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技術

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又稱免疫細胞化學。它是組織化學的分支,它是用標記的特異性抗體(或抗原)對組織內抗原(或抗體)的分布進行組織和細胞原位檢測技術。

發展簡史

——1941年Coons首先用螢光素標記抗體—檢測肺組織內的肺炎雙球菌獲得成功。

——60年代Nakane建立酶標抗體技術——鐵蛋白標記Ab技術。

——70年代Stemberger改良上述技術,建立辣根過氧化物酶——抗體過氧化物酶(PAP)技術,使免疫細胞化學得到廣泛套用。

——80年代Hsu等建立了抗生物素—生素(ABC)法之後,免疫金—銀染色法、半抗原標記法、免疫電鏡技術相繼問世。

——90年代分子雜交技術、原位雜交技術、免疫細胞化學分類方法迅速發展。

——2000年各種免疫組化技術更加成熟,使免疫組化技術成為當今生物醫學中形態、功能代謝綜合研究的一項有力工具。其套用範圍深達醫學各個學科,是目前生命科學工作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術之一。

技術分類

(1)根據染色方式分成:①貼片染色②漂浮染色

(2)根據Ag—Ab結合方式分成:①直接法②間接法③多層法

(3)按標記物的性質分成:①免疫螢光技術(免疫螢光法)②免疫酶技術(酶標抗體法、橋法、PAD法、ABC法)③免疫金屬技術(免疫鐵蛋白法、免疫金染色法、蛋白A金法)

標記物

(1)必要性:組織細胞內Ag—Ab結合反應一般是不可見的,若在鏡下檢測,則必須具有可視性標記物。

(2)常用標記物

①螢光素:最常用的是異硫一氰酸螢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螢光顯微鏡下呈綠色螢光

四乙基羅達明(rho—damineRB200)——螢光顯微鏡下發橙紅色螢光

②酶:辣根過氧化物酶、鹼性磷酸酶。

③生物素:(Biotin)

④鐵蛋白金等:主要套用於免疫電鏡。

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護難一般不用)

免疫組化技術

染色方法

1.直接法
螢光素直接標記特異性抗體(—抗)上,標記抗體與抗原結合(在切片上)螢光顯微鏡下觀察→檢測抗原。
△酶標抗體要顯示後鏡檢。
直接法優點:簡單,時間短,特異性強。缺點:靈敏度低,所需抗體量大(不經濟)。套用:基本不用!
2.間接法螢光素標記在二抗上(二抗:抗產生一抗動物的IgG抗體)。
※顯色後鏡檢
特點:較直接法靈敏,可標記一種抗體→鑑定多種抗原。
3.非標記Ab橋法:
“橋法”是酶標記抗體的改進,經過三次抗體,其二抗為未標記橋抗體。
(1)單橋法
(2)雙橋法
在三抗之後,將二抗和三抗再重複一次,
可增大染色強度。
★特別提示:注意動物種屬關係
4.PAP法(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method,PAP法)
~是橋法的改良,既先形成PAP複合物→抗原—抗體—抗IgG抗體—PAP複合物。
該法簡化了操作步驟,提高了靈敏度,所染標本可長期保存。
5.ABC法(親和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複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method,ABC法)
Avidin:親和素,一種糖蛋白,其上有4個與生物素相結合的位點。
Biotin:生物素—維生素H,兩者親和力巨大,牢不可破。
ABC法與PAP法的區別是:以ABC複合物代替PAP複合物。
(1)ABC複合物的製備:
(2)ABC法反應原理
6.SP或SAP法(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霉卵白素或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鹼性磷酸酶染色)Streptavidin/peroxidaseorstrepta-vidin/alkalinephosphatase)
※該法是ABC法基礎上的進一步改良,使卵白素與鏈霉(而非生物素)結合,而後再結合PO。
它有4個亞基可與生物素結合,靈敏特異,背景低,成本低。
現在還有plus盒。優點是:更簡便,放大倍數↑,等電點中性更適合組織。分子量小,穿透力↑。
7.蛋白A—金法(Protein—Agoldmethod)
~多用於電鏡
8.雙重組化染色法
套用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激素可在同一張切片,同一細胞或亞細胞結構內同時顯示兩種不同的抗原。
9.免疫金—銀染色法
(Immunogold—silverstainingIGSS)

套用

凡是組織細胞內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如肽類、激素、神經遞質、細胞因子、受體、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顯示,因而目前在基礎與臨床科研中被廣泛套用。最近幾年,分子生物學研究異常活躍,但最終還要歸到形態上來。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對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進行定位,進而深入研究其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