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5年

公元前665年

公元前665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丙辰年(龍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惠王十二年;魯莊公二十九年;秦宣公十一年;陳宣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5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時期的文物東周時期的文物

公元前665年是:周惠王十二年;魯莊公二十九年;秦宣公十一年;陳宣公二十八年;蔡穆侯十年;鄭文公八年;宋桓公十七年;楚成王七年;齊桓公二十一年;晉獻公十二年;燕莊公二十六年;衛懿公四年;曹僖公六年;杞惠公八年。

公元前665年,周惠王12年,鄭文公8年夏,鄭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665年,鄭國侵略許國的邊界。在當時的戰爭中,如果軍隊進攻,要擂鼓鳴鐘就稱為討伐;如果軍隊進攻,沒有擂鼓鳴鐘就成為侵略;如果軍隊進攻,擂鼓鳴鐘的聲勢比較小,就稱為襲擊。許氏與齊氏由同一個祖先,那就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後。西周在滅亡商朝之後,周成王大封諸侯。其

(圖)龍年慶賀活動龍年慶賀活動

中,在商王朝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始祖為許文叔,為太岳之嗣。春秋時期,鄭國、楚國等非常強大,許國經常遭到強國侵略。因力量弱小,無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打許,許侯大敗,於是“肉袒謝罪”,楚國才心滿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時,再次進攻許國,許侯沒辦法,第二次“肉袒謝罪”,請求和解。在這種情況下,許國只能遷徙,以躲避楚國的鋒芒。公元前576年,許靈公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公元前529年,遷回葉。公元前524年,遷至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之後,許國差不多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可以想到許國面臨的險惡局勢。許國遷“容”後,雖暫時有了一個長期的休整時間,但是,當時諸侯紛爭,許國這樣的小國仍是不能躲過被吞併的厄運。許國滅亡在戰國初期。許元公在位時,許國被楚國攻滅。

(圖)東周時期的岩畫東周時期的岩畫

公元前665年,周朝的大夫姬皮叛國,占據了樊邑(河南濟源)。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延續約800年時間。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崑崙丘。周厲王時,周朝的統治開始衰落。宣王即位後,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宣王中興”。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用人不當,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東周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周朝的統治很有特點,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以後的社會有很大影響。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治範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