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詩·歲暮愍衰草

八詠詩·歲暮愍衰草

愍衰草。 昔時兮春日。 爛熳兮客根。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八詠詩·歲暮愍衰草
【創作年代】南北朝
【作者姓名】沈約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八詠詩之歲暮愍衰草

愍衰草。衰草無容色。
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
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既傷檐下菊。復悲池上蘭。
飄落逐風盡。方知歲早寒。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才續。
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山變兮青薇。水折兮黃葦。
秋鴻兮疏引。寒鳥兮聚飛。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岩圍。
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題 解

節選部分為全詩46句中的前12句。該詩格調蒼涼,此12句似對年老色衰的女子的哀憐。她們無限眷戀過去曾經春風得意,花枝招展,與達官貴人來往於“鳷鵲”“望仙”樓尋歡作樂的時日,更眷戀那猶如《詩》中所寫的“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的往事。

注 釋

八詠詩:南朝齊沈約守東陽時,建元暢樓,並作《登台望秋月》、《會圃臨東風》、《歲暮愍衰草》、《霜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東》等詩八首,稱“八詠詩”。亦省稱“八詠”。
愍:mǐn,哀憐,憐憫。
寒荄:寒冷中的草根。荄,gāi,草根。
兮:xī,啊,古代詩辭賦中的助詞。
佩實:結著果實。
氛氳:fēnyūn,雲氣瀰漫。
鳷鵲:zhīquè,鳥名。此指“鳷鵲樓”。漢甘泉宮有鳷鵲樓,漢武帝時所建,在陝西淳化縣西北的甘泉山上。唐·李頎《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新詩樂府唱堪愁,御妓應傳鳷鵲樓。”南朝吳均詩:“日映昆明水,春生鳷鵲樓。”
望仙:古樓閣名。
末二句:送歸時眷念思慕曾泣別於淇水,佳賓長期逗留懷念幽會時的上宮。《詩經·墉風·桑中》有“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寫男女幽會的詩句。顧慕,眷念思慕。淹留,滯留,長期逗留。上宮:淇河邊之地名,即成為廢墟的紂王宮殿舊址。

作者簡介

沈約(公元441—513年),南朝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

沈約沈約
鎮)人。自幼家境貧寒,學習刻苦、博覽廣泛,識見卓群。歷仕宋、齊、梁三朝。官至尚書令。諡號“隱”。他與謝朓等人開創了“永明體”。著有《宋書》、《四聲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