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鎮

八斗鎮

八斗鎮位於肥東縣北部,2006年11月由原王城鄉、富旺鄉、八斗鎮合併而成。全鎮轄27個村(居)委員會,278個自然莊,566個村(居)民小組。總面積1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09公頃。總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7.3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東依古城鎮、張集鄉,西連楊店鄉、白龍鎮,南接梁園鎮,北與響導鄉接壤。省道合(肥)蚌(埠)公路和縣道範同路穿境而過。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八斗鎮八斗鎮
鎮域地形屬丘陵地區,崗沖交錯,缺水易旱,年均降雨量不足890mm,原三個鄉鎮均屬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重點鄉鎮。2006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4.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901萬元。金融存款約0.9億元。全鎮交通便捷,省道合蚌路、縣道範同路成“十”字型穿鎮而過,另有花八、富蚌路兩條縣道直通富旺、花張兩集鎮。27個村(居)實現村村通砂石路,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已完成26.2公里,砂石路向自然村延伸率達56%。

八斗鎮主導產業: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黃豆。龍頭產業:無籽西瓜,年均生產1.5萬畝。設施農業蔬菜大棚1600畝,4800座,年總收入1440萬元(棚均3000元)。區劃調整前,原三個鄉鎮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機遇,積極發展林業生產,目前2萬畝林木保存完整,長勢喜人。

抓住合肥建造三國城的契機,對曹植遺綜進行規劃論證、修葺曹植墓陵園,恢復“筆架田”、“硯台塘”修復一步兩眼井和“八字橋”等景觀,打造旅遊景點,發展旅遊經濟。

歷史沿革

《合肥縣誌》記載,三國時期,魏王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時為文壇“八子之一”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詩,譽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曾隨父伐蜀駐紮此地,(古稱魚山),時值大旱之年,塘壩龜裂,溝渠斷流,街中較深的一步兩眼也乾涸,子建因勞頓、疲乏、斷水,渴死並隨莽於此,衣冢墓在八斗中學以南,旁有筆架田、硯台塘,堪為一代文豪落莽之風水寶地。後人為紀念他,將魚山以曹植陵墓起名為八斗陵,又因該地區位於江淮分水嶺,後又改稱八斗嶺。1992年撤區並鄉,建制八斗鎮,由此享譽古今,聞名遐邇

組織結構

黨群機構:

武裝部、政法委、組織、宣傳、紀委、共青團、婦聯、工會

鎮政府職能部門:

黨政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安全生產辦公室、司法所、民政辦、文化站、信訪辦、財政所、農業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文明創建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勞動保障事務所、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管理所

領導之窗

人大辦公室
八斗鎮人大辦公室
叢成德:黨委書記、人大主席,負責黨委、人大全盤工作。主抓黨建工作,側重計生、新農村建設。

鄭仕新:黨委副書記、鎮長,負責政府全盤工作。主抓經濟工作,側重項目推進、招商引資、企業、財政、財稅工作。

張有新: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抓好日常工作。分管組織、宣傳、統戰、老年委、關工委、民族、宗教、老幹部工作,聯繫人大、政協工作,監管黨政辦。

吳常青:黨委副書記,主抓工業經濟工作,負責八斗工業聚集區籌備建設。分管政法、武裝、綜治、政務信息。

鄭發傑: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抓好政府日常工作,分管交通、招商引資、電信、郵電、企業,主抓項目推進、八斗工業聚集區籌備建設。

付玉明: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抓好經濟工作,分管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協管農業工作。

謝林:黨委委員,主抓黨風廉政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分管信訪、土管、規劃、文明創建。

趙恩會:黨委委員,主抓新農村建設,分管農業、林業、水利、環保、能源、電力、畜牧水產、科技、科協、科普、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

鍾寶:黨委委員,主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分管安全生產、社會穩定,負責政法工作。

張聖靜:黨委委員,主抓組織工作,分管檔案、保密、婦聯、共青團。

程道友:副鎮長,主抓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分管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

王虎:副鎮長,主抓民政工作,分管統計、村務公開、農經、農民負擔、殘聯。

計恩松:人大副主席,組織人大工作。

城鎮建設

八斗鎮八斗鎮
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全鎮上下正極力做好四篇文章:一是調強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提升農業水平,培育以無籽西瓜生產為主的龍頭產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在獲得無籽西瓜省級無公害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農業部申報無籽西瓜和蔬菜生產無公害認證,並充分利用西瓜批發市場,建立一批儲藏、銷售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繼續抓住上級以獎代補政策的機遇,發展以謝集蔬菜生產專業村為軸心的瓜菜生產基地建設,實現年生產瓜菜不少於26000畝。同時發展以現有11個市級示範養殖小區為重點的養殖業,鼓勵農民多養土豬、土雞,增加出欄量,提高產蛋率,使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二是積極籌措創建發展工業聚集區,加大以八斗居委會為中心的11.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南魯工業集中區,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積極支持小型印刷業、建材業、擴大板材生產規模,扶持鴻飛外貿服裝加工、鈣塑生產,計畫建立西瓜醬加工廠,積極扶持糕點、豆製品加工等家庭作坊生產,引進電纜線配件流水生產線,努力形成資源集中、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的工業企業新格局。

三是發揮規劃的剛性作用,發展園區建設,繼續以合蚌路農業生態長廊為紐帶,拉長產業鏈條,完善擴大南養、北種、中加工的園區建設,使之成為發展新的經濟成長點,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項目建設,除完善南魯、南趙、小湯土地整理項目外,努力實施投資1800萬元的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和投資3000萬元的世行三期加灌工程專項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建設投資3100萬元的西張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步伐,進一步擴大小普科技示範園規模,充分利用吳氏宗祠和正在規劃論證的曹植遺綜修復工程,以西張、小普農家樂形成人文、科技旅遊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構建和諧八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小城鎮建設。堅持高起點抓規劃,高質量抓建設,高水平抓管理,抓住全省“百鎮千村”建設的機遇,抓好西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規劃部門對小普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儘快實施,解決小康村遺留問題。鎮政府已邀請市規劃設計部門對八斗鎮區總體規划進行修編,並將逐步付諸實施,以新農村建設促進小城鎮建設,以小城鎮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吸引更多的本地能人志士向集鎮聚集,政府為他們提供寬鬆的投資環境,努力擴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揮區位優勢,唱好農業調整“戲”,打好“工業立鎮”牌使八斗鎮真正成為北部地區跨越式發展的領頭雁

招商引資

八斗鎮八斗鎮
八斗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並取得初步成效,五星村奶牛養殖場、花張、盛崗規模養殖場和安徽穀雨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陸續前來投資興業。為加大招商引資工作效果,近日,該鎮提出:一要凝心聚力抓招商;以村兩委換屆選舉位契機,號召新班要選出新精神、新生氣、新幹勁、新魄力,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嚴格兌現獎懲。二是深入思考抓招商;時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招商?招商實施後我們得到了什麼?充分考慮投資強度、產值、稅收等,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收入。三是想方設法抓招商;破除懶散、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觀念,樹立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爭先創優議事,利用資源招商、親情招商、外出招商等方式,在現代農業、加工企業等領域擴大招商引資效果。四是營造環境抓招商;加快工業聚集區建設步伐,為外來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實現政府效率、企業利益和職工收入的最大化,促進本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特色產業

八斗鎮主導產業:水稻玉米油菜花生黃豆

特色產品:無籽西瓜茶樹菇

大事記

八斗鎮八斗鎮
江洪書記到八斗調研

2007年8月12日下午,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江洪在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李茂凱的陪同下,深入八斗調研。在聽取了鎮黨委書記叢成德就相關工作簡要的匯報後,對八斗鎮黨政班子成員提出兩點意見:

一是要冷靜分析八斗現在面臨的形勢,認真思考八斗的下一步發展,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與責任感。二是要積極應對,拿出切實舉措,扎紮實實做好計畫生育工作。

面對如此嚴峻的計畫生育形勢,江書記要求八斗要樹立舉鎮而為服從和服務於計畫生育工作的理念,抓住最後50天的時間,調整發展思路、工作重點、發展方向,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江書記最後強調:要發揚奧運健兒的拼搏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科學的發展思路,過硬的工作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做好當前的計畫生育工作,要在責任、措施、力度、時間和資金上做到五個確保。

江書記回去後,八斗鎮立即召開鎮、村兩級幹部會議,學習江書記講話,落實其講話精神。鎮黨委、政府要求鎮、村兩級幹部立即行動起來,不辜負縣委縣政府的期望,明確工作目標與責任,下定決心大幹50天,從而確保八斗的計畫生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人文歷史

吳氏“國公祠”

吳姓家族始祖吳復系明太祖明代開國元勛,被封為“黔國公”,謚為“威毅”。世襲安陸侯。洪武十九年,明太祖為了旌表功臣,厚葬其於陳集鄉秦湖村,又御賜“國公祠”一所,座落在本鎮小普村大吳村中。

八斗嶺的來歷

八斗嶺最早稱為“魚山”,相傳三國時曹植隨父伐吳駐紮在合肥東北一帶。曹植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詩,被譽為“天下文章一石,子鍵獨得八斗”。後人為了紀念他,曾將曹植陵墓稱為——八斗陵,後因地處於江淮分水嶺上,改稱八斗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