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德彪西

德彪西在音樂學院學習時,就顯露出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這時,他的音樂已開始帶有“印象主義”色彩,並逐漸發展成為他最後總的藝術風格。 德彪西的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起到了直接影響作用。

人物簡介

克勞德•德彪西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德彪西於1862年8月22日出生在巴黎近郊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雖然他並非出身音樂世家,也沒有良好的音樂環境,但他卻十分熱愛音樂,幼年時就顯露出顯著的音樂才能。他七歲開始學習鋼琴,十一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
德彪西在音樂學院學習時,就顯露出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他在自己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打破陳規、探索新領域的強烈願望。為了尋求一種新的音響組合,他常常在鋼琴上連續彈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階等等。

個人成就

他彈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傳統規則予以預備和解決。為此,他常常遭到教師們的責備。 1880年,德彪西到俄國擔任了柴科斯基的至交——梅克夫人的家庭鋼琴師。這個機會使他受益匪淺。他由此開始接觸到許多俄國音樂大師的作品,特別是穆索爾斯基的作品。這位大師的極富特色的新穎和聲,對年輕的德彪西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他後來所開創的“印象主義”音樂奠定了基礎。
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蕩兒》榮獲羅馬大獎。從此,他的創作活動逐漸頻繁起來,同時,他還廣泛結交當時歐洲最活躍和最有影響的作曲家,並對華格納的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90年以後,德彪西和象徵派詩人馬拉美結識,他加入了以馬拉美為首的巴黎文藝沙龍。在這裡,德彪西結識了許多青年藝術家。他經常參加他們的藝術討論聚會,這些藝術家們的一些全新的藝術觀點和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德彪西。他開始欣賞他們的詩,並為這些詩歌譜曲。這時,他的音樂已開始帶有“印象主義”色彩,並逐漸發展成為他最後總的藝術風格。
德彪西的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相去甚運。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結構、深刻的思想性和邏輯性,也看不到浪漫主義音樂的豐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則是奇異的幻想因素、朦朧和感覺和神奇莫測的色彩。他的和聲細膩、繁複,配器新奇而富 有色彩,旋律略帶冷漠飄忽的感覺,這都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所不具備的。 德彪西一生創作的作品雖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印象主義”音樂的典範,其中著名的有:歌劇《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管弦樂曲《牧神午後》、《夜曲》,三首交響素描《大海》,鋼琴曲《版畫集》等,此外還有一些聲器樂和室內樂作品。
德彪西的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起到了直接影響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開創人物。1918年3月15日,這位偉大的印象派音樂大師,因患癌症於巴黎逝世,終年五十五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