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芳備祖[《全芳備祖》]

全芳備祖[《全芳備祖》]
全芳備祖[《全芳備祖》]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芳備祖--是宋代花譜類著作集大成性質的著作,著名學者吳德鐸先生首譽其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全芳備祖20歲出外遊學,先到浙西教書,後在開封、蘇州、南京等地執教。教學之餘,對植物學發生了深厚的興趣。他不倦地披閱典籍雜著。收集了400多種植物的起源、栽種的掌故,和有關詩詞文賦,編為一帙,力求齊備,故稱《全芳備祖》,輯成初稿。

簡介

《全芳備祖》是一部大型植物專題類書,被農學界譽為第一部植物學辭典,並視為農書。全書27萬多字,分類收集花卉植物資料,因其規模較大而成為同類著作中的集成之作。尤其是保存了大量宋人的作品,堪稱宋人文學的淵藪,其中多有別集和總集失收的,因而又有鮮明的文獻學價值。

《全芳備祖》編者陳景沂簡介

陳景沂,植物專題類書《全芳備祖》的編者,浙江天台縣人,生卒年不詳,生活於南宋末年,號江淮肥遁子、愚一子。浙江溫嶺晉岙陳氏家譜記載,其祖先有陳詠,字景沂,編纂《全芳備祖》。清嘉慶年間當地學者據此寫入縣誌,引起關注。但陳氏宗譜記載的陳詠是南北宋之交人,曾上書宋高宗主張抗金復仇,其子陳天佑與陸游同時,與宋末《全芳備祖》的編者陳景沂不可能是同一人,僅僅因為字與名偶而巧合而誤作一人。浙江天台縣又曾發現當地吳氏家譜記載有吳詠,字景沂,也是《全芳備祖》的編者。據學者考證,天台吳氏家譜有關內容抄襲溫嶺陳氏家譜而來,所謂《全芳備祖》編者是陳詠、吳詠的說法均不可信。
陳景沂出生在寧宗嘉泰元年(1201)左右,童年習詩賦辭章之學。二十歲離鄉出遊,先在杭州、蘇州、鎮江、南京等地遊學。理宗寶慶元年(1225)至端平三年(1236)的十多年間,流寓江淮之間的揚州、滁州、濠州(治今安徽鳳陽)等地,自號“江淮肥遯子”,在此編成《全芳備祖》。後來又到過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大約在生命最後幾年,又回到了浙東故鄉。理宗寶祐(1253-1258)年間重新整理《全芳備祖》,並進獻朝廷,請人作序,謀求出版。綜其一生行跡,屬於當時的江湖游士,沒有科舉、仕宦方面的任何信息,布衣終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江淮、湘贛、浙閩等地漫遊、客居。現存著作唯有《全芳備祖》一種,其中收有一些自己的詩詞和短文。

《全芳備祖》詳細介紹

此書專輯植物(特別是栽培植物)資料,故稱“芳”。據自序:“獨於花、果、草、木,尤全且備”,“所輯凡四百餘門”,故稱“全芳”;涉及有關每一植物的“事實、賦詠、樂賦,必稽其始”,故稱“備祖”。從中可知全書內容輪廓和命名大意。
書分前後兩集。前集27卷,為花部,分記各種花卉。如卷一為“梅花 ”,卷二為“牡丹 ”,卷三為“芍藥”等等120種左右。後集31卷,分為7個部分,計九卷記果,三卷記卉,一卷記草,六卷記木,三卷記農桑,五卷記蔬,四卷記藥。著錄植物150餘種。
各種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實祖”,下分碎錄、紀要、雜著三目,記載古今圖書中所見的各種文獻資料;一是“賦詠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記、五言散聯、七言散聯、五言古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關的詩、詞、歌、賦。一是“樂賦祖”,收錄有關的詞,分別以詞牌標目。
從篇幅來看,全書雖然側重於辭藻,但也有探求生植原理的用意。作者在自序中說:“嘗謂天地生物豈無所自,拘目睫而不究其本原,則與朝菌為何異?竹何以虛?木何以實?或春發而秋凋,或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此理所難知也。且桃李產於玉衡之宿,杏為東方歲星之精。凡有花可賞,有實可食者,固當錄之而不容後也。”
書中對於各部每種植物的序次頗為注意,例如花部首牡丹 ,果部首荔枝 ,卉部以芝為首,木部以松為首。這些雖然沒有科學的依據,但卻是時尚的反映。譜錄 類著作的一大特點是面向觀賞,既為觀賞服務,就必然要對所觀賞的對象品評高下,因此,分級劃等也就成為譜錄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全芳備祖》 作為譜錄類著作的集成,自然也不落窠臼。
作為一部既全且備的植物學著作,書中保留了不少是人間罕見或不傳的珍品。這也是這本書留給後人最大的一筆財富。
《全芳備祖》 雖取材於前人的著作,但也時出新意,用“陳肥遯識”或“陳肥遯雲”等的字樣,來表明自已的看法。這和明代徐光啟在編纂《農政全書》時,以“玄扈先生曰”的方式,來兼出獨見有相似之處。比如,書中以“陳肥遯雲”的方式,對蔡襄《荔枝 譜》 中所論33種荔枝中“間有不論或論未備及有遺者”進行了補充,共24個品種。又如,韓彥直在《橘錄》 中列出了27個品種,這27個品種中又推乳柑為第一,稱為真柑,意思是說其它都是假冒偽劣,而乳柑中又以產於泥山者為第一。《全芳備祖》在抄錄了《橘錄》之後說,“以上皆韓彥直之錄也。韓但知乳橘出於泥山,獨不知出於天台之黃岩也。出於泥山者固奇也,出於黃岩者,天下之奇也。”並註明“陳肥遯識”字樣。
《全芳備祖》初版一套八冊,印數很少。東傳日本,藏於宮內省圖書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在兩國學者共同努力下,特別是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的鼎力斡旋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贊助,1979年10月,《全芳備祖》影印件運抵北京。農業出版社以此為底本,配以國內抄藏本,第一次影印出版全書,列為"中國農學珍本叢刊"第一種。這部湮沒七百多年的植物學巨著,得以再傳於世。

今有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全芳備祖》點校本,精裝四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