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島高德

兒島高德,因為名滿天下的《太平記》而知名度頗高,但《太平記》以外難找到關於他的記載. 關於《太平記》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不過南北朝時代的公家、從一位左大臣洞院公定(1340----1399年)在其日記應安七年(1374年)五月三日條中提到小島法師圓寂,有如下記載:“此乃近日天下愛不釋手之太平記作者也。大凡卑賤之器則有名匠之聲,可謂令人氣憤。”可見至少在應安七年(1374年),《太平記》就已經名滿天下了。

《太平記》簡介

《太平記》雖然是軍記物語,但卻較為詳細而連貫的記載了後醍醐天皇即位到南北朝對立這段歷史時期的變故,長期以來被作為歷史書而加以採用。如今流傳的四十卷《太平記》,與以往的史書不同,不是記載逝去的人和事,很多登場人物在書流傳於世時還活在世上。也就是說,《太平記》是記載同時代歷史的一本書。多位學者研究認為,四十卷《太平記》存在較為明顯的續寫與改寫的痕跡,很可能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礎上陸續補充修訂而成的。今川了俊於應永九年(1402年)寫成的《難太平記》也指出了《太平記》中的許多不實之處,並明確提出:“此記作者乃宮方(南北朝時代的吉野一方)之持重者”。
全四十卷的《太平記》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立場似乎有變化,首尾缺乏一貫性,但這應該是後來陸續加筆修正的緣故(注1),小島法師是《太平記》的作者的可能性極大。

那么,小島法師到底是誰?他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什麼樣的人才符合成為《太平記》作者小島法師的條件?想來至少應該有以下幾點:
(1)有豐富的學識。
  有淵博的知識,對於和、漢書籍甚至佛典都頗為精通。
(2)站在宮方(天皇方、南朝方)的立場。
  與偏袒足利家的《梅松論》相對,《太平記》明顯偏袒宮方
(3)置身於情報集中的場所。
  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直接或間接的多種情報。
(4)屬於平民階層。
  不是公卿和有力武將,而是處於中、下階層。
(5)剃髮為
  既然被稱為法師,那么應該是剃髮為僧了。
(6)可能與小島這個地名有關。
  同上,既然被稱為小島法師,可能與小島這個地名有關。
我們注意到,巧的是兒島高德恰恰符合這些條件。其實早在百餘年前,星野恆先生就曾經提出因為“兒”與“小”在日文中的訓讀是一樣的,所以兒島高德很可能是小島法師虛構的人物。與星野先生同在修史館撰修史書的重野安繹先生則提出了著名的“兒島高德抹殺論”,對《太平記》中所記載的兒島高德的事跡逐一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兒島高德是虛構人物的結論。那么,到底兒島高德這個《太平記》中有名的忠臣是否確有其人呢?
提到兒島高德的話,給一般人的印象似乎就只有他在美作後醍醐天皇的行在(注2)刻的那首“天莫空勾踐 時非無范蠡”的十字詩了,好象這就是他唯一的事跡似的,然而事實上仔細整理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他至少有以下這些事跡:
(1)笠置山失陷,後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隱岐的時候,謀劃在途中將其救出,失敗後潛入後醍醐天皇的行在,於庭園前的櫻樹上刻上十字詩,以幫助勾踐復國並報仇雪恥的范蠡為榜樣,表達了打倒北條氏的決心。
(2)此後,去隱岐的車駕前往溝口町畑池,兒島高德埋伏於伯太町,但由於警衛嚴密而未能接近。
(3)潛伏在日野郡中祖村,尋覓救出後醍醐天皇的機會。其間,還乘船前往隱岐的知夫里島。
(4)元弘三年(1333年)後醍醐天皇逃出隱岐,由名和長年護衛以船上山為根據地再次倒幕,兒島高德與父親和田范長等族人立刻趕去船上山。
(5)京都六波羅以千種忠顯為大將的軍隊向船上山進發,兒島高德參加了一條口激戰,在己方退卻時,死守十條橋。
(6)建武中興成功之後,兒島高德返回了備前。延元元年(1336年)足利尊氏反叛後,備前、備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