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
公元前260年四月,秦軍與趙軍在長平遭遇,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爆發。六月,秦軍在長平城外的野戰中擊敗強大的趙國騎兵軍團。面對如此危險局面,趙國守將廉頗根據敵強我弱、初戰失利軍心不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逸待勞等待秦兵進攻的戰略。面對秦軍不斷挑戰,廉頗堅守長達3年之久。這給勞師遠征的秦軍的後勤補給造成嚴重壓力。於是秦國施反間計,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同時散布謠言說:“秦國所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老了,容易對付,他不出戰是貪生怕死,他快要投降了。”結果趙王中計,用只會“紙上談兵”的飯桶趙括替換了廉頗。趙括本來就沒什麼本事而且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從來沒上過戰場接觸過秦軍,卻“想當然”的把秦軍蔑視為“烏合之眾”。加之趙王明令趙軍出擊。結果趙括到達長平後立即帥大軍出擊,而此時秦軍主帥已經換為名將白起。面對趙軍盲目出擊,白起採取佯裝後退誘敵深入,兩翼迂迴包抄分割圍殲的戰法。八月,趙括在完全不明敵方虛實以及趙王嚴命出擊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先是佯裝敗退,將趙軍主力誘入包圍圈,隨後兩翼伏兵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與此同時一支名為“輕兵”的特種部隊(靈雲註:即搭乘戰馬的輕裝步兵)迂迴到趙軍後方切斷了趙軍糧道。至此40萬趙軍陷入重圍,被迫在秦軍包圍圈內築壘堅守等待救兵。秦軍在長平包圍40萬趙軍如此大的戰果的是秦昭王始料未及的,他當然知道此戰的巨大意義。面對前線秦軍兵力不足的局面,秦昭王親臨河內督戰,下詔徵發全國所有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為激發士氣下令所有立功者賞賜民爵一級。同時集中國內所有大牲畜運力向前線運送糧餉,傾全國之力與趙國作戰。在秦軍強大攻勢下,趙國數次派出的援軍都被擊潰。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趙國上下為之震驚。
其他事件
蘇代說秦
公元前260年十一月,一代合縱大師蘇代受趙韓兩國之託赴秦遊說,秦相范雎出於維護自身地位與牽制白起的考慮,向秦昭襄王建議有條件地同趙韓兩國議和。秦王準議,遂與趙韓兩國全線停戰。白起自然對范雎的罷兵休整之議大為不滿,將相開始不合。 秦國罷兵後,趙國決策層內部關於是否如約割地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爭議。最終趙王認識到,秦國休戰是因力盡兵疲,亡趙之心不死,焉能割六城以資強敵?於是遣使赴齊國商洽合縱事宜,與魏國簽訂攻守同盟,將靈邱之地贈予楚相春申君以拉攏楚國,並派使節攜厚禮入燕韓兩國交好。趙國君臣深知,一旦與秦毀約,必然導致秦國大規模的報復性進攻,故而舉國上下積極備戰,士氣高漲誓死抗秦。
米拉海戰
公元前260年,執政官G.杜伊利烏斯率羅馬艦隊與迦太基艦隊(130艘戰船)在米拉海角附近遭遇。迦太基人仗恃其戰船航速快、機動性好、人員訓練有素,採用撞擊戰術。羅馬人採用接舷戰戰術:靠近敵船後立即放下接舷吊橋,鉤住敵船甲板,士兵迅速衝上敵船與敵格鬥。面對從未見過的烏鴉吊,迦太基人驚惶失措,結果戰敗,損失50艘戰船。羅馬新建海軍取得首次海戰的勝利。
通鑑記載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左庶長王齕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廉頗軍於長平,以按據上黨民。王齕因伐趙。趙軍戰數不勝,亡一裨將、四尉。趙王與樓昌、虞卿謀,樓昌請發重使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軍矣,雖往請媾,秦將不聽。不如發使以重寶附楚、魏,楚、魏受之,則秦疑天下之合從,媾乃可成也。”王不聽,使鄭朱媾於秦,秦受之。王謂虞卿曰:“秦內鄭朱矣。”對曰:“王必不得媾而軍破矣。何則?天下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夫鄭朱,貴人也,秦王、應侯必顯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見王之媾於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矣。”既而秦果顯鄭朱而不與趙媾。
秦數敗趙兵,廉頗堅壁不出。趙王以頗失亡多而更怯不戰,怒,數讓之。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畏,獨畏馬服君之子趙括為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遂以趙括代頗將。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王不聽。初,趙括自少時學兵法,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則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鄉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稱,妾請無隨坐。”趙王許之。
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武安君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內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兵及糧食。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於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於齊、楚,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強秦。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九月,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急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趙括自出銳卒搏戰,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成語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易子而食、毛遂自薦、竊符救趙等成語出自於公元前2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