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神仙圖卷

《八十七神仙圖卷》北宋時期白描人物的真跡,畫卷上有八十七位“朝元”列隊行進的神仙,其中女神尤多。這幅名畫傳了800多年後,竟不幸流落海外。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吳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群星璀璨,繪畫之盛,蔚為大觀。吳道子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樣”。與此同時,佛道內容經南北朝畫風的滲透融合,至唐代而發生了巨大變化,集中表現在吳道子筆下的釋道人物身上,便產生了宗教藝術與“吳家樣”的完美結合。《八十七神仙卷》正是在這種條件下誕生的。

唐開元年間,將軍裴旻居母喪,請吳道子畫鬼神於天宮寺,資母冥福。吳道子讓裴旻屏去喪服,用軍裝纏結,馳馬舞劍,激昂頓挫,雄傑奇偉,觀者數千百人,無不駭栗。而吳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氣以壯畫思,落筆風生,為天下奇觀。庖丁解牛,輪扁斲輪,皆以技進乎道;而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則草書入神,道子之於畫,也大概是這樣的吧!況且能夠使悍將屈尊,如此氣概,不是常人所能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