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諱

內諱

內諱,屬於中國古漢語詞語,指的是對家中祖母的名字不能提及或者小輩起名字的時候不能使用其中的字等規定。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內諱內諱
內,還有行房事的意思,如“病得之酒且內”“中尉不復自止於內,則三十日死。”“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註解《靈樞·淫邪發夢》:“厥氣……客於陰器,則夢接內。”

諱,漢字,意為:諱言,不說,避忌,有顧忌不敢說或不願說,又如:直言不諱;諱名(對尊長避免說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諱惡(先王的名諱與國家的兇惡);諱亡(忌言亡國)。

引證解釋

實際上也是家諱,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諱,如《宋書·謝弘微傳》:“從叔山多,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於世。”內諱也就是“婦諱”,《禮記·曲禮上》載:“婦諱不出門。”《公羊傳·宣公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漢何休注:“有母言如者,緣內諱,無貶公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