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斯,R.de

巴西女作家。生於塞阿臘州首府福塔雷薩市。父親是法官。1925年畢業於福塔雷薩市康塞桑師範學校。1927年為《塞阿臘州報》撰寫專欄文章。1930年發表長篇小說《一九一五年》,描寫1915年大旱災中人民的悲慘生活,引起文學界的注意和好評,第二年獲得“格拉薩·阿拉尼亞”文學獎金首次頒發的處女作品獎。1931年移居里約熱內盧,為《克魯賽羅》等報刊撰寫專欄文章,從事文學創作。她的作品大多是社會現實的寫照,文筆清新流暢,言簡意賅。代表作《三個瑪麗婭》(1939)是巴西現代文學中優秀的作品,獲1939年“菲利佩·多利韋拉”獎。她還著有長篇小說《若昂·米格爾》(1932)、《石路》(1937)、《金公雞》(1950)、《多拉·多拉利納》(1975),劇本《燈》(1953)、《埃及修女瑪麗婭》(1958)。1978年曾被聖保羅藝術批評家協會評選為“著名文學人物”,獲協會頒發的一等獎。此外,她還翻譯過不少外國文學作品。

克羅斯,R.de

正文

巴西作家。生於塞阿臘州首府福塔雷薩市。父親是法官。1925年畢業於福塔雷薩市康塞桑師範學校。1927年為《塞阿臘州報》撰寫專欄文章。1930年發表長篇小說《一九一五年》,描寫1915年大旱災中人民的悲慘生活,引起文學界的注意和好評,第二年獲得“格拉薩·阿拉尼亞”文學獎金首次頒發的處女作品獎。1931年移居里約熱內盧,為《克魯賽羅》等報刊撰寫專欄文章,從事文學創作。她的作品大多是社會現實的寫照,文筆清新流暢,言簡意賅。代表作《三個瑪麗婭》(1939)是巴西現代文學中優秀的作品,獲1939年“菲利佩·多利韋拉”獎。她還著有長篇小說《若昂·米格爾》(1932)、《石路》(1937)、《金公雞》(1950)、《多拉·多拉利納》(1975),劇本《燈》(1953)、《埃及修女瑪麗婭》(1958)。1978年曾被聖保羅藝術批評家協會評選為“著名文學人物”,獲協會頒發的一等獎。此外,她還翻譯過不少外國文學作品。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