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神經

內臟神經分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兩種,髒運動性神經纖維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內臟神經分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兩種,髒運動性神經纖維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一、內臟運動神經
內臟運動與軀體運動性神經的區別為:
1、內臟運動神經分布於心肌、平滑肌及腺體等。
2、內臟運動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纖維成分。
3、內臟運動神經有兩個神經元,節前神經元(位於腦幹和脊髓,發出節前纖維)和節後神經元(位於周圍植物性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
4、節後神經以神經叢形式分布。
5、無髓細神經纖維。
6、效應器不受意識控制。
(一)交感神經
1、交感神經概觀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頸8或胸1至腰3節段的脊髓灰質側角,神經元的軸突形成節前纖維,隨脊髓前根和脊神經至交感神經節。
交感神經節:交感神經節是交感神經節後神經元胞體的所在部位。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椎旁節縱行排列於脊柱兩側,有22-25個節,節與節之間由神經纖維(節間支)相連,形成交感乾。交感乾在頸段有三個節,即頸上節、頸中節和頸下節,頸下節常與胸1交感節合併成星狀神經節。交感乾在胸段有11-12個節;腰段常有4個節;骶段有4-5個節,在尾骨前方左、右交感乾相遇形成一個共同的尾交感節或稱奇節。椎前節位於脊柱前方,有腹腔節,位於腹腔動脈根的兩則;主動脈腎節,位於腎動脈根部;腸系膜上節和腸系膜下節,均位於同名動脈的起始部。
交通支:交感幹上的神經節借交通支與脊神經相連。交通支可分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節後纖維
節前纖維發自脊髓C8—3節段的中間帶外側核,有三種去向:終止於相應的椎旁節;在交感乾內先上升或下降後終止於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節;③穿過椎旁節,組成內臟大、小神經至椎前節換神經元。
節後纖維也有三種去向:經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經;伴血管形成神經叢,隨動脈分布所支配的器官;直接到所支配的器官。
2、交感神經的分布
(1)頸部:有頸三個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有三個去向。經灰交通之伴頸神經分布至頭頸部及上肢的血管、汗腺、豎肌等;至鄰近的血管形成血管叢,頸內動脈叢、頸外動脈叢、鎖骨下叢、椎動脈叢等;直接形成神經,心上、中、下神經等。
(2)胸部:胸交感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有三個去向。經灰交通之伴12對胸神經分布至胸腹壁血管、汗腺、豎肌等;上5對胸節發出分支形成叢,胸主動脈叢、食管叢、肺叢、心叢等;直接形成神經,如內臟大、小神經等。
(3)腰部和盆部:同頸部和胸部有三個去向。
(二)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幹的副交感神經核和脊髓骶2-4節段的中間帶外側核,由此發出的節前纖維,隨有關的腦神經(Ⅲ、Ⅶ、Ⅸ、Ⅹ)和骶神經,至器官旁或器官內的副交感神經節(終節),節後神經元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心肌、平滑肌和腺體。
副交感神經根據其低級中樞的位置可分為顱部和骶部。
(三)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區別
1、低級中樞的部位不同。
2、周圍部的神經節的位置不同。
3、節前神經元與節後神經長短和分布比例不同。
4、分布範圍不同。
(四)內臟神經叢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和內臟感覺性神經互相交織形成內臟神經叢。有心叢、肺叢、腹腔叢、盆叢等。
二、內臟感覺神經
數目小,纖維細,痛閾高,傳入分散,定位不明確。
三、牽涉性痛
某一器官發生病變時,常在體表某一定區產生感覺過敏或疼痛稱牽涉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