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集理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等醫藥院校。學校成立於1956年,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當時隸屬於國家衛生部,195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前身為內蒙古醫學院,2012年5月正式更名為內蒙古醫科大學。學校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蒙醫學,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科和神經外科,有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眼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蒙醫學等21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金山校區、新華校區、錫林校區三個教學園區,總占地面積123180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0466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3941.41萬元,各類圖書文獻112.24萬冊(種);設有15個教學單位,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臨床醫學院,開設3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944人,全日制在校生1510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

1956年,內蒙古醫學院成立,開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隸屬於國家衛生部。

1958年,學校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

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權資格。

1982年,內蒙高教局批准該校正式成立校級學位評定委員會。

1986年,學校在教務處內設立研究生科,配備了專職人員,從此研究生教育開始了規範化教育階段。

1998年,學校成立了研究生處級建制單位,教務處原研究生科的管理職能劃歸研究生處,同時撤消研究生科。

1999年,學校獲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授權資格。

2001年,學校機構改革,研究生處改制為研究生部並劃為業務職能部門。

2003年,學校獲準成為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

2004年,學校成立了研究生學院同時撤消了研究生部,屬於二級教學單位。

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等次。

2009年,學校獲準成為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確定為自治區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內蒙古醫學院正式更名為內蒙古醫科大學。11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承擔“3+2”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2013年5月,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附屬醫院、蒙醫附屬醫院、中醫臨床醫學院和蒙醫臨床醫學院成立。6月,學校入圍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5年4月,學校入選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承擔“中醫學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

2016年10月,學校成立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7年10月,經內蒙古教育廳批准,學校成為按需推薦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教育部、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方聯合簽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關於共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著學校正式進入全國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85人,碩士學位人員50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為74.41%。有碩士生導師513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3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5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72人次,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9人,自治區傑出人才6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22個、自治區草原英才47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自治區師德標兵1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1人,自治區優秀教師8人,自治區教壇新秀8人,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9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阿古拉

全國“國醫大師”:蘇榮扎布、吉格木德

國家級教學團隊:蒙醫診斷學教學團隊(布仁達來,2010年)

自治區教學團隊:外科學教學團隊(王濤,2013年)、病理學教學團隊(劉志躍,2010年)、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團隊(薛培鳳,2011年)、蒙醫傳統療法學教學團隊(阿古拉,2012年)、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李存保,2012年) 、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董秋梅)、蒙醫方劑學教學團隊 、人體組織學與解剖科學教學團隊(任明姬,2009年)、蒙醫診斷學教學團隊(布仁達來,2009年)

自治區教學名師:劉志躍、蘇秀蘭、烏仁圖雅、王玉華、王濤、韓雪梅、布仁達來、范艷存

自治區師德標兵:王玉華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4月,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中醫學院、蒙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自治區衛生政策研究所)、外國語學院、計算機信息學院、護理學院(衛生技術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研究生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教學單位,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臨床醫學院,開設31個本科專業。

教學單位
內蒙古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蒙醫藥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衛生技術學校)
內蒙古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
內蒙古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資料來源:
本科專業設定 
院系 專業 學制
藥學院 藥學 四年
臨床藥學 五年
中藥學 四年
藥物製劑 四年
製藥工程 四年
中藥資源與開發 四年
中醫學院 中醫學 五年
針灸推拿學 五年
蒙醫藥學院 蒙藥 五年
護理專業(蒙醫方向) 四年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五年
護理學院 護理學 四年
基礎醫學院 法醫學 五年
生物技術 四年
套用心理學 四年
計算機信息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年
外國語學院 英語 四年
衛生管理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 四年
市場行銷 四年
資料來源: 備註:具體招生專業詳見學校招生官網
專科專業設定 
院系 專業 學制
護理學院 護理 三年
計算機信息學院 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 三年
臨床醫學部 醫學檢驗技術 三年
眼視光技術 三年
臨床醫學 三年
蒙醫藥學院 蒙醫學 三年
衛生管理學院 醫療保險實務 三年
藥物製劑技術 藥學院 三年
藥學 三年
衛生管理學院 醫藥行銷 三年
資料來源: 備註:具體招生專業詳見學校招生官網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13個自治區品牌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個;40門自治區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在區內外設有54個其它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蒙醫臨床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蒙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專業項目
項目名稱 所屬單位 認定時間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蒙醫學 2012年
國家級特色專業 蒙醫學 2007年
中藥學 2007年
蒙藥學 2009年
資料來源:
自治區級特色專業、品牌專業
項目名稱 所屬單位 負責人 認定時間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部 李蔚 2006年
中醫學 中醫學院 董秋梅 2006年
藥學 藥學院 俞騰飛 2006年
護理學 護理學院 任海燕 2008年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附屬醫院 蘇秉亮 2008年
口腔醫學 附屬醫院 金武龍 2009年
麻醉學 附屬醫院 於建設 2009年
藥物製劑技術(高職高專) 藥學院 顧艷麗 2010年
針灸推拿學 中醫學院 苗茂 2011年
藥物製劑 藥學院 顧艷麗 2012年
公共事業管理 衛生管理學院 范艷存 2013年
資料來源: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項目名稱 認定時間 項目名稱 認定時間
組織學和胚胎學 2006年 醫學遺傳學 2009年
病理解剖學 2006年 蒙醫療術學 2009年
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 2006年 藥物分析 2009年
藥理學 2006年 護理學基礎 2009年
病理生理學 2007年 中醫內科學 2010年
中醫診斷學 2007年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2010年
生物化學 2008年 藥物化學 2010年
兒科學 2008年 蒙醫眼科學 2011年
外科學 2008年 針灸學 2011年
蒙醫診斷學 2008年 生理學 2011年
天然藥物化學 2008年 推拿學 2012年
基礎護理學(高職) 2008年 臨床麻醉學 2012年
診斷學 2009年 醫用有機化學 2012年
內科學 2012年 婦產科學 2012年
蒙醫溫病學 2013年 分子生物學 2013年
實驗針灸學 2013年 局部解剖學 2013年
社區護理學 --- 口腔頜面外科學 ---
人體解剖學 --- 蒙醫方劑學 ---
資料來源: 備註:資料不全,故列舉部分
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項目名稱 所屬單位 負責人 認定時間
生物醫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醫學院 扈瑞平 2006年
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醫學院 周好樂 2006年
藥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藥學院 趙國丁 2007年
中蒙醫臨床模擬教學實驗中心 中醫學院 王濱 2008年
護理實驗教學中心 護理學院 任海燕 2008年
臨床技能培訓實驗教學中心 附屬醫院 劉艷陽 2009年
資料來源: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負責人
三制並行,民族地區醫學預科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2013年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張振濤等
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的研究 2013年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趙拴枝等
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2013年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李存保等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有1個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5個自治區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6個自治區臨床醫學領先學科,7個自治區臨床醫學重點學科;有6個碩士一級學科、4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根據2017年美國科技信息所(ISI)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數據顯示,學校臨床醫學學科成為進入ESI前1%的學科。

•重點學科

類別 重點學科名稱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骨外科學 神經外科學
普通外科學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傷寒學 蒙醫學
蒙醫學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 蒙醫脾胃病科 ---
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 中醫學(蒙醫學) --
自治區重點學科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外科學(普外、骨外)
眼科學 民族醫學(蒙醫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內科學(血液病)
自治區臨床醫學領先學科 普通外科學 婦科學
骨外科學 耳鼻咽喉科學
呼吸內科學 麻醉學
胸外科學 手外科學
自治區臨床醫學重點學科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兒科學
消化內科學 放射腫瘤學
神經外科學 臨床檢驗學
產科學 ---
資料來源:

•碩士點

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護理學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2個自治區級協同創新中心,6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創新平台;4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自治區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自治區中蒙藥重點實驗室、自治區醫學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自治區分子病理學重點實驗室、自治區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自治區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自治區臨床病原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新藥篩選工程研究中心、動物臟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蒙醫器械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子與功能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數字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治區級協同創新中心:自治區蒙醫藥協同創新培育中心、自治區腫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培育中心

自治區高等學校創新平台: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培育)研究基地

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團隊:分子影像科技創新團隊 、布魯氏菌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團隊 、幹細胞套用技術創新團隊、腫瘤防治與分子機制研究創新團隊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5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0餘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學校參與研究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76項(一等獎2項、中青年科技創新獎1項、二等獎31項、三等獎42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15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48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專利22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4項。

2016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48項,獲批科研經費2683.8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項、國家社科基金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5項、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3項。獲得自治區級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申報發明專利10項,受理9項,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設計1項,新技術新業務推廣項目2項。SCI收錄論文96篇。

科研獲獎 
等級 獲獎成果名稱 主持人
2012年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逆轉白血病多藥耐藥性研究 韓艷秋
2012年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心肌灌注代謝顯像評價冠心病及受損心肌幹細胞移植後心肌修復能力 王雪梅
2012年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醫溫病清熱化濕法代表方系列化研究 韓雪梅
2012年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蒙醫溫針調節疲勞大鼠神經遞質和細胞因子複雜機制研究 阿古拉
2012年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微侵襲立體定向手術計畫系統在神經外科疾病中的套用 竇長武
2012年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LASIK術中瞬時高眼壓對視網膜影響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趙海霞
2012年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MODS中細胞因子與危重症評分系統的關係及CRRT的干預研究 楊敬平
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圖書館

根據2017年7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內蒙古醫科大學圖書館有館藏文獻總量121.4萬冊,其中紙質文獻86.5萬冊,電子圖書34.75萬冊,收藏甘珠爾經(103卷)和丹珠爾經(213卷)等珍貴文獻10575冊。形成了以醫藥學、生物學文獻為主,兼顧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獻,紙質文獻與電子數據資源相結合的館藏體系。圖書館各類資料庫達到26個,自建館藏文獻資料庫6個,同時與兄弟院校共建《蒙醫藥學及相關文獻全文資料庫》。

•學術期刊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是由內蒙古醫科大學主管主辦的醫藥衛生綜合性學術期刊,於1959年創刊,系雙月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報開闢有論著(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蒙醫藥論壇、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短篇、綜述等欄目。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2008、2010、2011版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目錄期刊),曾獲Caj-cd規範獲獎期刊獎,並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全國報刊索引》、《中國藥學文摘》和《中國醫學文摘》(7個分冊)等中國國內外大型資料庫收錄。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校徽校徽

學校校徽為圓形圖案,由紅、綠、藍三色組成。外環由“內蒙古醫科大學”的蒙、漢、英三種文字構成;核心部分是用軟筆草體書法寫成的“內醫”首字母N、Y;數字“1956”,代表學校建校時間。

•校旗

學校校旗旗面為白色長方形。旗面正中綴校徽,校徽下面印有蒙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為郭沫若手書體),校名文字顏色為藍色。

精神文化

•校訓

博學、尚行、精誠、至善

內蒙古醫科大學校訓內蒙古醫科大學校訓

博學:“博”,大通也。即寬廣、廣博之謂。現代綜合性大學,在專業、學科等方面都應具有“博”的特點,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並包、百花爭艷;作為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為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尚行:出自《皇極經世書觀物篇》,提倡實際行動,尊崇實踐,強調運用知識服務社會。精誠:指真心誠意;至誠。常用於書面語。語出《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至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於其中或者都來源於它的那種最高的善。

•內醫精神

和衷共濟 開拓創新 積極奉獻

•校歌

《理想之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白長明
黨委副書記、校長 杜茂林
副校長 牛廣明、阿古拉、劉斌
紀委書記 馬仲奎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內蒙古醫學院時期
姓名 任職時間 姓名 任職時間
張暉 1956.9--1966.3 義達嘎蘇隆 1956.4--1956.11
劉璧 1966.4--1968.3 木倫 1956.12--1966.3
石琳 1973.10--1978.11 劉哲 1978.12--1983.5
劉哲 1978.12--1983.5 鮑鎮美 1983.12--1984.9
張涵 1983.5--1987.5 陳鏘 1984.9--1987.5
斯勤 1987.5--1992.8 安誌慶 1991.4--1995.8
吉如木圖 1992.8--1998.5 王延彬 1995.8--2000.3
陳羽 1998.5--2000.2.20 楊成旺 2000.3--2003.3
王 延 彬 2000.3.28--2003.12 畢力夫 2003.6--2008.08
王 耀 新 2003.12 -- 2010.09 歐陽曉暉 2008.08--2010.09
資料來源:
內蒙古醫科大學時期
姓名 任職時間 姓名 任職時間
包紅亮 2010.09--2015.08 杜茂林 2010.09--
白長明 2015.08----- --- ---
資料來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