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灘鎮

八灘鎮

八灘鎮位於江蘇省濱海縣中東部,是海下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便捷,省道S508、S226、S327、縣道坎振線貫穿境內,西距沿海高速20公里,東距濱海港港口15公里,由原八灘鎮和新港鄉合併而成,現轄22個村(居),142個村民小組,8.6萬人口,總面積11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概況

八灘鎮八灘鎮
八灘鎮轄有22個村居,總面積112平方公里。八灘地處北溫帶氣候宜人,地勢平坦,河道縱橫,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得天獨厚,生態環境優美,是江蘇名鎮之一。
八灘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經數百年的發展,八灘是沿海七鄉二場物貿集散中心。而成為瀕臨黃海之濱的“銀八灘”,是江蘇名鎮之一。現轄有22個村居,總面積112平方公里。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億元,財政收入1638萬元,農民純收入達4565元,固定資產投入21966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百分比為28:44:28。招商引資工作成績顯著,共有華寶(福聖)、鹽城偉宏、鹽城福友等14家企業投產達效,年實現入庫稅收1212萬元。

社會事業

八灘鎮八灘中學
交通:省道S508公路和陳李線貫穿全境,西接204國道,東接國家二類口岸--濱海港,北與市化工項目集中區相連,蘇北灌溉總渠,南、中、北八灘渠、廢黃河淮河入海水道穿越境內。
教育:建於1952年的八灘中學,幾十年來,向社會輸送初、高中畢業生2萬餘名,上大學、中專深造也有上萬名,94年被省命名為“德育先進學校”。八灘中心國小,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文化:八灘鎮被省命名為“民眾文化先進鎮”,八灘人民創作的淮劇地方戲,多次榮獲省文藝調演、會演創作獎、演出獎,由八灘民間藝人用三弦二胡簫笛等樂器演奏的《五大宮曲》等,已為國家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收錄。
經濟:八灘鎮“四駕馬車”拉動農民增收,2008年1至5月份農民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2個百分點。項目推進思路,發展工業經濟,打通農民增收渠道。規劃建設了占地1000畝的民營創業園,占地近3000畝的工業園,集中力量新上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
八灘鎮加大集鎮建設力度,發展三產經濟,構築農民增收載體。八灘鎮抓住省級中心鎮和鹽城重點鎮的機遇,全力推進集鎮建設進程,搶抓機遇,立足開發開放、堅持高標準、高起點、著力編制了舊城改造,新城區建設規劃,修編了城鎮總體規劃,鎮區新增建房面積6萬平方米。吸引農民向集鎮駐地聚集,務工經商,發展二、三產業。八灘鎮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2825家,從業人員7200餘人。
八灘鎮勞力有序轉移,發展勞務經濟,打造農民增收平台。八灘鎮建立完善穩固的勞務輸出網路,對外出務工人員正確引導。為拓寬勞務輸出領域,八灘在重點區域設立勞務輸出代辦點,集中對農民工進行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做到輸出有資源、輸入留得住、留下能掙錢。2008年1至5月份全鎮勞務輸出1.2萬人次,人均增收1500元。
八灘鎮擴張高效農業範圍,發展農業經濟,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八灘鎮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以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培植壯大林果、魚蝦、大白菜、平菇、畜牧基地建設。八灘鎮各類農業生產基地發展到30餘個。八灘鎮還加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開展技術、農資、信息、市場等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八灘鎮成立合作經濟組織7個,發展會員400個,年實現經濟收入達5200萬元。

人文建設

八灘鎮金八灘新城
德育教育基地
八灘鎮是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集鎮,刻記著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著名的王橋戰鬥,昭示著八灘人民不畏強暴,與新四軍戰士一起痛擊日寇,收復家園的光輝業績。王橋戰鬥烈士陵園,已被市列為德育教育基地。
金八灘新城
2008年7月1日,八灘鎮舉行“金八灘新城”開工典禮。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岳德軍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工典禮,並為開工剪彩。“金八灘新城”是集行政、文化、商貿於一體,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新集鎮中心。“金八灘新城”由吳江市新概念置業有限公司承建,總占地300畝,一期工程占地100畝,總規模為28萬平方米,分為三個功能區,即商住區、辦公區、景觀休閒區。整個工程分三年推進,2008年建成5萬平方米的商住區,1萬平方米的辦公區,配置好相應的景觀設施。
“四有”示範村建設
2008年根據鹽城市勞動保障局的工作部署,在濱海縣八灘鎮八灘村推進勞動保障“四有”示範村建設。是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四有”示範村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村支部明確專人負責,配合縣勞動保障部門工作,圍繞三年實現“四有”目標要求,以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目的,促進全村富裕為重點,制定工作方案,拿出推進措施,大力組織實施。八灘村按“四有”要求對全村每戶農民的家庭收入、人口結構、就業技能、就業願望、社會保險等情況進行了全面地調查統計,建立台帳。在掌握全村農民情況的基礎上,採取一戶一策的辦法,安排農民職業培訓,聯繫就業崗位,落實社保措施。

名優產品

八灘鎮五醍漿
八灘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江蘇省的百強鎮之一。五醍漿:八灘物華天寶,這方水土靈氣滋養著名酒園中的奇葩--五醍漿。五醍漿酒曾以“開壇十里香,隔壁三家醉”之盛譽而名播省內外,五醍漿牌被省評為著名品牌。“五醍漿”始興於清朝乾隆盛世,享譽深遠,名揚中外。二十世紀初就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和“雙溝”、“湯溝”、“高溝”、“洋河”並列“江蘇五大名酒”,俗稱“三溝、一河、五醍漿”。

光榮歷史

八灘鎮八灘鎮

抗日戰爭時期,八灘是整個華中抗日戰場的大後方,新四軍的兵工廠、被服廠、後方醫院都設在八灘。新四軍三師師部也曾駐在八灘,可見當時八灘的重要性。
皖南事變之後,中共中央華中局及重建的新四軍軍部,長時間在鹽阜抗日根據地活動,因而鹽阜區就成為日偽軍“掃蕩”的重點。繼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日偽軍對鹽阜區第一次大“掃蕩”失敗之後,於1943年2月17日開始,集中日軍第十五、十七、三十五師團和第十二混成旅團各一部,偽軍第二十二、二十八、三十六師及第七十二旅等部共2萬餘人,向我鹽阜區撲來,開始了殘酷的大“掃蕩”。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機關跳出敵人包圍,於1942年底向淮南抗日根據地轉移,1943年1月抵盱眙黃花塘。 這次戰鬥,是第二次反“掃蕩”中的一次主要戰鬥,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不久,東坎日偽軍也被迫撤退。直至同年4月14日,歷時兩個月的第二次反“掃蕩”勝利結束。八灘區政府和當地民眾為紀念八灘戰鬥(亦稱王橋口戰鬥)陣亡烈士,在王橋口修建烈士紀念碑,刻上犧牲的烈士英名,鹽阜老區人民永遠銘記為抗日捐軀的烈士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