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斯塔II級飛彈巡洋艦

克列斯塔II級飛彈巡洋艦

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共建10艘,首艦“喀琅施塔德”於1969年服役,其後續艦有“馬卡洛夫”、“伏羅希洛夫”和“夏伯陽”等。從船體結構和整體結構上看,該級艦是從“克列斯塔I”級發展而來的,但是用途卻完全不同。該級艦適於配合大型艦隊在廣闊海域中搜尋和攻擊敵方潛艇,尤其是彈道飛彈潛艇。它是前蘇聯建造的首批具有較高遠程防空和反潛能力的大型艦隻。

基本資料

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
名稱: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
所屬國家:前蘇聯
武器分類:巡洋艦
軍種分類:海軍
排水量:6000噸(標準),7700噸(滿載);
主尺度:158.5×16.9×6.8米;
航 速:35節;
續航力:2400海里/32節,10500海里/14節;
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
動力:2台蒸汽輪機,雙軸4個水管式鍋爐,10萬馬力;
編制:380人;
飛彈:2×4聯裝ss-n-14艦對潛飛彈發射架(飛彈8枚),2×2聯裝sa-n-3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8枚);
魚雷:2×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火炮:2×2聯裝57毫米自動高炮,4×6管30毫米自動速射炮;
載機:1架卡-25a型反潛直升機,1個艦尾機庫;
雷達:1部頂帆三座標遠程對空雷達,1部首網c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頓河k導航雷達,2部前燈飛彈制導雷
達,2部圓套簡炮瞄雷達;
聲納:1部球鼻首聲納;
反潛:2×12管rbv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6管rbv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簡介

此型艦全部由日丹諾夫造船廠生產,共10艘。此型標準排水量5660噸,滿載排水量7600噸;全艦尺寸變化不大,主動力也相同,只是裝有四台總功率2000千瓦的DG-500柴油發電機、一台功率750千瓦的TD-750渦輪發電機;續航力4700海里/18節或2400海里/31節,海上自持力30天。
此型主桅上更換為MR-600“頂帆”遠程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雷達寬8米,高10米,最大作用距離555千米。

武器

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
艦橋兩側換裝了兩組四聯裝田字形的RPK-3(SS-N-14“石英”)反潛飛彈系統,使用85-R型飛彈,80年代又換裝為更新的URK-5“喇叭口”系統,使用新型的85-RU反潛/反艦兩用飛彈。
艦上“波浪”被M-11“烈風”雙聯裝艦空飛彈系統取代。“烈風”是蘇聯首次專門設計的艦空飛彈系統,發射裝置型號B-187,共配備48枚SA-N-3“高腳杯”飛彈。飛彈長6米,彈重540千克,最大速度3馬赫,射程55千米。
原“果皮群”雷達被制導“高腳杯”的4R60“前燈C”火控雷達所取代。“前燈”是由四部雷達組成的飛彈制導雷達群,它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和良好的低空探測能力。大天線直徑3.8米,小天線直徑1.8米,雷達有效作用距離72-144千米。
此型將“頭網C”雷達移到了煙囪頂部。從第5艘艦開始加裝AK-630近防炮,位置與Ⅰ級的改裝位置相同。直升機機庫改為半埋式。艦載機換為卡-25PLO“激素A”反潛直升機。煙囪的排煙方式改為向後排放,外形向後傾斜。
SS-N-14飛彈兩旁的舷側支撐柱底部向前傾斜,且與02甲板接舷形成的舷牆相連。聲吶只裝備一部MG-332“大力神-2”艦殼聲吶。

使用情況

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克列斯塔Ⅱ級飛彈巡洋艦

艦名 艦隊 開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備註

喀琅施塔得 北方 1966.11 1968.2 1970.3 1991.6
伊薩科夫海軍上將 北方 1968.1 1968.11 1971.1 1993.6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 北方 1968.1 1969.4 1971.12 1991.1
馬卡諾夫海軍上將 北方 1969.2 1970.1 1973.1 1992.7
伏羅希洛夫元帥 太平洋 1970.3 1970.10 1973.10 1992.7 1991.1更名為“伯力”號
奧克佳勃爾斯基海軍上將 太平洋 1969.6 1971.5 1974.2 1993.6
伊薩欽科夫海軍上將 北方 1970.10 1972.2 1974.12 1992.7
鐵木辛哥元帥 北方 1972.11 1973.10 1975.12 1992.7
瓦西里·夏伯陽 太平洋 1973.12 1974.11 1977.2 1993.6
尤馬謝夫海軍上將 北方 1975.4 1976.9 1978.2 199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