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濕

內濕,病證名。由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證。症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宜健脾溫腎利濕。內濕為臨床常見病症之一,其病因每與外濕聯繫,加之人體內部機能的變化,互為因果。內濕證的治療,根據濕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的原則。證候:面垢眵多,頭重如裹,倦怠乏力,胸脘痞悶,泛惡,口膩,腹瀉、尿少、水腫、腹水,小便渾濁、大便溏瀉,下痢黏液膿血,婦女白帶多等,舌苔厚膩,但也有部分患者苔滑或少苔。

基本內容

內濕 病證名。由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證。症見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宜健脾溫腎利濕。

內濕為臨床常見病症之一,其病因每與外濕聯繫,加之人體內部機能的變化,互為因果。如《金匱要略心要典,痙謁病》篇認為:“中濕者亦必先有內濕而後感外濕,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濕動於中,由於氣化不速而濕侵於外,外內合邪”。具體而言,濕邪為患,不僅與氣候潮濕、涉水冒雨,或久居濕地,或長期水中作業有關,並與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以致影響脾胃運化津液,聚而成濕。濕為有形之物,性重濁而粘膩,它能阻滯氣機的活動,障礙脾胃的運化。由於病體的寒熱虛實的不同,故又有濕從寒化或濕從熱化的兩種傾向。素體脾胃虛寒的易寒化,臨床表現為寒濕症狀。素體脾胃積熱或陰虛火旺的易熱化,臨床表現為濕熱症狀。但有虛實之分。

辨證施治

內濕證的治療,根據濕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的原則。證型:濕邪瀰漫三焦。證候:面垢眵多,頭重如裹,倦怠乏力,胸脘痞悶,泛惡,口膩,腹瀉、尿少、水腫、腹水,小便渾濁、大便溏瀉,下痢黏液膿血,婦女白帶多等,舌苔厚膩,但也有部分患者苔滑或少苔。脈象緩、濡等。治則:健脾利濕化痰,芳化濕濁。主方:蒼朮湯。方藥:藿香、佩蘭、蒼朮、陳皮、厚朴、白蔻、車前子、通草、竹葉。水煎服。方中用藿香、佩蘭芳化上焦之濕;用蒼朮、陳皮、厚朴、白蔻等行氣寬中,燥中焦之濕;車前子、通草、竹葉使濕邪從小便利出。小便渾濁加黃柏。泛惡加半夏。白帶多,合完帶湯加減。兼有其他症狀或疾病隨證加減。

預防

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1.勤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功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的有空調的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2.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對人體營養及水分代謝關係密切。適量、均衡的飲食有助腸胃功能。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脹氣、炎症。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