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通寶

元豐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複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陝”者罕見。另有元豐重寶為大珍,折五光背,篆書鏇讀,為未發行的樣錢,僅有兩枚存世,市價100萬元以上,且有價無市。近年市麵坊間頻頻傳出的所謂“意外發現的“元豐重寶”無一例外皆為贗品。

基本信息

參考價格

元豐通寶價格表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5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光背鐵母80000元(此版極少)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500元

東坡書寫

點擊查看原圖東坡書寫

很多錢幣文獻都提到蘇東坡在宋神宗時期曾經書寫過“元豐通寶”錢文,也有人認為蘇東坡書寫的是“元祐通寶”而不是“元豐通寶”。

蘇東坡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考證

元豐通寶元豐通寶
元豐通寶元豐通寶
宋代是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書畫名士與文學大家濟濟一堂,就連宋太宗與宋徽宗都是著名的皇帝書法家,因此,宋代的很多錢幣的文字都是皇帝與當時的一些書畫名士與文學大家書寫的,蘇東坡能夠為宋代錢幣題字也便不足為奇了。上海錢幣學家葉世昌先生認為蘇東坡寫“元豐通寶”一說是極不現實的,他書寫的只能是“元祐通寶”而不是“元豐通寶”。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因反對新法,並在自己的詩文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李定等人拿其詩文大做文章,蘇東坡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坐牢103天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蘇東坡是不可能有機會書寫“元豐通寶”的。直到元豐八年三月,朝廷啟用司馬光為相後,蘇東坡才被召回朝廷重新啟用,歷任翰林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從元豐八年冬到元祐八年秋的將近九年時間裡,才是蘇東坡生平最春風得意的歷史時期,也只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蘇東坡才有資格與機會為朝廷書寫“元祐通寶”錢文。

然而,細觀現在常見的“元豐通寶”與“元祐通寶”,錢文,雖然清秀工整,但狂氣不足,估計應為當時的文人雅士所書,也不符合傳說中蘇東坡潑墨寫“元祐”的書法,直到見到我收藏的這一枚宋代錢幣,我才恍然大悟,這才是東坡書寫的真跡古幣啊!

記載

據有關文獻記載:蘇東坡的書法與其文章一樣蒼勁豪放,態濃意淡,體勢秀偉,骨勁肉豐,東坡潑墨的古幣字型冰肌玉骨,錢文闊大氣象和磅礴氣勢。錢文“元”字點筆有如“捲起千堆雪”,其左撇的飄逸之悠和右折的縛肋之筆,那個亦“豐”亦“祐”的錢文用筆雄健,縱放豪逸,“持節雲中”,格調高曠,風韻清越。有如“把酒問青天”的蘇軾,然後,揮寫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的“寶”字,顯得肥碩,猶如“堆金積玉”於其中,一種曠達、超脫、洞明世事、悟透物理的處世態度。看此泉“元”字的起筆與神韻都酷似蘇東坡的筆跡,而“豐(祐)”字與“寶”字又是十足的狂草,這種字型非蘇公又有誰能夠寫出呢?很多文獻都把蘇東坡書寫的這個錢幣寫為“元礻右通寶”,也許就是因為亦“豐”亦“祐”的錢文的奇特結構吧。

元豐通寶@劉皇叔是也 藏元豐通寶@劉皇叔是也 藏

本幣經與中國字典總編輯、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王正鵬先生探討,王先生認為是“元豐通寶”而不是“元祐通寶”,其實,東坡“元祐”與東坡“元豐”也一直是泉界爭論的事情,我們不是書法家,那個亦“佑”亦“豐”的字型也頗難認清,假如是“元豐通寶”的話,也許就是蘇東坡在元豐元年所書,元豐通寶的初鑄時間為元豐元年,蘇東坡在元豐2年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期間有1年的時間差,這種說法也未嘗不可,也許就是因為蘇東坡的入獄造成了這枚古幣的停鑄、銷毀與短命,從而導致這枚東坡古幣的夭折,這個也許就是現在人們難得一見的原因吧。 以前,蘇東坡潑墨寫“元豐”或“元祐”只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狀態,並未發現於此版相同的錢幣,目前該幣所能確認的僅此一枚,是一枚孤品。以後,隨著歷史的推移,能不能發現與其版別相同的古幣就不得而知了。

由於本人學識淺薄,錯誤之處還望各位泉家指正。

拓圖

元豐通寶元豐通寶

本古幣拓圖

拓印元豐《東洋見聞錄》記載:

工具:紙(蟬翼扎花或其它很薄的生宣也可)。

墨(各種墨汁都可太濃了可加水,固體墨也行)。

拓包(根據要做的拓包大小取海綿一塊,團成圓狀用家用保鮮膜包起,再包一曾面布最後包一曾極細的真絲布,用皮筋纏住可調節拓包鬆緊)。

水(明凡一豆粒大小防止墨水暈染,膠水幾滴增加墨汁附著性,水250克,御守塩30克防止紙長期保存後纖維收縮紙張變形,攪拌均勻水面上放一張生宣起到過濾的作用,用紙面滲出的水)。 棕刷(打壓拓紙用)。 壓板(用紙夾和塑膠板絞成不同直徑的)。

墊板(防止錢幣移動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軟膠皮墊和書都行)。

鎮尺(壓紙) 毛筆(沾水)

製作:

1、墊板上放一小塊生宣沾濕了錢幣放上不移動。

2、上紙用毛筆蘸調好的水適量圖在錢幣上,選一大小合適的紙紙面要均勻無雜質,蓋在錢幣上。壓上壓板。

3、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吸去多餘的水,再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用棕刷打壓要輕從錢幣中間向外打,最後用保鮮膜蓋在錢幣上再打(作用是保鮮膜更薄更能把字口打清楚)。這時壓上鎮尺固定,為什麼不開始就壓鎮尺因為開始就壓一下就把拓紙壓直了,用棕刷一打很容易破。

4、上墨墨汁放到硯台中不要太濃,用拓包蘸要勻,用拓包在一生宣上錘打將多餘墨汁吸出,這是要看拓紙的乾到微微發白(一張拓片的關鍵一步),用拓包輕輕從錢中向外錘打要清墨色要淡勻(第一遍最關鍵)。然後可多遍上墨,直到滿意為止,但最後一定要把錢幣的內買輪再打一遍這樣輪廓清晰有立體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