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套曲

陽高八大套曲源遠流長,有悠久歷史。 陽高八大套曲的演奏樂器以瑣吶為主整個樂隊分大桿、拉塌、武場三部分。 陽高八大套曲分別是(1)將軍令,(2)水龍嶺,

2002年,陽高縣楊家堡村滑銀山鼓樂班以其獨有風韻的 八大套曲贏得國際民間音樂家和經濟人的特賞,並邀赴美國華盛頓參加了第43屆史密梭年絲綢之路民俗生活藝術節,受到了美國人民的熱烈歡迎。2003年又赴英國演出,2005年又與陽高縣恆山道樂班一起赴荷蘭參加了文化部主辦的阿姆斯特丹中國文化節。
一個來自鄉村,土生土長的鼓樂班何以如此魅力,一再漂洋過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去展示風采,並令國人為之傾倒?其內在魅力就在於陽高滑家吹奏的八大套曲與任何地區的八大套曲都迥然不同,獨具自我特色。
八大套曲是華北北部民間鼓吹藝人流傳下來的八套經典樂曲,在數百年的流傳過程中,經歷代藝人不斷加工完善,在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演出風格,陽高八大套曲是凝聚了陽高無數鼓吹藝人心血的結晶,在鏇律、配器上獨具一格。
陽高八大套曲源遠流長,有悠久歷史。600年前,滑氏遠祖,即:民樂藝人,明初永樂年間曾應如召參加皇宮慶典民樂演奏,得到明成祖朱橡褒獎,御封皇宮樂師,後經皇族內爭,被貶出京,捲入洪洞大槐樹移民中遷徙北上,舉家遷址,淪為樂戶,以演奏瑣吶八大套曲見長八大套曲由此流傳而下,經歷代藝人加工演繹形成獨有特色。
陽高八大套曲的演奏樂器以瑣吶為主整個樂隊分大桿、拉塌、武場三部分。大桿即主奏瑣吶,吹奏主鏇律。拉塌即伴奏副鏇律,鼓、鑼、鐐等是烘托氣勢的武場。
演奏時主副相襯,文武相錯,此起彼伏,此呼彼應,氣勢蔚為壯觀。
陽高八大套曲分別是(1)將軍令,(2)水龍嶺, (3)百鶴宴 ,(4)大雁落 ,(5)上巧樓,(6)大八門, (7)柳河嶺,(8)小雁落。從曲名上看,便很具古風,很有意境。每支套曲都有一定的由來。如:將軍令表現將軍下令出征,所以似有千軍萬馬,氣勢排空,十分雄壯;上巧樓表現的則是皇帝的女兒出嫁時的喜慶,所以曲風俏麗活潑,十分歡快。
陽高八大套曲名達宇內,聲聞四海,成為陽高乃至大同地區一大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保護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