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

內畫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現代內畫藝術源於京派,分為京、冀、魯、粵、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內畫,又稱內畫鼻煙壺,是中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與高度透明玻璃的煉製、掏膛技術的成功是分不開的。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

相傳嘉慶、道光年間,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裡,因鼻煙快吸完了,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廟裡的一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國畫的線條感,就將其拓展成了內畫壺技藝。

不過,據專家考證,內畫壺的發明者並非和尚,而是清嘉慶年間南方一位年輕畫家。他將小鋼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晃動,將內壁磨出細紋,使顏料易於附著,然後以帶有彎鉤的竹筆蘸上顏色,在內壁反向作畫。這位畫家就是甘桓文,現存甘桓最早的內畫壺制於1816年,據傳他在1860年輟筆。

1880-1930

北京名家(京派):周樂元 丁二仲 馬少宣(回族) 閆雨田 葉仲三 畢榮九

1930-1960

北京名家(京派):葉仲三 葉曉峰 葉菶棋

山東名家(魯派):畢榮九(1900年後于山東) 張文堂 薛京萬

廣東名家(粵派):吳松齡

1960-1980

北京名家(京派):葉曉峰 葉菶棋 王習三(1967年後於河北衡水)劉守本 葉淑英 丁桂玲

山東名家(魯派):張文堂 薛京萬 李克昌 陳東順 王繼泉 張廣忠

廣東名家(粵派):吳松齡 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王習三

1980-2000

北京名家(京派):劉守本 葉淑英 丁桂玲

山東名家(魯派):張廣慶

廣東名家(粵派):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衡水:王習三 張天山(1988年後於西安)

石家莊:王千 董雪

西安名家(秦派):張天山

2000-至今 大師級(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2015年春季會刊資料)

北京名家(京派):劉守本

山東名家(魯派):張廣慶

廣東名家(粵派):賴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王習三

西安名家(秦派):張天山

內書第一人一丁大師

人物簡歷

內畫內畫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妙壺齋主人,1974年生。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內畫工藝美術大師。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最初曾得到王習三等內畫大師指點,後拜在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嫡孫葉淑英大師門下。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內書家,被譽為“當代馬少宣”。“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占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領域的領軍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道德經》等。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成長經歷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裡,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么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一丁內書作品選集一丁內書作品選集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布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蹟。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在長期的練習中,一丁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象。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么,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象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

壺外書法壺外書法

在進行內書創作時,一丁對寫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運算元。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一丁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

一丁內畫作品集一丁內畫作品集

一丁在練字的同時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鍊所得。

一丁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侷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成就榮譽

獲獎證書獲獎證書

一丁書寫的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家姓》、《千字文》等,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第二位實力派大家,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難度之大至今無人能夠企及,堪稱內書之最,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因此,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當代內書第一人”。2011年其事跡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2011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歷史賦予內畫這一偉大的民族藝術既要繼承而又必須發展的使命,有繼承才有發展,發展了就是最好的繼承。一丁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遠,功苦同鑄、德藝雙修,不斷進行著內書藝術的探索!相信屬於他的內畫和內書藝術天地會更加廣闊。

活動年表

名人合影名人合影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評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家

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出版印刷物出版印刷物

2007書法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7年書法作品被“普陽杯·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

2010年內書《心經》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銅獎。

2010年15件作品被載入《中國內畫鼻煙壺》

電視媒體電視媒體

2011年其事跡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

2011年20件作品參展“上海內畫鼻煙壺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2011年8件作品參展《大方無隅》當代內畫藝術展

2012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2年作品《般若心經》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2年作品《百家姓》榮獲第47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年作品參加衡湖秋月*冀派內畫藝術精品展

2012年作品《蘭亭序》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12年作品《陋室銘》榮獲首屆上海“中福杯”中國鼻煙壺名家精品展銅獎

2012年作品《千字文》榮獲第十五屆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2013年作品《岳陽樓記》榮獲第48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

內畫收藏

內畫內畫

青島大唐信和珍壺軒內畫

——坐落於青島市市南區閩江三路1388文化街12號(水晶內畫),是青島大唐信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

張長棟

人物簡介

內畫名家張長棟內畫名家張長棟

印石,原名張長棟,字遠睿,閒逸軒主人。1972年出生於河北衡水,現居住衡水市桃城區。

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協會會員,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學院。自幼鍾情水墨丹青,通過大量臨摹古畫打下了堅實的國畫功底,深得國畫大家趙小海悉心傳教。數次深入太行山區,創作了大量的太行風情的作品;並拜內畫大師王習三弟子康占營為師,悉心鑽研內畫藝術二十餘年,大膽運用國畫筆墨於內畫作品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冀派內畫實力派代表人物。其作品既有體現其紮實傳統功力的“清明上河圖”系列套壺,也有現代生活氣息濃郁的寫生創作作品“太行人家”,“山鄉斜陽”等等。

曾應邀赴新馬泰及港台地區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現場表演內畫藝術,均獲成功。在首屆中國國際集藏文化博覽會現場展示內畫藝術,得到國內外收藏大家的廣泛讚譽。

榮譽

內畫名家張長棟作品內畫名家張長棟作品

2005年被中國美術學會吸收為會員。

201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1年作品《松蔭高士圖》榮獲(上海)中國鼻煙壺精品展“中福杯”銀獎。

2012年在“湖南工藝美術學院獎”中獲得內畫藝術類優秀獎。

2013年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集藏文化博覽會

”中獲得特等獎。

2014年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李西盟

人物簡介

李西盟,藝名淳風。1980齣生於河北省深州市。自幼酷愛畫畫,1995年在天津美術學院學習繪畫打下了良好的美術基礎,1998年在習三畫院正式學習內畫,得到內畫泰斗王習三及弟子王海麗等眾多內畫名家的精心教導,繪畫技藝日漸成熟。擅長水墨、潑彩、傳統、現代等各種山水畫。其作品氣韻生動、筆墨瀟灑、氣勢磅礴,注重傳統與現代畫法相結合,不拘一格,深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現任天津中銘世紀藝術品公司藝術總監,致力內畫藝術的推廣和傳播。

作品榮譽

李西盟作品李西盟作品

2006年作品《望鄉》《秋韻》在新加坡舉辦的Osborne expansion國際禮品展上獲獎,作品同時被英國知名收藏家收藏。

2007年,被評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家”、“河北省青年創業先鋒”,同年入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

2008年奧運期間,在秀水街舉辦內畫工藝禮品創意展,作品內畫擺件《松下對弈圖》得到了香港知名收藏家的高度讚賞並珍藏,同年獲河北民間文藝工作評比先進個人獎。

2009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內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2010年在世博會展示才藝,作品《天水之間》獲“中華國粹、圖騰獎”,天津藝術品大賽一等獎,天津文藝家協會創作獎。

2011年參加第六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在內畫屏風內繪製的仿古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寓意海峽兩岸工藝美術產業交流的繁榮,被台灣知名收藏家收藏,並邀赴台辦個人畫展。

一釗

人物簡介

高召:筆名“一釗”,內畫藝術名家。1968年生於內畫之鄉河北衡水。

自幼喜愛繪畫,1985年開始專業從事內畫繪製。拜師於內畫名家王冠宇,並得到王春光,侯雁瀕等內畫名家的指導。作品格調高雅,內容融貫東西。畫工精巧,尤其以油畫西方古典人物和中國傳統刀馬人物見長。九十年代中期到上海發展,創建上海一釗工藝品有限公司,為內畫藝術的發揚光大開拓更廣泛空間。耕作多年並積極傳藝,如今中外學生已過百人。

內畫內畫

先後多次受邀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舉辦作品展。《藝博路》《上海工藝美術》等都有大量專題報導,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新聞坊特約報導。

個人履歷

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委員會會員

上海收藏協會會員

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單位會員

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協會會員

張中陽

人物簡介

張中陽:原名張忠陽,畢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中國水墨丹青詩書畫院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會員、河北省美協會員。自幼痴於繪畫。於藝術矢志不移,2001年開始了繪畫藝術的生崖。曾學習中國畫、書法、內畫鼻煙壺。後拜著名葉派料胎畫琺瑯第六代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由風華為師,學習工筆繪畫技法及葉派料胎畫琺瑯“古月軒”藝術創作。多年來內外兼修,在藝術創作中形成了多元化,藝術相融合的風格。

榮譽

張中陽內畫作品張中陽內畫作品
作品錄入《中國內畫圖典》《冀派內畫圖典》《中國集郵網》。
2010年作品《凝思》在“習三杯”獲銅獎。
2012年作品《齋往》在“中福杯”獲優秀獎。
2013年作品《八破圖》在“習三杯”博古獲銅獎。
2013年作品《大唐神駿》在“習三杯”獲銀獎。
2014年作品《滕王閣序》在“農機杯”書法大賽獲優秀獎。
2015年作品《祥和盛世》在抗戰勝利70周年美術聯展獲二等獎。

冀派內畫

1968年,各國收藏家成立了“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專家們將中國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派。京派最早,起源於乾隆年間,湧現出不少傑出的內畫大師,如:晚清和民國初年擅長人物的馬少宣、孫星五、葉仲三父子,擅畫山水花鳥的周樂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幾位。京派現代的代表人物是劉守本。京派保持了“葉派”的傳統技法和畫風,用竹、柳鉤筆作畫,畫風古樸、筆法剛勁清雅絢麗,著色飽滿圓潤。光緒年間,山東老藝人畢容九將內畫藝術帶回博山,經過近百年發展,形成了“魯派”。該派不但改進了內畫染料,而且改革了內畫工具,以竹、柳毛筆做畫,形成了畫面豐滿,線條纖細、飄逸流暢的魯派特色。“粵派”內畫又稱“桃江內畫”,文革後期由吳松齡老藝人創建。粵派煙壺輕盈秀逸,壺身飾以描金圖案,金碧輝煌,風格獨特。

“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 ,是京派老藝人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五十年代末,王習三熟練掌握了“葉派”內畫技法後,將貓引入鼻煙壺,他採用工筆“撕毛法”畫出了水靈靈的貓眼兒和貓毛茸茸的質感,解決了國畫寫意技法畫貓,形象呆板,缺乏真實感的難題。外國專家鮑伯.史帝文斯說“他畫的貓神態那樣活潑似乎馬上要從壺裡跳出來”。1966年,文化大革命“橫掃四舊”運動中,王習三被遣回原籍河北省阜城縣“接受改造”,他身處逆境,幾度沉浮,卻以頑強的毅力不懈追求藝術進步,在阜城縣楊莊村以副業形式重操鉤筆搞起內畫,為創建“冀派”內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後四批收徒,傾囊相授,培育了幾十位內畫新秀,使冀派內畫發展成“現代最據實力”的畫派。目前,無論在藝術風格、工藝技法、花色品種、從藝人員、市場行銷、社會影響等方面,冀派內畫都暫居領先地位。

“冀派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共賞。從繪畫工具到繪畫技法及繪畫形式有三項創新:金屬桿鉤毛筆、油彩內畫、系列煙壺。

“葉派”內畫工具是竹柳勾筆,在刻畫細微處稍嫌不足。“魯派”將柳枝或竹枝彎鉤後纏上狼毫或羊毫,為內畫精細創作開闢了便利條件,內畫工具有所進步,但是存在筆頭不牢,遇到肩頭過於死角的煙壺就操作不便的缺陷。王習三從村里辦電剪落的電線頭受到啟發,自創了金屬桿鉤毛筆“習三彎鉤筆”,筆桿直彎,隨創作需要任意改變,此筆比魯派筆更靈活、牢固、耐用。這種筆也成為冀派的特徵性工具。

冀派內畫在繼承葉派厚朴古雅又揉進了魯派細膩流暢的傳統畫法基礎上,把國畫的皺、擦、染、點、勾、絲等技法引入內畫,畫衣紋用“皴”法,過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畫貓毛用“撕”法,運筆中快、慢、輕、重、提、按、轉折、暢澀、方圓等技法靈活運用,相輔相成,將國畫技法發揮的淋漓盡致。80年代以前,中國內畫鼻煙壺始終是國畫統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講究“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形寫神”的風格與西方油畫截然不同,尤其在繪製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煙壺的內畫更富有表現力,成為“冀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新課題。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以期達到油畫給人的莊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於壺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內畫筆也不適用油彩的皴染。經反覆實驗,設法用上固定劑,終於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打破了傳統單一水彩作畫的局限,使內畫的圖、形、神達到爐火純青地步,被稱為“中西合壁”的創舉。

王習三先後畫過三套歷史題材系列煙壺,這種帶有歷史縮影性質的大型系列煙壺,是我國內畫史上的又一創舉。“一個兵馬俑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如此而已;一系列的兵馬俑就給人一種浩蕩的、扣人心弦的氣勢”。(王習三語)這三套壺是:

一、“清代帝後像”,(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共12位皇帝10位皇后)。創作時間自1978年到1979年。煙壺選用一色精品玻璃壺,以中國傳統的單線平塗肖像技法,根據五官、肌肉、骨骼和服飾的不同,先精確的線描定位;繪畫中勾線和皴擦有輕有重、有深有淺、剛柔相濟,藏鋒露鋒、轉鋒倒鋒、臥筆揮灑自如。人物眉目傳神,氣韻生動。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主席約翰·福特稱這套作品是“不朽的傑作”,並給作品的收藏者寫道“幸運地擁在一位大名鼎鼎 的畫家所繪的一套無與倫比的鼻煙壺,你們一定會有種真正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紐約時報》稱此為“里程碑性的大作,無與倫比的瑰寶”。

二、“美國歷屆總統像”,1984年完成。繪有自華盛頓到里根,共39位總統肖像。這套作品選用上等天然水晶,聘請高級磨工磨製成40個“水上漂”折方式煙壺(“水上漂”壺,其一,薄如紙、放入水中不下沉,作素壺,晶瑩華貴、統一莊重。其二,以“中西合壁”油彩畫法,精工細作,人物色澤調諧明快、形象逼真、透視準確、氣韻生輝有如彩色照片。肖像下面各位總統的簽名與親筆無二,藝術情趣倍增。其三,包裝裝潢上,以純金飾以黑墊托做壺蓋,富麗堂皇,採用分屜紅木盒,每個煙壺下配一銅牌說明,便於收藏攜帶。整套作品名貴莊重,統一和諧,依序擺放,很有氣勢。一經展出,引起極大轟動,被稱為“美國歷史的縮影”“中國藝術的結晶”“神工鬼斧的藝術頂峰”。

“中國十二朝代名君國寶圖”是第三套系列肖像內畫。計有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祖。每個名君肖像壺背面,以寫實技法畫出該朝代典型藝術珍品,如夏陶盂、商青銅鼎、周虎簋、秦兵馬俑、漢銅馬踏飛燕、晉王恂伯遠帖、隋石佛像、唐三彩駱駝、宋官窯貫爾瓶、元青花紅釉花卉紋蓋罐、明景泰藍龍耳瓶、清金玉鼻煙壺。這套作品可說是中國四千年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縮影,作品別於前兩套的特點是:“帝後像”採用水墨畫法,人物肅穆淡雅,“總統像”採用“油畫法”,明暗關係富於變化,色調明快,這套作品則以中國肖像之勾線平塗法為主,面部著色吸取西洋畫法,突出光線變化,使畫面柔和細膩,人物不僅古樸典雅,而且氣質超凡,更加傳神。整個畫面渾然一體、綺麗無比,藝術更顯成熟。在舊金山第廿屆國際煙壺學會年會上展出時,受到交口稱讚,被譽為“神工鬼斧之作”。

“冀派”內畫人才濟濟,其中風格各異、各有專長的一流畫師有十人。如王冠宇,作品豪爽奔放、氣勢磅礴,且富有詩情畫意,代表作《三犬圖——期望》、《百駿圖》、《哨鹿圖》。董雪,內畫功底紮實,肖像著色清淡,層次分明、富有質感。代表作《鄧小平肖像》、《四大名旦肖像》。張汝財,擅長人物風俗畫。仕女圖線條秀麗流暢,儀態委婉嫻雅,細膩傳神,“意完神足”。代表作《聽琴》。

目前,冀派的從業人員已近四萬,年銷售額約八個億,是河北最具影響和實力的藝術產業。近年來,為了弘揚鬼斧神工的內畫藝術,王習三在其子王又三的協作下創辦了“習三工藝美術中等專業學校”和“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為冀派內畫藝術的水準和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