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滿洲里市

內蒙古滿洲里市

內蒙古滿洲里市座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地處歐亞第一大陸橋的交通要衝,毗鄰俄羅斯和蒙古國,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邊境口岸名城。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之寄予厚望。

基本信息

地區發展

滿洲里市委、市政府不斷增強 “對內展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成果,對外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視窗地位和特殊代表性的政治責任感,圍繞“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建中國魅力名城”這一主題,率領全市人民堅持科學發展,全力促進城市和諧,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全面落實《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導向性標準,持續開展了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幹部知識更新、弱勢群體脫貧“三大工程”,紮實推進“六城聯創”, 努力打造“追求卓越的滿洲里”、“績效滿洲里”、“法治滿洲里”、“誠信滿洲里”、“活力滿洲里”、“溫馨滿洲里”和“綠色滿洲里”,政務、法治、市場、人文、生活、生態環境得到系統提升,地區經濟、城市建設、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和諧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滿洲里特色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文明創建之路。

建制沿革

清代屬黑龍江將軍呼倫貝爾副都統銜總管(後為呼倫貝爾副都統)轄區。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西部線建成後,建立火車站,因是從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慣稱“滿洲”)的首站,故名“滿洲里站”,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

1909年10月(清宣統元年九月),黑龍江行省於滿洲里正式設定臚濱府,1912年1月被廢止。1920年2月,復設臚濱縣。中華民國時期,1923年4月,將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改為滿洲里市政分局,隸屬東省特別區管轄。東北淪陷後,1933年1月,偽滿取消臚濱縣,設滿洲里辦事處。

1936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政管理處,1940年改為滿洲里街。1941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隸屬興安北省管轄。1943年10月,改隸興安總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

1949年4月,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納盟。1953年4月,改由內蒙古自治區直轄。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

1969年7月,與呼倫貝爾盟一起劃歸黑龍江省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

2001年10月10日,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代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滿洲里市。

2012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2013年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以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備案 ,由滿洲里市代管。

行政區劃

邊境經濟合作區

滿洲裡邊境經濟合作區位於滿洲里市東南部,1992年9月經國務院特區辦批准設立,是全國17個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面積70.1平方公里。建區20多年來,合作區已發展成為滿洲里市的主城區,內有行政區、商貿區、居民區及滿洲里進口資源加工園區。

2003年7月批准建設的,隸屬於合作區管轄的滿洲里進口資源加工園區,200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全區重點發展的20個工業園區之一,2009年被自治區確定為“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經過7年建設和發展,園區已形成了以進口木材加工為主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位居國內沿邊口岸之首。現一期已有木業企業100餘家(占滿洲里市的90%以上),產品以集成材、指接板、純木窗、實木家具、木藝裝飾框為主,主要銷往國內各地和歐美、日韓、東南亞地區。二期木業精深加工區、精細化工區、機械配套加工區、建材區、倉儲物流區和在俄籌建的境外木材加工園區,正在開發建設中。現園區主幹路網、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及木材交易市場、消防站、稅務所、警務室等綜合服務設施完備。當前,滿洲裡邊合區已經迎來了歷史上最為難得的發展機遇,滿洲里市已經正式納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建設的總體發展戰略,正在成為又一個全國關注和矚目的熱點地區。作為滿洲里市開發開放的先行區和骨幹區,滿洲裡邊合區將深入實施“項目立區、工業強區、貿游活區、富民興區”的發展戰略,以“全國最大的木材產業基地、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倉儲物流基地、北疆休閒旅遊度假基地”為產業發展方向,以建設全國最大的“一個市場、兩個基地、三個企業”為奮鬥目標,一個市場即全國最大的進口木材交易市場、兩個基地即全國最大的鋸材集成材加工集散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木結構房屋加工基地、三個企業即全國最大的木屋、木窗、木門生產企業。紮實建設經濟成長的先導區、投資項目的聚集區、多元產業的承載區、城市建設的精品區、社會和諧的示範區,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把滿洲裡邊合區建設成聚集資源、承接項目、發展口岸特色經濟的黃金地,為滿洲里市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貢獻力量。

敖爾金區

在滿洲里市西南部,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猶如從煙波浩淼的呼倫湖上起飛的天鵝,展翅翱翔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西部。這個地方,就是滿洲里市敖爾金蒙元文化景區。敖爾金區位於滿洲里市區南部與新巴爾虎旗交界的狹長地帶,東經117°38′,北緯49°55′,西起滿西公路15公里處,南至呼倫湖小河口,全長70公里。

敖爾金區轄區面積62平方公里,敖爾金區現有人口741人,334戶,由蒙古族、漢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彝族、俄羅斯族等民族構成。敖爾金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銅、鉬、矽、大理石、白雲岩、石灰石等礦產。現已開發的有白雲岩、大理石、矽石礦、青石礦等。敖爾金區的旅遊業近幾年呈上升趨勢,敖爾金區是以蒙元文化為特色的觀光旅遊畜牧區。

國有敖爾金牧場的前身是“滿洲里波利茲雅牧場”,始建於1954年。建場初期,場部建在滿洲里市小北屯。1955年更名為“滿洲里奶牛場”。1956年,牧場場部遷至新巴爾虎右旗頭道井子,1957年更名為“頭道井子牧場”。因牧場場部選址在敖爾金山南側,1963年正式更名為“敖爾金牧場”一直沿用至今。2010年12月10日,我市決定將位於滿洲里境內14.4萬畝草場和分布期間的55個牧業點、場部所在地歸屬滿洲里市管理管轄。敖爾金牧場因境內有敖爾金山而得名,蒙古語發音為“孛爾金”,意為“盤羊峰”(也有譯為“盤羊出沒的聖潔寶地”)。據傳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在如此聖潔美麗的“盤羊峰”下,迎娶了弘吉剌部美女孛兒帖。當地人民為紀念孛兒帖的善良與美麗,特將一座山峰命名為“孛爾金”山。在今天的敖爾金草原上,還存有長達約8公里左右的“成吉思汗邊壕”。因敖爾金草原盛產一種軀體肥壯,體色為褐灰色或污灰色,羊角形如鐮刀狀的羊種,俗稱大角羊、盤羊,屬於瀕臨滅絕的珍稀保護動物,據此將牧場內的敖爾金山取意為“盤羊峰”。

扎賚諾爾區

扎賚諾爾區位於呼倫貝爾市西部。總面積312平方公里,轄1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5萬。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扎賚諾爾就有古人類在活動,起源了古老“扎賚諾爾文化”。扎賚諾爾煤炭資源豐富,儲量104億噸。境內有舊石器晚期古人類“扎賚諾爾人”遺址、猛獁公園、蒸汽機博物館等文化旅遊景區。

扎賚諾爾區是依煤而興、依礦而建的典型工礦區,最初的城市布局圍繞煤炭產業功能建設,城市布局分散、配套設施滯後、服務功能缺失。為改善城市建設的落後局面,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扎賚諾爾一方面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加大配套基礎設施投入,實施了興邊富民飲水工程;建設了三條橫跨鐵路貫通南北的立體通道,形成七縱五橫的城市路網;結合國家煤礦治理項目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先後啟動了沉陷區治理、扶貧樓、廉租房及滿洲里市最大民心工程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居民飲水難、出行難、住房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成功引入了步森百貨、友誼購物中心、發達廣場、慶客隆超市等國內知名商貿品牌,繁榮了老城區商貿產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重點實施了小孤山遺址開發、鮮碑古墓群保護、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等項目,扎賚諾爾萬年古老文化、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礦山歷程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另一方面為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圍繞中優西擴的總體構想,扎賚諾爾區加快推進新城區建設步伐,並逐步將新城區打造成為行政、文化、商務、宜居的核心區。目前新區黨政機關辦公大樓、博物館、疾控中心綜合樓、消防二中隊營房、公園小區相繼建成投用。啟動了建設大廈、檢察院辦公樓、兩館一校、煤礦棚戶區改造等工程,新區建設初具規模。同時,注重將自然風光同人文底蘊融入新區建設當中,歷時兩年精心建設集弘揚古老文化、觀光休閒娛樂、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猛獁公園,這也是加快培育發展文化旅遊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圍繞扎賚諾爾文化精髓修建了新區飛馬廣場,騰飛石柱上詮釋了煤炭、電力、化工、加工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六大支柱產業,銘刻著扎賚諾爾輝煌燦爛的發展歷程,勵志於富裕、文明、開放、和諧扎賚諾爾的科學崛起。

1980年,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務局露天礦在削離煤層上覆表土作業時,先後發現兩具猛獁象骨骼化石。是我國迄今古象化石標本中最大的一具,被譽為中國古象王國中的“巨人”。目前,這具化石陳列於內蒙古博物館。一號象骨骼保存不到40%,二號象骨骼保存在60%以上,種屬均為松花江猛獁象,其個體大小和年齡都相近。經過半年多的緊張修復,兩具化石被合併裝架成一具完整的骨架,沉睡地下數萬年之久的巨獸雄姿得以再現。這具骨骸化石裝架後高達4.7米,長9米,門齒長達3.1米。

國際物流產業園區

滿洲里國際物流產業園區是2014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新興口岸經濟功能區。東至機場路,西至滿洲里與新巴爾虎右旗交界,南至西郊機場,北至中俄邊境,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是滿洲里第二口岸站場。沿機場路向北2公里多即達國際公路口岸,向南2公里多即達西郊航空機場,處於滿洲里鐵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交匯處。

園區分為三大功能板塊。

一是新國際貨場,占地20.38平方公里,其中東區占地15.05平方公里,是園區的核心功能區,西區占地5.33平方公里。依託滿洲里口岸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國際物流產業,鋪設寬、準軌鐵路,聯通中俄鐵路網,建設各類鐵路貨場,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俄羅斯資源、能源進口儲運基地。

二是流通加工區,占地4.8平方公里,依託中俄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圍繞進出口物流,開展分撥、包裝、交易、配送、初級組裝和加工業務,進一步提升進出口附加值。

三是配套服務區,占地6.9平方公里,依託查乾湖自然風光,重點發展文化旅遊與口岸服務產業,打造歐式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基地,為園區生產生活提供配套服務。

園區2009年大規模開發建設以來,已引進企業30餘家,其中經貿企業20餘家,實體投資企業10家,建設項目20多項,累計完成投資64億元,其中企業投資項目16項,累計完成投資44億元;基礎設施項目10項,累計完成投資近20億元。2016年園區完成進出口貿易額6.9億元,完成一般性預算收入4880萬元。2017年1-5月份,園區完成進出口貿易額5.5億元,完成一般性預算收入1873萬元。

中俄互市貿易區

互貿區是1992年由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其中20.96萬平方米與俄聯邦跨境相連的邊境跨國開放區域是中俄兩國政府共同協商建立的,是中俄邊境線上首家互市貿易區,首創中俄邊境地區合作新模式。區內邊民貿易、金融服務、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國際會展、跨境電商、口岸物流等產業競相發展,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自1996年中方一側設施單方運營以來接待中外遊客近1300萬人次,其中俄羅斯遊客近150萬人次,出口商品貿易額達70億元人民幣。

東湖區

東湖區始建於1992年,當時管理機構名稱為郊區管理委員會。1999年被自治區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定名為滿洲里市東湖出口創匯農業開發區。2004年按照正處級機構配備。

東湖區位於滿洲里市東北部,轄區面積209.95平方公里。全區可利用土地面積190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24萬畝,林地面積1.5萬畝,優質耕地2.4萬畝,淡水養殖水域面積1萬畝,天然濕地面積10萬畝。

東湖區擁有廣闊的天然草場資源 、肥沃的土地資源 、豐富的礦產資源 、淡水資源和潛力巨大的生態旅遊資源。全區可利用土地面積190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面積24萬畝, 林地面積1.5萬畝,優質耕地2.4萬畝;有豐富的過境地表水資源,烏勒革寧河、新開河相通穿越南北,全區75%的耕地可利用兩河水灌溉;優質褐煤探明儲量21億噸,能源開發的資源基礎雄厚;淡水養殖水域面積1.06萬畝,其中達蘭鄂羅木河 、海拉爾河、新開河三河交匯而成的木特那亞界湖占全區整個水面的50%,通過新開河與全國第五大淡水湖-呼倫湖相通,屬營養型湖泊,水質良好,無污染,天然餌料比較豐富 ,所產的鯉魚、鯽魚、狗魚、鯰魚、黃金蝦和湖蚌是天然的綠色水產品,深受國內外遊客青睞;天然濕地面積10萬畝,濕地內有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鳥類八十餘種 ;野生資源中野生動物主要有狼、狐狸、水獺、黃羊、野兔等十餘種,野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花臉蘑 、草蘑等,屬天然綠色食品,另有黃芪、柴胡等野生中草藥十餘種。

東湖區境內有濱洲鐵路、301 國道新線縱貫而過。鐵路東經哈爾濱通向全國,西向後貝加爾通往俄羅斯、歐洲,形成聯接歐亞鐵路運線的大陸橋;301國道向東併入全國公路網,西穿新巴爾虎右旗通蒙古,北入滿洲里公路口岸直達俄羅斯 ,成為農產品“內集外散”的兩大交通動脈。

東湖區轄區總人口近2萬人。下轄一個新開河鎮及四個社區。轄區內擁有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和一所鄉鎮級衛生院。主要駐地企業包括:華能扎煤公司靈東礦、華能扎煤公司鐵北礦、華能滿洲里風電公司、華業水泥粉磨有限公司、萬康綠色生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格瑞森木業有限公司等。

生態旅遊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可喜成果。東湖區正式列入自治區首批休閒旅遊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序列。旅遊資源開發深入推進,基本形成以二子湖濕地界河、印象東湖邊境公園、生態智慧型溫室為主的觀光類旅遊項目;以達永山四季滑雪館為主的運動類旅遊項目;以大覺禪寺、紅色展館為主的歷史文化類旅遊項目;以萬康農業觀光採摘園、農家休閒度假村為主的休閒娛樂類旅遊項目,配套完成旅遊服務中心及近百處景觀節點建設,初步形成了精品旅遊區的基本雛形。

農業產業實現由粗放到集約的深層次轉變。高標準建設出口創匯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中央財政蔬菜產業化、農田土地整理等大型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新增標準化大棚426棟、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05棟、生態智慧型溫室4棟,棚室種植面積由2010年的870餘畝增長到1700餘畝,增長近一倍。全面推進農業集約化管理,建設“三橫兩縱”農田循環路網、整體節水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農技服務中心、菜果追溯體系等產業化服務項目,初步形成了“設施完善、集約高效”的精品農業園區發展框架,菜果產量實現年均增長13%,農戶純收入持續攀升,農業生產效益顯著提高。

拉動經濟成長的重點項目取得新的進展。始終堅持把投資拉動作為保增長的著力點,突出資金爭取和招商引資兩大舉措,在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挑戰下,確保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平穩增長。煤炭企業擴能順利完成,產能達到800萬噸。華能風電項目併網發電;格瑞森木刻楞生產和定向板材加工項目啟動實施;華業水泥、居安商混等企業健康發展。駐區工業企業已達23家,規模企業達到5家,經濟自主支撐體系破冰起航。

地理位置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我國最大的沿邊陸路口岸。全市總面積730平方公里。滿洲里座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地處歐亞第一大陸橋的交通要衝,毗鄰俄羅斯和蒙古國,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邊境口岸名城。毛澤東、江澤民、胡錦濤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之寄予厚望。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部,西起東經117°12′至117°53′,南起北緯49°19′至49°41′。東臨新巴爾虎左旗,南、西與新巴爾虎右旗相鄰,北與俄羅斯聯邦接壤。
滿洲里市是呼倫貝爾市行政區劃內的一個準地級市,是一座邊境口岸城市。全市東西最長50公里,南北最寬34公里,呈不規則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為732.44平方公里。
中俄邊境滿洲里管段全長101.1公里,其中滿洲里轄區內的國境線全長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

氣候特徵

氣候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滿洲里市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漫長、乾燥,夏季短暫、溫暖。日照時間較長,降水集中。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較大、過度快。春季多大風,較為乾旱,春溫高於秋溫。

春季(4~5月)平均氣溫在8℃一10.2℃之間,平均降水量32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1%。大風(≥17米秒)頻繁出現,因而風沙天氣多。寒冷、暴風雪、雨夾雪、低溫等天氣常有出現。

夏季(6~8月)氣候溫暖,平均氣溫在17℃~20℃之間。7月為全年氣溫最高月份,平均值為19.4℃。降水集中、量大,平均降水量為212.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

秋季(9~10月)氣溫下降急劇,霜凍、寒潮相繼出現。降水明顯減少,季平均降水量為42.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

冬季(11~3月)嚴寒而漫長,常出現寒潮。一月是全年氣溫最低月份,平均值為-23.8℃。冬季最低氣溫≤30℃的平均日數30天,最多年份可達53天。平均降水量為11.6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4%,宜成煙幕和霧淞天氣。

植物資源

滿洲里市的植被是在其所處位置特有的自然條件和人類生產活動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在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制約下,植被具有生長緩慢、生長期短的特點,分布在下列地區:

禾草雜類草甸草場:主要分布在霍爾津山、魚脊山、碉堡山一帶,總面積7390公頃,占天然草場的13%。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壤為暗栗鈣土,生長線葉菊、羊茅和雜類草。

根莖、叢生禾草、乾草原草場:主要分布在扎區丘陵坡地,總面積為25630公頃,占天然草場的48.1%。地貌為低緩丘陵,土壤為暗栗鈣土,主要生長羊草、克氏針茅、冷篙、柴胡、大針茅、冰草等。

根莖、叢生禾草、乾平原草場:主要分布在市區西南草場,總面積為12450公頃,占天然草場的23.5%。地貌為波狀高原,土壤為砂壤質暗栗鈣土。生長蘭草、克氏針茅、糙隱禾草、羊草和雜類草。

高大草本植物草場:主要分布在二卡以東草灘地,總面積7620公頃,占天然草場的14.3%。土壤為沼澤土、草甸土。主要生長蘆葦、小葉樟和雜草類。

林地:林木有12科30種,以楊樹、榆樹、河柳、丁香、榆葉海、樟子松為主要樹種。河柳分布在靠海拉爾河沼澤灘涂,自然散生。簸其山上有野生的杏樹等灌木。楊、榆樹分布在邊防和農田四周以及市區水、肥條件較好地帶。花冠樹主要分布在城市街道、公園、庭院內。

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本地區的植被群落,屬短草植被類型。草場類型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沼澤草原和林木。

典型草原:為天然草場的主體植被,植被群落以羊草、大針茅和其它嗜礫石的雜類草組成。

草甸草原:植被群落以羊草、線葉菊、貝加爾針茅、鐵桿篙和中旱生植物組成。

沼澤草原:植被群落主要有蘆葦、苔草、水蔥、小葉樟等。在海拉爾河一帶有部分柳灌叢,地勢稍高處植被以野大麥、看麥糧、鹼草、寸草苔、馬藺為主。

動物資源

礦藏資源

滿洲里市地處栗鈣帶的暗栗鈣土亞帶,受地形、成土母質等地域性因素制約,有多種非地帶性土壤發育。

本市地勢中部高,東西低。二卡至靈泉一線以東地貌為河流階地和河漫灘,地勢低平,地下水位高,局部地表積水,成土母質為現代河流沖積物,集中發育著半水成、水成的草甸土、沼澤土等非地帶性土壤。土層深厚,無鈣積層,以多宜性土壤為主。但濱洲鐵路北側水偏多,土壤冷濕,成為土壤利用的制約因素。二卡至靈泉以西為地帶性土壤,以暗栗鈣土為主,其中部地貌為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南高北低,坡度大,成土母質以石英粗面岩、安山岩、率武岩等的殘積、坡積物為主,發育的土壤土層淺、薄,粗骨性強;市區以西為高平原,波狀起伏,地形平緩,成土母質以洪水沖積物為主,發育的土壤土層較厚,土質肥沃。暗栗鈣土地溫高,養分轉化快,養分含量較高,但水源不足,土壤乾旱和土體中堅硬緊實的鈣積層的存在,成為限制農林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地貌特徵

滿洲里市處於呼倫貝爾高平原和大興安嶺邊緣過度地帶,主要地形為波狀起伏的丘陵。霍爾津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橫亘於市區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緩、東部為沼澤窪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比較平緩。地貌特徵分為丘陵和山間窪地兩個地貌單元。山間窪地位於市域東部的低洼地帶,海拔高度在545~634米之間,地面坡度為3‰~4‰。堆積有較厚的第四系地層,如輕亞粘土、砂、亞粘土及礫卵石等鬆散堆積物。地下水位淺,又因低洼形成大片沼澤濕地,屬堆積地貌。除東部窪地外均屬丘陵區,地面海拔高度在624~700米之間,地面坡高一般在2‰~3‰,最大坡度可達7‰。以上。丘陵頂部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已成渾圓狀。基岩埋藏較淺,有的直接裸露為侏羅紀凝灰岩,風化較嚴重成碎石狀。丘陵底部堆積較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洪積物,如亞粘土、輕亞粘土、砂、亞粘土夾砂礫石及碎石等。

水文特徵

在滿洲里境內的主要湖泊河流有:

(一)呼倫湖:也稱呼倫池,當地人習慣稱之為達貴湖。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湖,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湖,位於滿洲里市與新巴爾虎左、右旗之間,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泊區域面積7680平方公里。呼倫湖是因地殼運動而形成的構造湖。呼倫湖補充來源,除湖面直接承受大氣降水外,主要依靠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補給。注入呼倫湖的主要河流有烏爾遜河、克魯倫河、達蘭鄂羅木河。此外,湖內有10多處泉眼,有少量的地下水補給。呼倫湖的水質變化主要取決於湖水量的增減,當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為排水湖,是一池“活水”時,含鹽量就降低,屬於淡水湖;當湖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只吞不吐,變為內陸湖,成為一池“死水”時,湖水含鹽量就增高,變為微鹹水湖。總之呼倫湖水質較好,適於發展漁業和水產品養殖業。

(二)哈拉諾爾: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3.1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084.8平方公里。該湖處於閉流區,不能外溢,澎水水質為鹼水。

(三)查乾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2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35.18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四)無名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48平方公里,集水面積89.96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五)小北湖:位於滿洲里市北郊,湖水面積0.4平方公里,集水面積276.4平方公里,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六)海拉爾河:在滿洲里境內長度為12公里,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在滿洲里市東湖區北部阿巴該圖山以南分成兩支,其主流在阿巴該圖山腳下轉向東北,改稱額爾古納河。

(七)達蘭鄂羅木河·新開河:位於呼倫湖東北部,河長25公里,流向受呼倫湖和海拉爾河水變化的制約,順逆不定,是呼倫湖的吞吐河流。

(八)閉流區乾溝:在滿洲里市西部哈拉諾爾湖群帶內有若干條幹溝,季節有水,匯人湖中,處於湖流區域內。

人口民族

民族

滿洲里市總人口30萬 ,居住著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2017年,滿洲里市戶籍人口總戶數為75845戶,其中扎區40064戶,戶籍人口為171716人,其中:扎區86405人。從城鄉結構看,全部為城鎮戶籍人口。分性別看,男性為85049人,女性為86667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8:100。從人口自然變動情況看,全年共出生1261人,死亡1896人。出生人口中,男性為605人,女性為656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7.3‰和11‰。

宗教

宗教種類與活動場所

滿洲里市有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4種宗教,信仰民眾分布在全市各區。
滿洲里市合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有滿洲里市區清真寺和扎賚諾爾區清真寺,兩所清真寺都有民主選舉產生的清真寺管理委員會,並在市民族宗教局備案。此外,全市有一定數量的基督教、天主教家庭聚會點以及佛教活動處所。

宗教活動

滿洲里市區清真寺和扎賚諾爾區清真寺共有信教民眾2000多人,各清真寺都成立了管理委員會,並有主持教務的阿訇。在市政府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及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各清真寺按照黨的政策及法律法規、伊斯蘭教義、教規開展各項宗教活動。
伊斯蘭教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宰牲節和聖紀。開齋節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是穆斯林最隆重的節日。此前,9月全月封齋,最後一天尋看新月,見月的次日即舉行開齋,是為開齋節。這一天,穆斯林要穿上整潔的服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互道節日問候並互贈禮物。宰牲節也叫古爾邦節,在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慶祝活動以宰牲為主要內容。聖紀在伊斯蘭教曆3月12日。這一天是穆罕穆德的誕生日,為了紀念他而規定此日為節日。
每逢主要節日,滿洲里市有關領導都前去清真寺,向廣大穆斯林祝賀節日,與廣大穆斯林共度節日。

政治

市委常委

陳立新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滿洲里市委書記

分工:主持市委全面工作。

許愛蓮 滿洲里市委副書記、市長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

齊伯金 滿洲里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負責市委黨務日常工作和書記交辦的工作,負責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非公有制經濟、農村牧區工作,協調老齡事業和關心下一代工作;主持市委宣傳部全面工作,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外宣和網路輿情管理等意識形態領域工作。

姚景林 滿洲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主持市委政法委全面工作,負責信訪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負責深度對外開放工作。

高聞何 滿洲里市委常委、扎賚諾爾區區委書記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主持扎賚諾爾區委全面工作。

盧寶東 滿洲里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按照政府分工分管政府有關部門工作。

張傳華 滿洲里市委常委、秘書長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負責市委具體工作的運轉協調,負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常事務的協調處理,市四大班子和條管單位、大企業日常工作的溝通協調。

凌雲 滿洲里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負責統一戰線、民族宗教工作,主持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全面工作。

柳緒森 滿洲里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主持市紀委、市監察委員會全面工作。

廉慶勝 滿洲里市委常委、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

分工:協助陳立新同志工作,主持市人武部全面工作。

市人大

李昌武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晶 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黃利民 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英范 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

趙清山 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運蒙傑 滿洲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城市建設

房屋建設

全市房地產開發項目共24項,60.73萬㎡。其中:新建項目8項,15.90萬㎡;續建項目16項,44.83萬㎡。全市商品房預售2876套,21萬平方米。完成房屋各項交易及抵押管理1.38萬件,266.5萬平方米。二手房交易3465套,增長36.69%;面積28.09萬平方米,較去增長32.18%。全市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2068套,入住率為89.8%。

道路及公共設施維護

公共設施區域內安放多語種標識牌、指示、警示牌,公益廣告共125塊,安裝歐式景觀燈239盞、休閒椅65把。維修道板7080平方米、邊石1120米,修補瀝青路面850平方米,維修各路口倒伏損壞車擋208個。清掏雨水沉澱井42座、更換維修井蓋52處、疏通排污管線23公里。主要道路亮燈率達98%以上,污水處理率達9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13%。開展市區樹木栽植、草坪種植、花卉種植、公園廣場草坪補植工程、樹池改造、苗圃及苗木馴化工程等8項綠化工程。總計栽植苗木8.9萬餘株,播種草坪20.4萬㎡,栽植各類花卉107.2萬株。

經濟

綜述

滿洲里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是歐亞第一大陸橋的戰略節點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素有“東亞之窗”美譽,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滿洲里對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經濟腹地遼闊;對外連線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至荷蘭鹿特丹,所經沿線是俄羅斯人口最多、資源最富集的地區,經濟地理條件十分優越。隨著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進和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快實施,滿洲里已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

滿洲里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因1902年東清鐵路(即現在的濱洲鐵路)的開通而建城,革命戰爭時期,滿洲里就是我黨與共產國際聯絡的紅色通道,為共和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滿洲里作為共和國的主要外貿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經濟建設。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滿洲里視察並做出了重要指示。毛澤東主席出訪前蘇聯途經滿洲里時指出“滿洲里是祖國邊疆的重要城市,是中蘇貿易的重要陸路口岸,對新中國的建設,鞏固國防,均有重要作用”。江澤民總書記題詞“努力建設繁榮的邊疆口岸”。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總書記用詩句“風景這邊獨好”和成語“守土有責、守望相助”評價了滿洲里發展成果和守衛北疆大門、深化睦鄰友好的重要作用。

滿洲里始終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占據重要位置。1992年被國家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沿邊開放以來,滿洲里口岸共疏運進出口物資3.1億噸,向國家上繳關稅、代徵稅720多億元,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滿洲里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2010年被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72406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3億元,同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33.7億元,下降0.6%;第三產業加值125.9億元,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20.7:77.3。萬元GDP能耗下降3.4%。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平穩,好於其他對俄口岸。

農業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6659畝。其中蔬菜面積6975畝,產量20438噸;馬鈴薯面積8715畝,產量3049噸;瓜類642畝,產量1454噸。其它農作物327畝(葵瓜籽327畝)。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累計1560畝,其中智慧型溫室25畝,日光溫室414畝,大棚1121畝。蔬菜出口22.7萬噸,增長69%。引進番茄、黃瓜、茄子、甜椒、甜瓜、哈密瓜等新品種30餘種,落實漁業養殖面積10900畝,本地鮮魚產量780噸,其中名優特產量400噸。

全市日曆年度家畜總頭數5.7萬頭(只)。其中:大牲畜和羊為3.4萬頭;生豬存欄2.3萬口;家禽飼養量5萬羽。全市特種經濟動物年飼養量4.1萬隻(狐3.9萬隻、貉0.2萬隻)。

工業

全部工業增加值26.9億元,增長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在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1)煤炭行業:煤炭產量完成1400萬噸,增長30.3%,實現產值22億元。(2)木材行業:木材企業精深加工比例達55%,企業用電量7642萬千瓦時,增長8.1%,木材落地交付量844萬立方米,增長0.8%。實現產值10億元。(3)熱電行業:全市發電總量29.4億千瓦時,增長10%,其中,火力發電23.9億千瓦時,增長5.9%;風電5.2億千瓦時,增長30.3%;太陽能發電3852萬千瓦時,增長57.2%。熱電行業實現產值11.3億元。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 位 2017年
原 煤 發電量 熟肉製品 活性炭 水 泥 商品混凝土 磚 罐頭 工業鍋爐 萬 噸 億千瓦時 噸 噸 萬 噸 噸 萬 塊 噸 蒸發量噸 1400 29.4 8.5 11078 45.7 101326 7288 162 22

郵電通訊業

全市郵電通訊業務總收入實現3.1億元,增長4.6%。固定電話用戶2.5萬戶;手機用戶34萬戶。

批發零售餐飲業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3億元,增長7.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全年實現零售額132.9億元,增長8.0%,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6%;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23.4億元,增長7.5%,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4%。從企業經營規模看,規模以下及個體商業仍是商品流通領域的主力軍,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9億元,增長6.9%,占全市批發零售貿易業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5%。

金融保險業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97億元,下降4.0%;貸款餘額134億元,增長10.3%;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2億元,增長3.7%。全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6.8億元,增長9.9%。其中,財險收入1.4億元,增長8.4%;人險5.4億元,增長11%。

文化事業

配合全區旅遊發展大會召開,組織各類表演,舉辦多種文體活動,營造氛圍;舉辦第四屆國際文化藝術節、首屆舞蹈及歌曲創作大賽等10餘項系列活動;舉辦中國足協室內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第二階段比賽、內蒙古自治區室內五甲聯賽、2017香港賽馬會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動-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技能培訓(內蒙古站);“2017內蒙古城市冠軍足球賽”獲冠軍、十三運籠式足球總決賽滿洲里隊代表自治區參賽男隊獲第四名、女隊獲第七名、全區中老年第二屆合唱節及舞動北疆-全區原創民族廣場舞大賽同獲二等獎及最佳組織獎;成功舉辦後貝加爾邊疆區電影節,深化了與俄蒙對外文化交流。

健身活動深入開展,制定《滿洲里市關於加快推進足球發展改革的實施意見》,成立2支青少年足球隊、新建青少年冰球和速滑隊2支;正式命名湖西國小、民族國小、勝利學校為冰上傳統項目學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35%,學生達標率近100%;單項體育協會15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801名,平均每萬人擁有44.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市民健身進行科學指導服務;創建各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個,其中國家級4個,各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2所,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1個。

廣播電視報刊

在《滿洲里新聞》、《邊城時空》等欄目基礎上,推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打造活力綠色滿洲里》、《邊城旅遊彰顯紅色魅力》等系列報導;《第一視線》中自采新聞占大多數,新聞暖度有所提升;推出合辦節目《司法之聲》《供電之聲》等;每天將“滿洲里新聞”上傳至“新絲綢之路”“正北方”等大型網站。

教育事業

全市幼稚園28所,其中:扎賚諾爾區14所。國小11所,其中:扎賚諾爾區7所。普通中學14所,其中:初級中學10所、高中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

全市在校學生情況一覽表

國小 初級中學 高級中學
增減(人) 增減(人) 增減(人)
在校學生數 8770 162 6423 -12 3299 -202
當年畢業生人數 1698 33 1620 -4 1211 143

全市教育專任教師總計2101人,其中:國中及以上專任教師1119人。國中畢業學生參考率100%。幼稚園在園6019人。

醫療衛生

深化醫改成效凸顯,形成滿洲里市醫改新模式。5所公立醫院及1所企業醫院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全年出生1762人,生育二孩522人,比去年增加188人。為新增特扶家庭62戶發放一次性扶助金137.2萬元,為國家特扶家庭472人發放扶助金279.8萬元,為手術併發症17人發放扶助金3萬元,為獨生子女家庭4287戶發放獎勵金85.8萬元。開展新家庭計畫、“北疆幸福家庭創建”活動。形成新家庭項目試點4個和示範單位11個,評選35戶幸福家庭示範戶。為1207人免費辦理了計畫生育保險,全年關懷扶助各類計生家庭220餘戶,發放慰問金20餘萬元,幫扶6戶貧困母親。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8.5萬份,電子建檔率74%,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5%,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75%,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75.9%。全市組建6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常住居民累計簽約9.4萬人,簽約服務率37.7%,其中重點人群簽約3.9萬人,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61.9%。全市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5.24%,孕產婦可避免死亡率為0,住院分娩率100%,剖宮產率65.5%,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6.1%。。建立了精神衛生協調機制,為67名精神障礙患者落實“以獎代補政策”。水質檢測設備提升,達到常規42項水質檢測能力。

科技

成功舉辦第十四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來自24個國家的570家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商貿企業亮相博覽會,參觀和洽談的國內外客商達3萬多人次。組織了10餘場項目推介和簽約活動推動參展企業、研發單位進行科技項目有效對接、洽談,共達成78項合作意向,簽署了各項合作協定39項。總金額達41.8億人民幣,較上屆北博會增加10%,再創歷史新高。中俄(滿洲里)創新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歷史文化

俄羅斯文化影響濃厚

滿洲里早期城市發展受到沙俄殖民者影響,加之對俄對歐口岸的性質,俄羅斯文化影響較深。街頭隨處可見俄文和俄羅斯遊客。

冰雪文化

滿洲里居中溫帶最北端,冬季漫長,冰雪文化盛行,為年度“中俄蒙國際冰雪節”舉辦地。

旅遊名勝

旅遊

全年邊境旅遊人數82.8萬人,增長17.8%。其中,中方出境11.3萬人,增長19.8%;俄方入境71.5萬人,增長17.5%(全年出入境旅遊人數165.1萬人次,增長16.6%);國內旅遊人數593萬人次,增長9.7%。旅遊總收入130億元,增長12%(含一日游);旅遊創匯4億美元,增長24.5%。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上榜城市,滿洲里市入選全國“十大全域旅遊目的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推進《滿洲里老城記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開發項目,開發利用老建築50餘處。滿洲里市中東鐵路第一站南區歷史文化街區、北區歷史文化街區獲批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舉辦“為中國加分·為滿洲里添彩”踐行文明行動,助力全域旅遊,2017“中國旅遊日”滿洲里主題活動。開展“文明旅遊隨手拍”有獎徵集活動。

名勝

滿洲里市博物館
該館位於南區三道街,館舍建於1926年,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建築面積4882平方米,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築(俄式),屬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內設七個展廳,分別為“滿洲里歷史陳列廳”、“俄羅斯藝術品廳”、 “名人題字廳”、“俄羅斯茶炊展廳”“民族服飾廳”、“俄羅斯布里亞特風情廳”、“歷屆領導人圖片展廳”。目前館藏文物達2萬餘件。
東山植物園
東山植物園在我們前方有一座小山便是滿洲里東山植物園,也是我市的制高點,在這裡可以俯瞰合作區的全貌。山頂上那展翅欲飛的雄鷹高10米,寬8米,用厚3米的不鏽鋼塑雕而成,它以象形、誇張的手法展示了雄鷹蒼勁的形象和搏擊長空的精神,它雖處在平靜之中,卻保持著強悍的力量,給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撼。在飛鹰鵰塑的東南方有塊功德碑,是民國時期商民為紀念臚濱縣首任縣長趙春芳而設立的,建園時又將此碑移設此區。在飛鹰鵰塑南180米處有座石板墓,是從達賚湖西岸按原型移至此處的東胡族文化的遺存。
查乾湖景區
該景區位於滿洲里西郊機場西北處,距機場約6公里。景區道路全長1913米,寬14米。查乾湖一期規劃建設的項目有猛獁像群雕、結婚紀念石、古生物博物館和愛情島雕塑等。其中猛碼像群雕和結婚紀念石已經建成。在建的古生物博物館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愛情島雕塑項目占地1000平方米。基座二層高10米,雕塑高30米,雕塑了一男一女相擁而坐的場景,表達永恆的愛情主題。
套娃廣場
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規劃面積54萬平方米,主題廣場面積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
套娃廣場 套娃廣場
鐵木真大汗行營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滑雪館東300米處,大汗行營由1個主戰車及81個小營組成,四周不同顏色的元代戰旗迎風飄動。主營設在一輛威震天下的勒勒戰車之上,直徑16米,高5米,實用面積200平方米,是小營的7倍。牆上掛著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刻有史學家翻譯的“成吉思汗遠征圖”,詳盡記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史實。
鐵木真大汗行營 鐵木真大汗行營
拓跋鮮卑古墓群
位於扎賚諾爾區北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道上。 1959 年在治理流往扎賚諾爾的達蘭鄂羅木河的改河過程中,發現了大批拓跋鮮卑古墓群,約有 300 余座。在清理過程中,共收集文物 400 余件,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並富有濃厚的草原民族生活特色。拓跋鮮卑是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在達賚湖一帶的呼倫貝爾草原上過著遊牧的生活。扎賚諾爾古墓群正是他們活動的遺蹟。
拓跋鮮卑古墓群 拓跋鮮卑古墓群
舊石器遺址
蘑菇山位於扎賚諾爾西北。1980 年 6 月 10 日,考古工作者在蘑菇山的北坡,發現了帶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從器型大小與大窯石器相仿這一點上可以判定:扎賚諾爾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是大窯文化向北方傳播和發展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斷出:扎賚諾爾在二、三萬年以前是原始人類扎賚諾爾人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場所。
舊石器遺址 舊石器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