道教始祖玉清、上清、太清三教主塑像,各個高達六米許,姿態凝重,神采儼然,栩栩如生。殿前有一座寬敞的露台,四周圍以石欄,石上精工雕刻著人物、麋鹿、白鶴、靈芝等……刀法嚴謹,十分逗人。玄妙觀地處“五更市賈何曾絕,遠近方言總不同”的市區中心,所以香客眾多,觀賞者絡繹不絕。每日清晨黃昏,眾多老者少年在露台上下跟隨道士們練功運氣,十分熱鬧。

明代弘治某年的臘月朔日,即農曆的十二月初一,乃玄妙觀隆重舉行“法壇”大典之日,並為修繕殿宇募集資金,靜元道長屆時將一展“捻鼓”絕技。所以這日清晨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卯時剛至,數十名道士早已齊集三清大殿,在紅燭高燒、香菸繚繞中,笙簫管笛、鑼鼓鈸鐃齊奏。據云,道教音樂乃中國民族音樂集大成者,這玄妙觀的道樂,又融入了江南絲竹,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色,柔和悅耳,引人入勝。音樂聲中,在道長帶領下,眾道士叩拜三清教主,誦道德真經。將近一炷香時分,突然百樂皆止,只有一種聲音,悄然而起。初時,有如微風中的池水,漣漪陣陣,又如深谷中的山泉,幽然飄忽;忽地聲轉急,音轉強,如同急風暴雨,萬馬奔騰。眾人屏息凝目,這才發現靜元道長正聚精凝神,雙手用拇、食、中三指搓揉鼓簽,在堂鼓上滾動敲擊,人群中立即爆發出一陣喝彩聲。這時道長鼓點一變,眾道士忽地分成兩撥,一撥奏樂,一撥拋袖挪足,跳起舞來,進退騰踏,極有章法。

《二十四史•三國志》

善卷洞是中國的文化古洞。見於《二十四史•三國志》記載,始稱“石室”,發現於吳天璽元年,公元276年。1700餘年以來,名人遊蹤接踵而來,無不讚賞備至。善卷洞如一座石雕大樓,分上、中、下三層及水洞。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為國內溶洞的典型代表。古有唐朝鳳翔節度使李蠙,自出俸錢整修善卷洞。今有宜興開明紳士儲南強先生傾盡家資整修善卷洞。1934年11月11日,善卷洞正式對公眾開放,開我國現代溶洞旅遊之先河。善卷洞也躋身於世界三大奇洞之一。現已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