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門鎮

兩門鎮

兩門鎮位於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距縣城26千米。西鄰滑縣大寨鄉,東、南與慶祖鎮、海通鄉毗鄰。距離黃河渠村段14公里,轄12個行政村,1.6萬人,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1.5萬畝。

基本信息

發展優勢

1、交通便利,省道S22(滑縣大寨-海通)、濮長(濮陽-長垣)路、滯洪路,慶兩

兩門鎮兩門鎮

路(慶祖鎮-兩門鎮)貫穿全境,西距大廣高速滑縣留古鎮出入口13.5公里,向東行13千米進入國道G106。實現了濮陽縣兩門鎮具體位置村村通公路。

2、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基本形成了井渠配套,排灌結合的生產格局。

3 、地處中原油田開發腹地,有較好的油氣資源。

4、 第五批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支柱產業

農業

萬畝高產田開發項目初見成效,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主要農產品:小麥、玉米等。

畜牧養殖業

以養雞(王月城)、養豬(兩門村)為重點,沙窩村(回木溝)的甲魚場遠近聞名。

鄉鎮企業

以油脂化工(河南長城特種潤滑脂有限公司),糖果加工(賀氏食品,誠新源,康福記)和農副產品加工(河南隆祥飴糖集團)為主,主要產品有潤滑脂、潤滑油系列、澱粉、冬粉、糖果、粉皮、皮革等。

商貿業

有大型交易場所兩處,兩門集貿市場是全縣最大的市場之一,是連線濮陽、滑縣的交易中心,史家木材交易中心,遠銷周邊十幾個鄉鎮。

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進程迅速,效益明顯提高,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一)加快農村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增加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優質麥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0畝,平均畝產量達到420公斤。以鐵爐村為依託,建成了鐵爐村百畝花木示範基地,種植面積已達500畝,年產值120萬元。(二)畜牧養殖發展有新突破。全鎮養殖專業戶已達300戶。其中百頭以上養豬廠8個,養雞廠10家,年末豬存欄1.2萬頭。年末雞存欄達到10萬隻。

林業工作以實現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為目標,新建林網2000畝,完善林網3000畝,植樹3萬株,退耕還林1100畝,完成了團罡生態村規劃,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水利建設籌集資金5萬元,新打機井15眼,使全鎮機井保有量達到260眼。清於河道48條,清於土方38萬方,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被縣政府表彰為“紅旗渠”精神杯競賽二等獎。

城鄉發展

2002年我鎮在鄉鎮企業發展中繼續堅持復活、新上、扶優、扶強的發展思路。(一)以理產權、轉機制、抓技改為主要手段,強力實施鄉鎮企業“復活工程”。全鎮共整頓復活鄉鎮企業5家,增加投資160萬元,引進新技術3項、專業技術員7人。(二)招商引資和新上項目實現新突破。今年來,我鎮多方聯繫,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廈門客商入股投資600萬元,興建隆祥飴糖有限公司,該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可年加工玉米3.6萬噸實現產值2800萬元,利稅260萬元。目前已試車生產。2002年全鎮共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2083萬元,增加值2912萬元,企業上繳稅金86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21%、18%和10%。

小城鎮建設進展順利。繼續堅持“小城鎮、大思路、大戰略的整體目標和建設濮陽、長垣、滑縣三縣交界商貿流通中心的城鎮定位。建起了140多幢商貿樓,修建下水道1000米,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1500多萬元。 積極穩妥推進稅費改革

以規範農村稅費制度,理順農村分配關係,從根本上治理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為出發點,深入各村和農戶廣泛宣傳稅費改革精神,認真核實計稅土地面積和產量,合理確定農民負擔水平,經過認真核查,全鎮現有計稅土地面積14845畝,常年產量617公斤,依照稅率畝均負擔54元,人均負擔48.7元,分別較改革前減負34.2%、34.4%。

行政區劃

1987年建鎮。明洪武二年(1369),趙、李二姓從山西洪洞移居此地,故名兩門,清光緒年間形成集市。1949年屬十三區,1957年建海通鄉,1958年改公社,1987年併入兩門鎮,1989年析設海通鄉。1997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宋鎖城、許鎖城、何鎖城、曹鎖城、殷銷城、商銷城、杜莊、喬鎖城、木梳營、沙古堆、白拐、曹家、前雙廟、後雙廟、河灣、海通集、劉辛莊、武廟、後劉家、高家、桑園、許朋、劉呂立、甘呂立、汪稱灣、任稱灣、太安集、張呂立、陳呂立、前康莊、後康莊、肖家、韓家、林寨、董莊、高月城36個行政村。1997年,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兩門、五營、小海通、鐵爐、沙窩、姚家、王月城、朱月城、馬月城、軒團堽、寧家、史家12個行政村。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宋鎖城村、許鎖城村、何鎖城村、商鎖城村、木梳營村、林寨村、董莊村、沙固堆村、白拐村、劉呂邱村、甘呂邱村、甘稱灣村、王稱灣村、張稱灣村、太安集村、張呂邱村、陳呂邱村、耿呂邱村、海通村、河灣村、前雙廟村、後雙廟村、曹家村、桑園村、高家村、後劉家村武廟村劉辛莊村、許棚村、韓家村、柳漢村、榆林村、肖家村、前康莊村、後康莊村、兩門村、沙窩村、鐵爐村、團罡村、寧家村、史家村、馬月城村、朱月城村、王月城村、姚家村、小海通村、伍營村。

歷史佚事

濮陽災民鬥爭。

1933年8月14日(農曆六月二十三),黃河自長垣石頭莊決口,長垣、滑縣、濮陽、濮縣各縣沿黃村莊一片汪洋,秋苗被淹死,房屋倒塌,糧食衣服被沖走,廣大災民無吃無住,生活貧困到極點。在這種情況下,1933年8月到1934年2月,中共濮陽中心縣委發動組織了濮陽縣姚家、兩門、曾小邱和滑縣汴村、馮營、劉莊一帶重災區村莊持續半年之久的災民鬥爭,在濮陽地區甚至直南、豫北地區影響都很大。這次災民鬥爭主要是組織民眾向地主借糧和分糧吃大戶。借糧時首先發動黨員和民眾積極分子向地富借糧,再讓別的窮人接著借。先向本村地富借,再向外村地富借。在個別單戶借糧的基礎上,縣委又引導民眾以組織名義借糧,就是由窮人會出面,讓地富拿出糧食。因為當時各村都這樣行動,地主豪紳們說“窮人起來了,他們是有組織的,不借會出事的”。所以窮人借出了不少糧食。這種借糧形式取得成效後,後來發展到通知地主富農,將糧食如數送到大街上,由窮人選出的代表,再把糧食分給窮人,形成了“分糧吃大戶”的鬥爭局面。這樣,在不幾天的時間裡,幾個村莊的地主富農被迫拿出了50石糧食。黨領導的這次借糧鬥爭,在特大洪水災害面前,使災民度過了生死關頭。至今在這一帶還流傳著當時的一首歌謠:“民國二二年,六月二十三,黃河開了口,平地能行船。房屋盡倒塌,莊稼全被淹。窮人沒活路,少吃又無穿。多虧共產黨,前來搭救咱。分糧吃大戶,度過生死關。”借糧鬥爭激起了民眾的革命熱情,加上當時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在這之後,濮陽中心縣委又不切合實際地發動了姚家、曾小邱、兩門鎮一帶以奪取槍枝、建立武裝、建立政權為目標的鬥爭,即著名的“姚家暴動”。由於在奪槍過程中遭到地主武裝聯合反撲,一些黨員及其家屬被害,姚家暴動最後失敗了。姚家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在濮陽農民革命運動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它是一次從分糧吃大戶的經濟鬥爭發展到武裝奪取政權的政治鬥爭的首次嘗試。後來濮陽三區的黨組織就是在姚家暴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為後來抗日救亡運動的一支有生力量。姚光普,1932年3月2日生於河南省濮陽縣兩門鎮姚家村。30年代中葉,父親參與農民暴動被害。1945年,13歲的姚光普參加解放軍。歷任司號員、衛生員、通信兵,曾參加過隴海戰、睢杞戰、淮海戰、渡江戰、黔東北剿匪等戰役。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12月入朝作戰,屢立戰功,1958年4月回國。1979年轉業來縣工作。1981年7月任縣委紀委書記。工作中克勤克儉,剛正不阿,秉公辦案,廉潔奉公,被譽為“姚青天”。其事跡以《補天的彩雲》為題載人報告文學集《黃河水從這裡流過》一書。歷史遺蹟有兩門清真寺,兩門天主堂,姚家暴動紀念地等。

市集

廟會有兩門大集(農曆逢雙日集),兩門服裝商城 兩門北環建材市場 史家木材市場 姚家2月2觀音菩薩生辰廟會,團罡3月3廟會。 鎮內知名學校有 兩門鎮中學 毓秀學校 兩門中心國小 姚家中心國小 龍城少林武校。 小吃 涼皮 胡辣湯 燴麵 壯饃 酥油燒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