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學者、文學家。 全祖望尤多留意於南宋和晚明文獻,雖貧病而著述不輟。 全祖望寫了不少傳記散文。

全祖望(1705~1755)

正文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貢生,三年後中舉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同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後未出仕,專事著述。曾主講於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

全祖望(1705~1755)全祖望(1705~1755)
全祖望上承清初黃宗羲經世致用之學,勤奮攻讀,博通經史,為清代浙東史學名家。他“負氣忤俗”,“其學淵博無涯涘”(李元度《全謝山先生事略》)。全祖望尤多留意於南宋和晚明文獻,雖貧病而著述不輟。他37歲時三箋《困學紀聞》,42歲時補輯《宋元學案》,45歲至48歲的晚年仍朝夕不倦地七校《水經注》。臨終前還自編文集。
全祖望寫了不少傳記散文碑銘如《忠介錢公第二碑銘》、《二曲先生窆石文》、《亭林先生神道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銘》、《厲樊榭墓碣銘》等,是記敘清代重要人物和學術文藝的重要文章。傳論如《莊太常傳》、《陳同甫論》、《明莊烈帝論》,記序如《浦陽江記》、《梨洲先生思舊錄序》,簡帖如《心喪劄子答鄞令》,以及其身後門人所編文集《外編》中的《初查白先生墓表》、《梅花嶺記》、《華氏忠烈合狀》、《屠董二君子合狀》、《江浙兩大獄記》等文,也都不是尋常之作。但全祖望某些持論也有偏激之處。他的文章不拘成法。有人譏其對古文“粗識藩籬”,“敘述不中律度”(譚獻《復堂日記》)等等,其實是忽視內容、過於推敲形式的批評。全祖望的詩歌多注意評騭人物,表彰忠義,但嫌議論過多,筆較質直。
撰《鮚埼亭集》38卷,《外編》50卷,《詩集》10卷。另有《漢書地理志稽疑》6卷,輯補《宋元學案》100卷,《全校水經注》40卷並補附4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