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藥

免疫抑制藥

免疫抑制藥(immunosuppressive drugs)主要用於防止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應和抑制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進展等。

基本信息

概述

請參考百度詞條【免疫抑制劑】

分類

1、糖皮質激素類藥

2、鈣調磷酸酶抑制藥

環孢素(cyclosporin)

他克莫司(tacrolimus)

3、抗代謝藥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巰嘌呤(mercaptopurine)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4、烷化劑

環磷醯胺 (cyclophosphamide)

白消安 (busulfan)

塞替派 (thiotepa)

5、抗體

作用特點

1、缺乏選擇性和特異性,對正常和異常的免疫反應均呈抑制作用。

2、對初次免疫應答反應的抑制作用較強,對再次免疫應答反應的抑制作用較弱。

3、藥物作用與給藥時間和抗原刺激的時間間隔 和先後順序密切相關抗體。

4、多數藥物尚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

5、長期套用後,除了各藥的特有毒性外,尚易出現降低機體抵抗力而誘發感染、腫瘤發生率增加及影響生殖系統功能等不良反應。

鈣調磷酸酶抑制藥

環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 A)是黴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生成的一種脂溶性環狀十一肽化合物。它可選擇地作用於T淋巴細胞活化初期。輔助性T細胞被活化後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環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對抑制性T細胞無影響。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細胞生成干擾素。它對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無影響。因而環孢素不同於細胞毒類藥物的作用,它僅抑制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而不致顯著影響機體的一般防禦能力。

口服環孢素可被吸收,但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僅20%~50%。口服後2~4小時血漿濃度達峰值。有40%的藥物存在於血漿,50%在紅細胞,10%在白細胞。在血漿中與蛋白的結合率為95%。它在體內幾乎全部被代謝,從尿中排出的原形物不足服用量的0.1%。其t1/2約16小時。

環孢素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防止異體器官或骨髓移植時排異等不利的免疫反應,常和糖皮質激素合用。在治療自體免疫性疾病方面的臨床套用尚在探索中。其毒性反應主要在肝與腎,在套用過程中宜監測肝、腎功能。

糖皮質激素類

常用的有潑尼松、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它們對免疫反應的許多環節均有影響。主要是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也阻礙淋巴細胞DNA合成和有絲分裂,破壞淋巴細胞,使外周淋巴細胞數明顯減少,並損傷漿細胞,從而抑制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緩解變態反應對人體的損害。

烷化劑

常用的烷化劑:環磷醯胺、白消安、噻替派等。它們能選擇性地抑制B淋巴細胞,大劑量也能抑制T淋巴細胞。還可抑制免疫母細胞,從而阻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環磷醯胺作用明顯,副作用較小,且可口服,故常用。

藥理作用與機制

選擇性抑制T細胞,作用於T細胞活化的早期,對B細胞抑制作用較弱。

抑制巨噬細胞產生IL-1。

抑制抗原或致有絲分裂素激活的淋巴細胞表達IL-2受體。

對NK細胞無明顯抑制作用,但可間接通過干擾IFN-γ的產生而影響NK細胞的活力。

環孢素的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很快,但因受首過消除影響而吸收不完全。0.5~3 h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5~8 h,有效濃度持續達12 h。主要經肝代謝,代謝產物由糞便排泄。

不良反應

靜脈注射常發生神經毒性,輕者可出現頭痛、失眠、震顫、感覺遲鈍等,重者可出現運動不能、緘默症、癲癇發作等,大多在減量或停藥後消失;腎毒性,該藥可直接或間接影響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球對電解質的轉運;高血糖,FK506對胰島細胞具有毒性作用;大劑量使用時可致生殖系統毒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