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起義

廣漢起義

1930年10月25日晚11時,廣漢中學校內的銅鐘發出了廣漢武裝起義的信號,拉開了震驚巴蜀的“廣漢起義”大幕。此次起義是繼1926年劉伯承領導的“順瀘起義”和其他地區起義之後,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四川的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軍隊武裝起義。

概述

1927年中國共產黨川西特委派黨員到國民黨軍第二十入軍第二混成旅從事兵運工作。1929年在該旅建立共產黨的支部。1930年10月25日夜,
鐘樓鐘樓
該旅2000餘人在中共川西行委前委領導下,在廣漢縣城起義,擊斃頑抗的20餘名反動軍官,控制了旅部,占領了縣城。26日,起義軍總部召開軍民大會,成立廣漢縣蘇維埃政府,起義軍改編為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一路,徐孟超任司令員,劉連波任政委,轄兩個縱隊和一個警衛大隊。為保存實力,起義軍主動撤離廣漢城,在向漢旺場進軍中,遭國民黨地方武裝襲擊,加上起義軍內部反動勢力破壞,遭到失敗。

起義經過

1930年10月25日,在中共四川省川西特委軍委的領導下,駐廣漢的國民黨軍兩個團舉行了起義。

廣漢縣位於川西平原,距成都40餘公里。1928年建立了中共廣漢縣特別支部。1930年先後建立了工人、農民、中國小、城區貧民、店員等中共黨支部,在城鄉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革命活動。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失敗後,中共四川省委和川西特委派共產黨員到廣漢工作,並在駐廣漢的國民黨軍鄧錫侯第28軍所屬第2混成旅開展兵運工作,同傾向共產黨的該旅旅長陳離保持密切聯繫,在該旅發展了200多名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多數團、營都建立了共產黨的基層組織。還建立了有陳離旅長參加的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五育社”。

紀念走廊紀念走廊

這些組織的活動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敵視,決定對該旅進行清理、整頓。中共四川省委得此情況後,決定發動駐廣漢的兩個團舉行起義。為此,召開了士兵代表會議,制定了起義計畫,成立了由廖思波、劉連波、曹狄秋、徐昭駿、廖宗澤等參加的前敵委員會。起義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10月25日夜11時開始,占領了電話局和電燈公司,砸開武器庫,奪取了槍械彈藥,扣押了軍官中一些可疑人員,處決了該旅旅部軍需處長,原廣漢縣長雷雨膏。

的鐘樓

26日,起義士兵逮捕一批官僚、豪紳,銷毀縣政府征帳冊,開倉濟貧,解救了被關押的革命民眾,吸收一批進步青年加入起義隊伍。中午,前委召開大會,將參加起義的原第2混成旅的第1、第2團改編為紅軍第26軍第1路,徐昭駿任司令員(後叛變),劉連波任政治委員,雷潤侯任參謀長。下午4時,起義軍向綿竹進發。27日到綿竹新市鎮。這時,國民黨軍第28軍在第29軍的支援下,以五六個團的兵力,在德陽、什郁、綿竹等縣民團的配合下“圍剿”起義軍。雖經頑強奮戰,但起義軍傷亡較大,處境危險。前委審時度勢,指揮起義隊伍撤向漢旺,途中遭國民黨正規軍、民團、土匪武裝的截擊,部隊傷亡很大。前委決定外來的幹部就地分散隱蔽,起義士兵發給路費返回各自的家鄉。

起義人員

李司克

1930年2月,李司克被派往廣漢縣女中,開展黨的工作。同年8月,中共川西特委、軍委作出了“廣漢起義”的決議。同時,改組了廣漢縣委,指定李司克擔任組織,密切與廣漢軍隊支部配合,加速武裝起義。10月25日,“廣漢起義”暴發。觸動了四川軍閥,遭到了反動政府仇視,出動大批武裝鎮壓,起義軍因而失利。他被通緝,但他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在危險環境中進行革命鬥爭。11月初,不幸被金堂縣政府緝捕,以“共匪煽動我軍叛變”的罪名判處死刑。赴刑場時,沿途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人民革命一定勝利!”等口號。行刑時,毫無懼色。

林見龍

1928年秋,他根據黨在全國搞蘇維埃運動的指示,準備在筠連舉行武裝起義,建立川滇邊革命根據地,為此在蓉成立了同鄉會,進行準備工作。 1930年,廣漢起義失敗,因叛徒告密而被扣押。經營救脫險後,他繼續奔走於川西各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黨工作,其間,先後在雅安、筠連、敘南一帶從事革命活動。

羅南輝

10月下旬廣漢起義中共川西特委領導川軍第二十八軍第二混成旅一部,在漢州(今廣漢)舉行起義。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共黨員羅南輝,領導旅部手槍連首先起義,鎮壓了一批反動軍官,迅速占領和控制旅部和電話室等機要部門,為起義指揮部調動部隊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各連都完成預定的戰鬥任務,全城起義迅速取得勝利。不久,因遭到川軍的重兵圍攻,起義軍向綿竹轉移,後失敗。

曹荻秋

1926年—1930年,四川省委派曹荻秋到廣漢參加地下黨工作,當時曹荻秋的公開身份是廣漢中學訓育主任,負責起義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起義款項的籌集、確定嚮導人員、縫製起義旗幟等。1930年10月25日晚11時,曹荻秋在廣漢中學鐘樓上敲響起義銅鐘,駐紮在廣漢的2000餘名國民軍同時起義。曹荻秋和廣漢的共產黨員,以及數十名廣漢中學師生參加了起義。次日凌晨,起義成功。當日下午4時,宣布廣漢蘇維埃政府成立,並將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六路軍第一路軍,下設兩個縱隊,曹荻秋兼任第二路縱隊的政治委員。

曹荻秋曹荻秋

安晉彥

安晉彥號碩朋,別號伯威,廣漢雒城鎮人。1923年入廣漢職業學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考入廣漢師講習所。畢業後,1930年春到廣漢女子中學任稽查,在教師李司克(中共黨員)的影響下轉為中共黨員。

“廣漢起義”前夕,安同李司克四次深入到泥、木、解工人民眾中做動員組織工作;通宵達旦刻印檔案、傳單、標語,為起義作準備。1930年10月起義當晚,安負責在警察局後面草房放火。26日和宣傳隊員們在街頭貼出蓋有“廣漢縣蘇維埃政府”印章的布告和“打倒軍閥割據的非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的蘇維埃政權!”“打倒帝國主義!”“實行土地改革!”“共產黨萬歲!”等標語。並在主要街口安放桌凳,登台向民眾宣講黨和紅軍的政策。起義軍從廣漢出發,經什邡,轉戰綿竹等地,安沿途開展宣傳活動。起義失敗後,為保存力量,黨組織令其轉移,安同兩名宣傳員回到廣漢北外他舅父家隱蔽。兩天后安不顧個人安危,同舅父外出探視情況,不幸被捕。其舅父立即轉回告訴在家的二人轉移
安在獄在,經受嚴刑拷打,始終不屈,視死如歸。1930年12月4日英勇就義,年僅20歲。1950年5月,川西行政公署批准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