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傳輸系統技術

光纖傳輸系統技術,在傳輸方面,摻鉺光纖放大器、波分復用和光纖色散補償技術是建立全光通信網的核心技術。光纖在1.55um視窗有一較寬的低損耗頻寬(30THZ),可以容納密集波分復用(DWDM)的光信號同時在一條光纖上傳輸,這樣的多路傳輸系統是可以擴展的,經濟合理。1.55um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能在較寬波段提供同等增益,它與波分復用和光纖色散補償技術結合,成為挖掘光纖潛在頻寬容量的最好辦法。

是光傳輸技術的一種(主要是指具有單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的雷射傳輸,最初是空間傳輸,70年代開始光纖傳輸),光纖傳輸優點是頻段高:10G Hz.理論上能大容量,抗干擾性能好。2001年8月,西藏阿里光纜鋪通,我國所有地區都進入光傳輸時代,東部發達地區,已做到光纖入大樓。有些發達地區光纖已普及到桌面,大型光纖工程有:大西洋電纜TAT-9計畫,可同時傳輸8萬路電話。日美合作太平洋光纜長13000KM。我國幹線通信光纜速度已達40×2.5Gbps。光纖傳輸系統技術由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九年之久的“光纖之父”高錕,一九六六年七月認定了廉價的玻璃是最可用的透光材料的論文發表在英國電子工程學會的年報上,而文章發表之日,後世即視之為光纖通訊誕生之時。
在傳輸方面,摻鉺光纖放大器、波分復用和光纖色散補償技術是建立全光通信網的核心技術。光纖在1.55um視窗有一較寬的低損耗頻寬(30THZ),可以容納密集波分復用(DWDM)的光信號同時在一條光纖上傳輸,這樣的多路傳輸系統是可以擴展的,經濟合理。1.55um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能在較寬波段提供同等增益,它與波分復用和光纖色散補償技術結合,成為挖掘光纖潛在頻寬容量的最好辦法。
雖然DWDM和EDFA的結合堪稱通信領域的最完美的聯姻,但是系統只提供了原始的傳輸頻寬,只有再加上靈活的節點才能實現高效的靈活的組網能力。然而現有的電交叉連線(DXC)系統十分複雜,其系統開發和改進的速度要慢於半導體晶片性能改進的摩爾定律,從發展看是無法跟上網路傳輸鏈路容量每9個月翻番的增長速度的。於是業界的注意力開始轉向光節點,即光分插復用器(OADM)和光交叉連線器(OXC),靠光層面上的波長連線來解決節點的容量擴展問題,即能直接在光路上對不同波長的信號實現上下和交叉連線功能。
目前具有固定波長上下的OADM已經商用,具有軟體可配置的OADM也即將商用,而OXC尚處於試驗階段,主要問題是尚未有性能價格比好、容量可擴展。穩定可靠的光交換矩陣,核心是光開關。目前看來,微電機開關(MEMS)最有前途。美國朗訊公司採用MEMS技術實現了256×256的全光交叉連線器,稱為波長路由器,可節約25%的運行費用和99%的能耗。美國Xros公司利用兩個相對放置的各有1152個微型鏡面的陣列實現了1152×1152的大型OXC,容量上和連線埠上都有重大突破,其總容量已經比傳統電交叉連線器提高了約兩個量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