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當起義

背景

5
1931年冬,駐防在長武縣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警備第三旅二團一營移防鳳縣。中共地下黨員習仲勛、李特生、李秉榮、呂劍人等同志,隨軍進入鳳縣縣城。他們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在該營積極開展兵運活動。目的是為了在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時舉行武裝起義,把部隊逐步轉變為公開的紅軍武裝,壯大紅軍力量。經過充分的思想動員和嚴密的組織工作,經省委同意,並在省委特派員、省軍委秘書劉林圃同志的領導指揮下,於1932年4月2日午夜12時,趁一營換防到兩當縣城宿營之機,舉行了有名的“兩當起義”(又稱“兩當兵變”)。

醞 釀 起 義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早在1922年在林就結識了我黨陝西地下組織創始人之一的魏野疇同志,並有頻繁的往來。在交往中,魏對楊講述了中國政治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使楊對中國革命的前途有了認識。

從此以後,楊的部隊內始終有中國共產黨組織和一些同情革命的進步人士。由於楊有此進步的思想基礎及其傾向共產黨,敢於任用進步人士和共產黨人,因而從1929年至1931年,中共地下黨陝西省委曾先後派陳策、習仲勛、李秉榮、李特生、呂劍人(呂康若)、劉書林、陳雲樵等同志到警備三旅二團一營做兵運工作。習仲勛等同志到該營後,成立了黨的領導小組。在黨小組的領導下,他們遵照省委指示,積極開展兵運活動。
習仲勛等人以特務長和其他公開身份作掩護,採取個別串聯,召開秘密會議、散發傳單、散發《告士兵書》、《告全國同胞書》和書寫張貼標語等方式,揭露封建地主、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對農民的剝削和軍閥勾結帝國主義對人民壓榨掠奪的罪行,揭露蔣介石禍國殃民的反動行徑。鼓動士兵向長官清算經濟、一伙食、被服、軍械賬,爭取實行經濟民主,反對長官打罵、欺壓士兵,實行政治民主。教育士兵不要迷信命運,要進行鬥爭。只有這樣,窮苦人民才能翻身解放,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真正的主人。

由於士兵多數是陝西乾縣禮泉一帶的青年農民,他們在大荒之年為了活命而投軍的,所以很快接受了革命教育,萌發了革命思想。

建立黨組織

在宣傳革命道理,進行革命教育,提高士兵覺悟的基礎上,他們積極物色對象,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先後發展的黨員有左文輝許天潔、張子敬(張覺)、高瑞岳(高祥生)、吳彥俊、魏明山、張茂修、郭立山、吳進才、李裕初、劉世明、石文杰等。該營四個連隊,除機槍連因團長曹潤華對我黨地下活動有所察覺,下令把該連連長李秉榮調走,把士兵分撥至各連,另行組織成立了這個機槍連而無法發展黨員外均有黨員,全營共有黨員30多名。1931年冬後,三個連已有五個排長(一連一排長張子敬,二排長呂劍人;二連一排長高瑞岳;三連一排長許天潔,二排長左文輝)、兩個特務長(一連特務長李特生,二連特務長習仲勛)、七個班長(吳彥俊、魏明山、張茂修、長彥芳、吳進才、郭立山、張定坤),以及營部文書劉書林都是共產黨員。至此,在連隊建立黨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

3

為了迅速在連隊建立起黨的組織,保證兵運工作的順利開展,於1930年4月間黨小組派劉書林(時任營部文書)去省委匯報工作,請求省委批准建立黨組織的計畫和要求。在取得同意後,立即在該營一、二、三連建立起了中共地下黨支部,成立營黨委,李秉榮同志任營黨委書記。1930年冬,李特生繼任營黨委書記。1931年至1932年由習仲勛任營黨委書記。
黨組織建立後,為了了解和掌握地方情況,便於開展工作,習仲勛設法結識進步人士。該營司務長閻鴻章與鳳州城內東門裡文昌宮模範國民國小教師劉尚志(字希賢)關係甚好,習通過閻鴻章認識了此人。習仲勛與劉尚志相識後,掌握了地方上的許多情況,隨後發現劉尚志的思想進步,對革命抱有同情心。於是,就同劉希賢、閻鴻章、劉書林、張秋臣結為“金蘭”弟兄,拍了紀念照。從此,習仲勛就以劉家為秘密集會地點,經常召集地下黨員在這裡開會,研究工作,開展兵運活動。同時還以打獵、遊玩作掩護,經常在鳳州城外的南岐山、猴石山和張果老洞等地集會,交談情況,布置工作。
該營系楊虎城收編的甄士仁的部隊,軍紀很差。習仲勛等到該營開展工作後,處處注意嚴肅軍紀,發現士兵搶拿老百姓的東西時,就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和制止。曾有一次有幾個士兵在鳳州城外以東來家坪農民家裡逮雞、搜糧,搶布、要錢,農民阻攔反遭痛打。氣憤之下,農民進城申冤求救。習仲勛知道後,立即建議並徵得營長王德修的同意,派人抓回了這幾個士兵,對他們進行了嚴肅的處理。這件事教育了全營士兵,使該營的軍紀大有好轉。習仲勛不僅注重本部隊的軍風軍紀,而且對其他過往部隊軍紀不嚴的也進行強烈干預。陝西軍閥顧鼎新,因川軍北犯奉令由關中調往漢中,途經鳳州。該軍沿途所到之處奸淫擄掠,無所不為。鳳州百姓聽說後驚恐不安,四處躲藏。習仲勛聞訊便召集會議,商議對策,連夜書寫和張貼了“打倒姦淫、擄掠的顧司令!”“顧司令所到之處一掃光!”“希望顧司令嚴整軍紀!”等許多標語。顧鼎新到此一見,大吃一驚,為了顧其面子,又怕惹出事非,便下令不準士兵在此胡鬧,並派清查隊日夜糾查,因而使當地民眾免遭了一場災難。
經過積極縝密的兵運活動,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實施兵變計畫做了一定準備,奠定了基礎。

發動起義

1932年初,傳聞該營要開往甘肅徽縣和二營換防。一營官兵大部分是乾縣、禮泉人,不願到離家更遠的山區去,怕生活艱苦,牴觸情緒很大。營黨委便立即召開會議研究決定,計畫趁換防之機舉行兵變。並急派地下黨員、營部文書劉書林第二次前去西安向省委匯報此事,徵得省委同意,並接指示兵變後將部隊拉到旬邑與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劉志丹部匯合。隨後,省委即派省軍委秘書劉林圃同志為特派員,由交通員張克勤做嚮導來到鳳縣。當晚在雙石鋪(現鳳縣縣城)豐禾山廟內召開了營黨委會議。會議決定:

(一)堅決執行省委的決定,趁換防之機舉行兵變;

(二)兵變的時間、地點,在兩當縣城宿營時,於午夜十二時舉行;

(三)確定了兵變的打算和部隊番號,並由劉林圃同志負責摸清兵變後的行軍路線;

(四)根據省委指示,兵變由劉林圃協助營黨委全面領導。為了劉林圃的安全,營黨委決定讓他就在此廟內隱藏住宿。幾天后,團部果然下令,讓一營開往徽縣和二營換防。1932年4月1日拂曉,一營的一、二連和機槍連隨營部從鳳州、雙石鋪出發向兩當移防。劉林圃同志在營黨委的安排下,找機會插入到部隊行列中,並隨軍前行。
當日黃昏,部隊行至甘肅兩當縣城宿營。晚上八九點鐘,劉林圃和營黨委決定在縣城北門外一個馬車店內召開了營黨委擴大會議,全營所有黨員幹部都參加了會議。會上,習仲勛簡要向大家介紹了劉林圃的身份,並向大家講明了開會的意圖。接著劉林圃傳達了省委的決定,講述了全國的革命形勢,分析了兵變的有利條件和兵變的重大意義,並對晚上兵變行動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具體行動方案為:

(一)推選許天潔為兵變總指揮;

(二)兵變決定在午夜十二點舉行,由許天潔準時鳴槍為號;

(三)各連先將反動的連長處決,排長中不是黨員的下槍帶上走;

(四)決定由呂劍人負責一連並收繳機槍連的槍械,二連一排長高瑞岳帶領全排士兵去營部解決營長王德修和警衛班,左文輝、張子敬帶領本排戰士分別把守東、西兩城門;

(五)各連、排完成任務後,迅速將隊伍帶到北門外集合。
午夜12時,一聲清脆的槍聲劃破了兩當的夜空,“兩當兵變”打響了。各連起義戰士按計畫紛紛行動起來,起義的槍聲驚動了機槍連,該連代理連長大聲問:“什麼事?”呂劍人即刻回答:“有情況,你來”,當他還沒走到呂的跟前,就被呂身後的一名戰士擊斃了。此時,呂劍人率一連戰士和機槍連對峙起來,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由於機槍連頑固抵抗,始終未能解除武裝。同時,左文輝、張子敬等帶領各排堅守東西兩城門。高瑞岳帶領全排去抓營長王德修,因王聽到槍聲,知道情況不妙,早已逃跑。兵變戰鬥到此已是雞叫頭遍,起義的一營三個步兵連二百多人在各連負責人率領下迅速撤出兩當縣城,到北門外姚溝渠集合。劉林圃同志簡要的向起義戰士講了話,他說;“我們起義譁變是為了回陝北找劉志丹當紅軍去,大家願不願意?”戰士們一致高喊“願意”。隨之部隊連夜北上,沿廣廂河向太陽寺方向前進。
兵變後的第二天拂曉,起義部隊到達兩當縣境最北端的太陽寺吃飯休息。在此營黨委開會研究了部隊整編事宜:(一)決定由劉林圃代表省委給起義戰士講話,鼓舞士氣;(二)宣布起義部隊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三)選舉許天潔為作戰總指揮、支隊長(兼三連連長),習仲勛為政委;(四)任命呂劍人為一連連長,高瑞岳為二連連長,左文輝為三連副連長;(五)各連提升幾名班長為排長。經過整編後的一隻新生革命武裝力量,在當日下午,按照劉林圃指定的行軍路線,從太陽寺又向北繼續進發。部隊行軍大約一個星期,到達寶雞縣(現陳倉區)西部的渭河岸,渡過渭河,通洞峪、赤沙、香泉,沿千隴邊境進入隴縣的八度、娘娘廟(即東風鎮),繼而又進入千陽縣北端的高崖、花花廟。在沿途小鎮與國民黨民團匪軍作戰多次,均取得勝利。行至甘肅省靈台縣,在頁嶺和國民黨楊子恆部遭遇,他們卡住山路,截住起義部隊的去路,進攻多次未能成功。為了保存實力,部隊進入麟遊縣以北的催木。指揮部召開會議,針對當時的處境決定:(一)派呂劍人和劉林圃前往乾縣(因呂是乾縣人),通過地方私人關係,看能否把部隊帶到乾縣後再做決定;(二)派習仲勛、左文輝去西蘭公路一線偵察有無敵軍;(三)由許天潔、李特生負責把部隊帶到麟遊和永壽兩縣交界處岳御寺休整。不料,當部隊向岳御寺進發時,因道路不熟,被盤踞在這一帶的大土匪頭子王結子匪軍突然包圍,激戰數小時,終因起義部隊長途行軍疲勞過度,彈藥不足,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傷亡嚴重,失去戰鬥力。再者戰士多是乾縣、禮泉人,思鄉情緒嚴重,士氣減弱,部隊潰散。原計畫未能實現。

意義

“兩當起義”將國民黨軍隊的二百多名官兵改變成工農紅軍戰士。雖然由於環境險惡,兵力懸殊,兵變未能取得勝利,但極大地震懾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鬥志,播下了革命火種,顯示了我黨地下組織生氣勃勃的戰鬥力。那些堅持革命到底的共產黨員,沒有屈服,沒有退縮,更堅定了信心,吸取了教訓,積極勇敢地投入到了新的戰鬥,為我黨在國民黨內部開展武裝鬥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相關內容

習仲勛

(1913.10.15-2002.5.24)祖籍河南省鄧州市,生於陝西省富平縣,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6

習仲勛1913年10月15日生於陝西富平縣淡村鎮中合村

1928年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後從事農民運動。

1930年1月被派往楊虎城部警備騎兵第三旅開展兵運工作。

1932年3月在甘肅兩當發動兵變,失敗後曾轉赴渭北、三原開展革命工作。

1933年3月起任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政委、中共陝甘邊特委軍委書記、陝甘邊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參與創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當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後叛變)執行“左”傾冒險主義,提出放棄照金根據地並南下渭(南)華(陰)失敗後,參與創建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1934年2月起任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共陝甘邊特委代理書記1932年習仲勛發動兵變 、軍委書記,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參與領導軍隊反擊國民黨軍“圍剿”。

1935年9月在錯誤的肅反中被關押,中共中央領導人長徵到達陝北後獲釋。

1936年1月任中共關中特委常委、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參加西征,曾任中共環縣縣委書記。9月調回關中任中共特委書記、游擊隊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關中地委書記、專員公署專員、軍分區和關中警備區第一旅政委。 

1943年2月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綏(德)米(脂)警備區和獨立第一旅政委。

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同年7月任陝甘寧邊區集團軍政委,與司令員王世泰率部在淳化爺台山地區反擊國民黨軍進犯。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兼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

1947年起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委,西北野戰兵團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軍野戰軍副政委。協助彭德懷指揮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三戰三捷。繼又參與指揮隴東和三邊戰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與司令員賀龍統一領導西北地方武裝和後方工作。1949年2月起任西北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

7

1950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兼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副主任。

1953年9月任政務院(後為國務院)秘書長。

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借小說《劉志丹》之事陷害習仲勛,把習仲勛等人定為“習仲勛反黨集團”,要把習仲勛置於死地。關鍵時刻,周恩來出面保護了習仲勛。周恩來在中央會議上提出,不能把習仲勛定為“敵我矛盾”,他還是我們的同志。周恩來提出,可以把習仲勛安排到中央黨校附近,找個安靜的房子,讓他住在那裡學習。中央接受了周恩來的意見。

1978年3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後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兼廣州軍區第二政委。同年12月被增選為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1979年任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1980年兼任廣州軍區第一政委。同年9月被補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2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負責中央書記處的日常工作。

1988年4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3年後,不再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

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兩當縣

兩當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交界的秦嶺山區,屬長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西鄰徽縣,東南二面與陝西寶雞、漢中相連全縣轄3鎮11鄉,118個行政村,總人口5.0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1萬人。

6

全縣總面積137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2.01萬畝。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年平均氣溫11.6℃,極端氣溫最高36.8℃,最低-15℃。平均降雨量630mm,無霜期193天,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全長209.93公里。年徑流量3377.2萬立方米。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黃豆為主。
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葵花、瓜果、蔬菜為主;經濟林果主要以核桃、板栗、蘋果為主。縣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金、銀、銅、煤炭、陶土、大理石等10多種;有羚羊、獐子、水獺、大鯢、麝、錦雞等珍稀動物;有紅豆杉、鐵杉、銀杏、香樟、合歡、白皮松等珍稀樹種;有油松、華山松、落葉松、紅樺等用柴樹種;出產鹿茸、麝香、豬苓五靈脂天麻杜仲、黃姜等中藥材400多種。縣內生態良好,植被覆蓋率達73.3%,森林覆蓋率達49.3%。兩當縣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張果老“登真洞”、《王羲之家譜》、“兩當兵變”遺址等珍貴人文資源;更有“琵琶秋水”、“天門鎖雲”、“望月”等八大景觀和靈官峽省級白皮松自然保護區、張家黑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雲屏三峽自然風景區,風景秀麗,景色怡人。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面對農業嚴重受災,工業資金、技術、項目短缺、財政運行艱難的形勢,全縣經濟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2003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4562萬元,同比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118萬元,同比下降0.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418萬元,同比增長10.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026萬元,同比增長20.4%。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742萬元,同比增長9.76%,縣鄉累計完成財政支出7192萬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49元,淨增42元;年末全縣存款餘額達到20532萬元,較上年增長2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6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