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96年

公元前796年

公元前796年是公元前8世紀90年代,乙巳年,年號周宣王三十二年。

大事記

(圖)公元前796年公元前796年

1、公元前796年(周宣王三十二年)夷父顏因有罪被周王誅殺,其弟叔術被封為邾君,但叔術卻讓國於邾夏父,自己主動分國為濫,為濫國(後歸依魯國,在今滕州市東南部)國君。至此“邾分三國”完成。

倪國作為邾國的支裔立國,以後又先後成為宋、魯、齊等國的附庸。王獻唐先生指出:“小邾一稱,亦非國名之正。立國不自稱小,鄰邦亦不能呼之為小”。因此,世人稱倪國為小邾是後世習俗相沿的結果。邾友父是一個賢能的君主,他把倪國治理成了一個經濟、科技和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國家,從出土的青銅器就可以看出倪國的冶煉技術和文化事業的繁榮。

(圖)周宣王時期器皿周宣王時期器皿

2、公元前796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立懿公弟稱,是為魯孝公。

3、公元前796年,北部王國的君主約阿施(Jehoash)與南部猶太國國王亞瑪謝(Amaziah)在伯示麥(Bethshemesh)交戰: 猶太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裡去了。

4、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魯之戰。

5、按照周朝的禮數,姬伯御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而且,立姬戲為君的周宣王還在,公元前796年,他命令出兵殺了姬伯御,立武公姬敖的另外一個兒子姬稱為君。

6、公元前796年,北部王國的君主約阿施(Jehoash)與南部猶太國國王亞瑪謝(Amaziah)在伯示麥(Bethshemesh)交戰。

7、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也就是魯君伯御十一年,逃到宗周的魯懿公的弟弟稱二十二歲,已經加冠成人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宜姜病重,去世前周宣王還專門去看望她,宜姜希望周宣王能把稱送回魯國去,了卻自己多年來的心愿,周宣王答應了。因為這個時候四夷基本已經平定,諸國歸附,周朝出現了一個繁榮的局面,就是歷史上說的“宣王中興”,所以周宣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騰出手來處理魯國這件事了。這年春天,周宣王開始東巡,來到了東都洛邑的郟鄏王城,召集眾臣商議,準備興兵伐魯。最後決定調集成周八師中的兩個師五千人,再加上鄭、宋、虞、虢等國的軍隊,三師又一旅,總計八千人(周代軍事編制是五百人為一旅,五旅為師,每師兩千五百人),戰車四百乘,宣王親自領兵出征。大師皇父、卿士虢仲、樊仲山父等大臣共同隨行,鮑廣父、梁買子為先鋒,兵發魯國。周宣王考慮到魯是大國,附庸國很多,如果他們集結起來,攻打起來很困難。大師皇父獻計,讓宣王假裝是東巡觀兵(軍事演習),然後趁魯不備進行突然襲擊,打魯國一個措手不及。宣王同意了,就陳師於宋、魯之間的郜國,郜國也是魯的附庸,因此事先通知了魯國,說宣王要東巡觀兵濟陰,讓魯國供應王師所用物資。

8、公元前796年,有一勇士名叫顓頊為表赤膽忠心,在君王大門果敢捐軀。君王對此義舉極為感動和震驚,隨即將所見的義舉及所在地,賜闞姓勇士的兒子叫闞肇昌。“闞” 的外框是個“門” 指大門,內里是個“敢”即勇敢的義舉,合起來就是“闞”。

逝世

1、6世,,謚厘公,又名金木父。在位36年,卒於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妣魯氏、繼妣劉氏生二子:靈、針。

2、魯廢公:姬伯御,魯懿公姬戲兄子,殺懿公自立。魯國第十一任國君。公元前806年—公元前796年,在位11年。

3、邾武公崩於公元前796年。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叔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