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技術》

《光學技術》

本刊是面向國內外的以套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為主的有關光電技術方面的專業性學術刊物。

本刊是面向國內外的以套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為主的有關光電技術方面的專業性學術刊物。
《光學技術》《光學技術》

主要刊登套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方面的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有創新的科研實驗和有實用價值的研究報告;重要學術問題和重大科技成果的綜合評述及前沿學科的發展趨勢和展望;優秀學位論文中的創新部分;最新學術動態和科學研究快報。

歷史與特色

《光學技術》,原刊名為《光學工藝》,創刊於1975年。當時由第五機械工業部委託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光電工程系創辦該雜誌,並同時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准公開發行。1975年至1979年刊名為《光學工藝》,季刊,每年出版4期;1980年至今刊名為《光學技術》,雙月刊,每年出版6期,每單月20日出版。

辦刊方針是:以國家的經濟建設為其服務對象,貫徹國民經濟發展,為生產科研服務,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辦刊宗旨是: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提高我國光電行業的科學技術水平,介紹科研成果,培養人才,造就人才,尤其是要解決生產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科學技術問題。本刊的主要特點是:專業性、技術性、實用性強,與實際結合緊密,可以使一個專業內部或鄰近專業的科技人員開闊眼界、活躍思路,可起溝通分支學科的作用。

《光學技術》雜誌是一本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管,中國兵工學會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北方光電工業總公司聯合主辦,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光電工程系承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技術類期刊。1975年創刊,雙月刊,160頁。《光學技術》雜誌高舉為我國光電行業廣大光電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旗幟,秉承貼近光電科技人員,貼近科研、國防、教學、生產第一線,已經成為廣大光電科技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光學技術》為美國《工程索引》 (Ei)收錄期刊,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版:物理學類),為《中國物理學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年來,《光學技術》以與時俱進的辦刊理念,技術先進的刊物內容以及大量的有效信息,受到了廣大光電科技人員的喜愛。

《光學技術》雜誌發行範圍廣,覆蓋了國內整個光電行業。凡是國內從事光電行業的科技管理部門、大專院校、科研所、工礦企業等均為本刊的訂戶。《光學技術》每單月20日出版。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1879/O4,國內郵發號為2-830;國際連續出版號為ISSN1002-1582,國外郵發為4127BM。

主要欄目

光學工藝,光學測量,光學材輔料,光學儀器與設計,光電成像與信息處理,雷射器、紅外夜視技術、光纖通信與光纖元件,光存儲技術以及與上述內容有關的技術專題報告和綜述。

獲獎情況

本刊多次被評為部委級優秀期刊一等獎;多次被評為中國兵工學會優秀期刊一等獎;本刊編輯部多次被評為中國兵工學會先進集體獎。

目前,《光學技術》為:美國《工程索引》(EI)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版:物理學類);《中國物理學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相關學科

套用光學(appliedoptics)
套用光學電子學(appliedoptoelectronics)
大氣光學(atmosphereoptics)
生物光學(biologicaloptics)
薄膜光學(filmoptics)
幾何光學(成像光學)——geometricaloptics(imagingoptics)
導波光學(光纖,集成光學)——guidedwaveoptics(fiberandintegratedoptics)
信息光學(informationoptics)
雷射物理(laserphysics)
雷射技術(lasertechniques)
雷射器(lasers)
發光學(luminescence)
非線性光學(nonlinearoptics)
海洋光學(oceanoptics)
光纖通信技術(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technology)
光學材料(opticalmaterials)
光學測量(opticalmeasurement)
光化學(photochemistry)
物理光學(physicaloptics)
電漿物理學(plasmaphysics)
量子光學(quantumoptics)
光譜學(spectroscopy)
X射線光學(Xrayoptics)

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於2001年4月25日由原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科研部分組建而成,1998年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光學技術》《光學技術》

 
南京天光所是我國專業天文儀器研製及天文技術研究和發展的重要基地,自其前身1958年成立起四十多年來,共為我國天文觀測研製了40多種門類齊全的天文儀器,包括恆星物理觀測儀器,太陽物理觀測儀器,人造衛星觀測儀器,天體測量觀測儀器,射電天文觀測儀器,空間(含球載)天文觀測儀器等。其中典型代表是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天文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以“天文望遠鏡光學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成果。迄今共獲得國家、院部省級的各種獎55項。其中,作為第一獲獎(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作為第二獲獎(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另外還為美國、西辦牙、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研製了近30台天文儀器。
 
《光學技術》《光學技術》
進入新世紀,作為研究和發展中國天文儀器及技術的國家隊,南京天光所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凝練創新目標,最佳化學科布局,發揮學科優勢,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精度大口徑天文鏡面磨製技術”獲江蘇省200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標誌著我國高精度大口徑天文鏡面技術邁上新台階,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南京天光所30米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預研究團組已在國際未來巨型天文望遠鏡研究領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國家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的關鍵技術—主動光學技術也已取得重大突破。LAMOST建成後將使我所主動光學技術、大望遠鏡設計研製和光纖光譜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行列。
 
南京天光所目前擁有國內一流的天文光學和技術專家。現有研究員20多名,其中院士2名;現有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20多名。目前在學的研究生近50名,其中博士生10名。
 
南京天光所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根據中國科學院的“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方針,與中國科技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簽訂了所系合作協定,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天光所還與國外著名的天文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利用各種渠道派遣科研人員到國際一流的天文台和研究所做工作訪問和學術交流。
 
作為創新工程基地,南京天光所承擔了許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
《光學技術》研究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空間太陽望遠鏡(SST)、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預研項目“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主動反射面預研究”等項目20多項。天光所還設有主動光學、天文鏡面等多個實驗室以及太陽儀器、天文光譜和高分辯成像、望遠鏡新技術研究室。這些實驗室擁有太陽光譜測試裝置、雙頻雷射干涉儀、大口徑薄鏡面以及拼接鏡面主動光學試驗平台、高精度摩擦驅動試驗平台、恆星光干涉實驗平台、3.6米環拋機、WYKO干涉儀、2.5米磨鏡機、1.2米數控磨鏡機、1.6米磁控濺射真空鍍膜機等先進實驗條件和裝備。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南京天光所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今後將堅定執行“質量第一,科學管理,唯真求實,協力創新”的質量方針,並致力於培養一支知識創新、重視質量、善於管理的高科技隊伍。
 
南京天光所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具體實施我國天文學在天文技術方面的長遠發展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和跟蹤與現代天文學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承擔LAMOST等國家重大以及中型地面和空間天文設備的研製和預研,同時在其它領域中發揮優勢並相互推動高科技的發展。將研究所辦成我國天文光學高新技術研究和發展基地、國家大型天文設備的研製基地以及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