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1年

公元前511年

公元前511年是庚寅年,是公元前6世紀10年代。“傳招(有的譯為“傳昭”)大法會”,是藏教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妖魔而創設的祈願法會。佛祖釋加牟尼在天竺舍衛地方,於藏曆火龍年(公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與外道師鬥法,比賽神變,最後獲勝,節日裡首先是講經,過後到了正月十五燈節,達到高潮。十八日至二十三日,數百名青年身穿古代騎士服裝,手執經幡和兵器,結隊策馬巡遊鬧市,並於廣場展開民眾性文體活動。二十四日拋撒祈願驅鬼。

大事記

(圖)孫武孫武

1、公元前511年,斯巴達人試圖通過推翻迄今仍在執政的雅典獨裁政權,以進一步擴大他們的聯盟網路,在第二次嘗試中,他們獲得了成功;然而,在雅典,繼之而來的與在邁加拉、科林斯和西錫安所發生的並不相同。在雅典,從被驅逐的獨裁者手中接掌政權的寡頭集團,未能在與極端激進運動的鬥爭中挺住,於是,當斯巴達人第三次干涉雅典以支持他們保守的朋友時,他們在一次人民起義面前一敗塗地。

2、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吳王闔廬四年。吳取三師以敝楚,多方以誤楚之策,攻楚之夷,潛,六,楚軍往救,吳軍攻弦,楚軍往救,吳軍又退。楚人探知吳軍確已返國,乃自回軍。楚軍一退,而吳之又一軍復出,進攻養邑,楚人救援不及,吳遂攻克養邑,殺公子掩余與燭庸。

3、公元前511年(魯昭公三十一年)弟於陳亢生。亢字子禽,陳國人。

4、公元前511年,闔閭為鞏固自己的政權、清除餘黨,決定將在自己發動政變時投奔徐和鍾吾(今江蘇窗遷縣東北)未回的二位王室公子掩余和燭庸追殺掉,闔閭下令讓徐與鍾吾將他們兩人拘捕送給自己發落,但這二個小國沒有完全聽從,而是將二位公子驅逐出境,二位公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向楚國。楚王獲此二人後,如獲至寶,把它們安頓在養(今河南沈丘縣東南),同時還為他們築城,並取夷與胡的土地給二公子,作為他們的封邑。吳王闔閭十分清楚,楚國此舉的用意是想利用二位公子,把養作為牽制吳國的戰鬥據點。闔閭以孫武為將,下了攻克養城的決心。這一仗是

(圖)傳招大法會傳招大法會

孫武初試兵鋒的一場戰鬥,因此,孫武在戰前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孫子認為,養邑一戰,闔閭目的一方面是要擒殺掩余和燭庸二公子,剪除自己政治統權的隱患;另一方面還在於消滅淮水北岸的楚軍勢力,為日後破楚掃清障礙。因此,孫武向闔閭提出了“肆楚疲楚、攻克養城”的戰略方針,在戰術實施時,孫武將吳軍分編成三支勁旅,先以第一軍兵力佯攻伐夷,在佯攻不克後,吳軍便兵鋒一轉,南下渡過淮水,直驅500餘里,攻打潛、六二地;當楚軍的增兵即將到達時,吳軍便撤退待命,不與楚軍正面衝突。楚軍見吳軍撤走,便將部隊駐紮在南岡(令安徽潛山縣)。孫武這時調動他的第二軍人馬沿淮水而上,疾行軍數百里直撲楚之戰略要地弦邑。當楚軍即將趕到弦邑時,孫武便命部隊撤退待命。由於吳軍的兩支部隊成功地調動了敵軍,使楚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這時,孫武才命令吳軍的第三軍實施了攻克養城的戰鬥。吳軍一舉攻下養城,擒殺了二公子,勝利地結束了這場戰鬥。這次戰役的勝利為吳以後大舉攻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出生

逝世

1、周敬王姬丐九年(薛獻公任谷六十四年,公元前511年)農曆4月,薛獻公病逝,屬於春秋時期諸侯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者。當時的晉定公姬午還專門派遣大夫荀躒前往弔唁。在薛獻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谷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