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捷運

免費捷運

為方便亞運會期間的出行,廣州市政府原定從2010年11月1日起,在未來的30個工作日內,公交、捷運系統提供全民全免費服務,作為“亞運”惠民的一個“大禮包”。沒想到免費一周來,公交捷運日客流量高達1754萬人次,捷運乘客更是“臉貼臉”,既嚴重超負荷,又影響正常安檢,還存在種種安全隱患。對市民來說,金錢的免費卻造成了時間的浪費與精力的耗費。

事件介紹

2010年11月12日,廣州將迎來第十六屆亞運會。為方便亞運會期間的出行,廣州1日起推行公交、捷運免費搭乘,但這一“免費大餐”正遭遇巨大的考驗。

免費捷運 免費捷運

來自廣州捷運總公司的數據顯示,實行亞運公共運輸免費“大禮包”首日,廣州捷運客流量猛增至780萬人次,比400萬人次的平均日常流量多出近一倍。此舉意味著,運營總里程不到上海捷運一半的廣州,1日運送的乘客已超過世博會期間上海捷運創下的754.8萬人次的高峰值。

11月2昨日是“免費大餐”推出的第二天,廣州捷運火爆依舊。相關人士表示,隨著廣佛等捷運新線陸續開通以及亞運客流的湧入,廣州捷運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

第一天多個車站被逼限人

根據廣州市政府《亞運惠民項目總體方案》,從11月1日起至12月21日,除節假日外,廣州全市所有公交、捷運免費搭乘,時間長達30天。

廣州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不需要刷卡或投幣,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證明,即可免費乘車。

2日下午,晨報記者從廣州白雲機場搭乘捷運前往市區。雖然距離捷運口還有一段距離,但記者發現,乘客摩肩接踵。

事實上,晨報記者觀察到的情況已有所好轉。據廣州當地媒體稱,1日早高峰期間,廣州捷運線網共21個車站實施客流控制,其中,1、3、5號線絕大部分站點尖峰時段暫停入站5至10分鐘。

此外,1號線、3號線當天還分別實施最高級別的線路控制,客流高峰期直至上午11時仍未解除。

當地媒體報導稱,1日上午8時,以往較寬鬆的廣州捷運4號線、8號線始發站就已爆滿;1號線、3號線無“立錐之地”。此外,由於大量乘客湧入,乘客進入捷運車站都需要排隊。

大批“逛街族”繼續免費坐 白雲機場站是記者乘坐的這條捷運線的始發站,記者排隊上車時車廂內還有座位,然而等候不到一分鐘後,車廂已座無虛席。

晨報記者留意到,在這列從白雲機場始發的列車內,除了剛下飛機的旅客外,乘客中還有為數眾多的年邁老人和外地務工人員,大約占所有乘客的1/3。“這就是捷運,捷運好玩吧?”車廂里,四位帶有濃重四川口音的老人歡聲笑語,其中一位老人牽著一個孩子。記者攀談得知,四位老人來自四川達州,他們的子女在番禺一家工廠上班,平日少有機會到市區逛逛。

56歲的李明漢說,亞運期間廣州捷運免費乘坐的訊息,對自己一家來說是個不小的喜訊。“於是,我叫上兩位老鄉,帶著老伴和孫子,坐捷運從三元里到機場,往返一趟看看。”

據廣州當地媒體報導,1日,廣州捷運4號線因免費,吸引了大批遊客乘坐前往南沙的景區遊玩。

據報導,廣州捷運4號線當天車廂內基本上被乘客占滿,車廂內老年人有一半以上。而南沙景區的南沙天后宮當天則迎來近萬人次,在園內就餐的有4000人次左右,是平時的10倍左右。

進車廂要排20分鐘 捷運帶著記者從白雲機場駛向位於廣州市區的體育西路。

體育西路位於廣州市中心天河區,這裡是廣州兩條捷運線的換乘點。

好不容易擠到換乘點,眼前的場景讓記者嚇了一跳:雖然此時已是晚上9時左右,但通往廣州老城區的一條捷運線的電梯入口,排隊的人群已有近20米,兩位安保人員站立在電梯口,聽從樓下站台安保人員指揮緩慢放行乘客進入。

晨報記者隨即加入到排隊的行列,和其他乘客一起焦急地等待。然而,每駛入一輛捷運,隊伍僅能向前蠕動10米左右。5分鐘過去了,記者才走上電梯。

排隊期間,上班族鄒麗告訴晨報記者,相比於1日,昨日的擁擠狀況已經緩解了很多。“平日我只要早上8點到捷運口就能趕上9點上班,但昨天我花了1個小時來排隊,趕到單位已經10點鐘。這樣擁擠的免費,我寧可不要。”

據了解,1日早高峰期間,因大量乘客湧入,廣州捷運3號線換乘手扶梯口不得不在手扶梯處設定隔離帶,約10分鐘放行一批乘客。而列車到站後,站台等候的乘客大部分都難以擠入,有的乘客連等4趟才得以上車。

在排隊等候20分鐘、數輛捷運從眼前駛過之後,晨報記者終於隨著人流湧進了捷運車廂。然而,這並非擁擠的終點。

女孩無力下車被逼哭 由於人流太多,記者在車廂里已找不到落腳的地方,但急於回家的乘客顧不得那么多,拚命朝車廂內鑽。原本站在門口的乘客被擠到了車廂中間,車廂內的乘客則擠壓在一起,前胸貼後背。

上車時,晨報記者帶了一份蛋糕充當晚餐,但身後人潮湧來後,可憐的蛋糕變成了一塊壓縮餅乾。身旁,一位女孩的手機在挎包里響了,鈴聲急促,然而女孩根本沒有辦法將舉在頭頂的手伸進挎包。

擠車難,下車也是件難事。在西門口捷運口,記者用盡全身力氣從人群中扒開一條縫隙走出車廂。然而幾位身材矮小的女孩卻無力對付眼前“銅牆鐵壁”般的人群,眼看車廂門就要關閉,急得哭出聲來。

最終,在安保人員的幫助下,乘客終於走下了車。

官方回應

廣州捷運:亞運期間日均客流量會超600萬。

對1日迎來的780萬人次客流,廣州捷運總公司分析說,多種因素匯集到一起,促使捷運日客運量達到“新高”。首先,11月1日是廣州公共運輸免費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實施的首日;其次,目前正處於第108屆廣交會三期展覽期,境內外客商雲集;第三,剛開通的捷運三號線北延段可直達機場,增強了線路通達性,增加了人流量。

據廣州捷運總公司介紹,11月1日的廣州捷運客流量打破了今年10月1日創下的513萬人次的此前最高紀錄。預計免費政策實施期間,廣州捷運的日均客流量會超過600萬人次。

對廣佛線等捷運新線陸續營運後,廣州捷運將迎來更大考驗這一問題,昨日,廣州捷運相關負責人對晨報記者表示,亞運期間捷運免費是政府部門一項既定的政策,目的是倡導亞運期間市民公共出行捷運方面將全力保障運力。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昨日客流較前日有所下降,隨著大批免費“嘗鮮者”逐漸散去,運力有望恢復到理想狀態。

有意思的是,雖然捷運被擠爆,但1日同樣免費的公交卻異常通暢。據當地媒體報導,廣州市交委主任冼偉雄用“安全、有序、順暢”六個字來形容1日廣州整體的公汽運行情況。冼偉雄透露,為做好免費期間公交的服務不打折,廣州公汽運力提高了15%。但因整個運輸效率提高,實際公交提高的15%運力並沒有都用上。

相關評論

於是廣州市政府當機立斷,從11月8日起,取消免費公交,改為按戶籍發放現金交通補貼。這一招,是在向上海學習。

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中國這三大頂級城市接力承擔了三大盛會,相信在接受任務之前,早就有成為“堵城”的心理準備。北京、上海都較順利地過關了,廣州市卻因看上去最美的惠民政策,在亞運前夕的交通“預演”中馬失前蹄,雖然其勇於糾錯、當斷必斷的補救措施也受人稱道,但不管怎么說,總有點臉上掛不住吧?

怪誰呢?怪“全民全免費”這樣的高福利太超前了,中國百姓還沒素質消受?不可否認,老百姓大多數是不富裕,有點貪小便宜的心理也是難免的,更何況享受這樣的免費,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不說趁機去捷運沿線旅遊觀光,就是軋軋鬧猛也是好的。在原先收費時本就有點擁堵的捷運,如今在站台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再說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本就會讓坐公交出行的人數大量增加,這一切,難道政府部門沒有能力預見?

廣州市客運交通管理處在決定取消免費公交後,召開市民座談會,“廣開言路”,聽取對“免費新政”的體會和建議,這個會要是在決定實施“免費新政”之前召開該多好?都已取消了還談什麼“建議”,讓市民談苦不堪言的“體會”又算哪門子事。讓市民參與事後“補牢”的座談,卻不讓市民參與事前預防“亡羊”的討論,這真是本末倒置。

從城市舉辦大型活動的交通管理方面來說,廣州市可說為別的城市提供了一個“試錯”的經驗。但就廣州市自身而言,是不應該“試錯”的。“全民全免費”的福利政策,像陝西神木的免費醫療,東莞石排的全民免費教育,那都是在事前廣泛調研、論證,事先想好種種應對措施之後,才能全面鋪開的。惠民政策,必須有相應的雄厚實力與有效的監控手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不是說有好的初衷就一定有好的效果的。廣州市的交通本就脆弱,實力不足,又不是實行長期性的免費政策,倘若不是憑感情拍腦袋,而是憑理性問計於民,是可以免去這一場折騰的。

廣州公交免費政策實施後出現高峰期爆滿狀況,廣州市市政府宣布:從11月8日(周一)起,全市取消免費乘坐捷運、公交和過江輪渡的優惠措施,按每個戶籍家庭(含在廣州居住半年以上流動人員)發放150元現金,集體戶口人員按照每人50元標準發放現金,作為交通補貼。

免費捷運雖夭折,卻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演習!如果不是藉助於亞運會發放優惠,公共運輸部門估計是難以下決定來這么一次免費乘捷運、公交的。捷運公交一次免費,瞬間被擠爆,不得不讓廣州將免費的現實優惠,改為派發貨幣補貼。在筆者看來,這雖是一次不成功的捷運免費之旅,卻可算作是一個極為真實的現場調查,給我們的城市交通以啟示。

免費捷運、公交被擠爆,說明市民出行的選擇,經濟上的考慮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城市交通的發展上,經濟槓桿可作為一個重要的調控手段。如果調控適當,完全可以引導更多的人選擇公共運輸工具。譬如在特別時間段,諸如節假日,採用類似的調控辦法,讓部分市民放棄汽車出行,可以規避城市道路在特殊時間段過於擁堵的情況。

免費捷運、公交被擠爆,說明市民有選擇公共運輸的現實需求。市民選擇交通工具的意願,往往是一種個人想法,既有隨意性,也與現實方便有關。免費捷運帶來巨大的人流,可以看出有很多人是願意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出行的,也具備可行性。這無疑給城市公共運輸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與潛力。同時,如果把一座城市市民出行作為一個總量來考慮,發展公共運輸必然會分擔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壓力。治堵,走公共運輸之路,民眾的這次選擇已能說明問題。為了我們的城市更暢通、天空更乾淨,限制小汽車,發展公共運輸,不能只停留在調查研究階段,該下力氣付諸實施了。

廣州捷運、公交免費帶來的爆滿,幾乎被擠攤,說明了我們現在的公共運輸運輸能力仍有待提高。廣州此次借亞運會實施的捷運免費,雖然是不成功之旅,但經驗寶貴,當引起相關部門的反思:目前我們的城市公共運輸的缺陷在哪裡?城市公共運輸的未來在哪裡?城市人口的增長極限有多大?公共運輸與民眾的現實需要的差距有多大?以後在給城市民民以紅利時,到底是實物派送還是貨幣發放?這些實驗也給應對一些公共突發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一次夭折的捷運公交免費之旅,一次城市交通的民意反饋,提供了有益的參照,請別浪費了這次實驗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