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派

亦稱“光明論”。公元前6世紀~公元4世紀盛行於波斯的思想派別。後在阿拉伯半島有一定影響。“光陰派”源自阿拉伯文,意為“時間”、“光陰”。波斯文意是“時間”。在古阿拉伯的詩歌中,“光陰”已被看作是人的起源,往往將它與命運聯繫起來。

基本簡介

阿拉伯中世紀時,該派思想成為伊斯蘭教神學家反對的主要對象之一。該派相信世界的永恆性,認為世界萬物及其變化均為無限的光陰的各種表現。除了物質外,沒有其他實在的東西;否認造物主的存在,不相信天堂、地獄、靈魂不死以及末日審判後的獎賞與懲罰。因此,該派在阿拉伯中世紀被稱為“無神論者”,近代又稱為“唯物論者”。《古蘭經》第45章第23、24節轉述了該派的思想:“他們說:‘生存只是我們今世的生存,我們有生有死。消滅我們的只是光陰。’”伊斯蘭教的一些神學家注釋此段經文時,試圖把“光陰”與他們信奉的神等同起來,有的神學家曾指出它是神的99種名稱(或屬性)之一。安薩里反對此說,他稱該派為“無神論者”並予以攻擊。在中世紀,該派思想借伊斯蘭教的名義而獲得傳播;在近世,該派思想在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學、詩歌以及民眾思想中仍有所反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