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社區

元江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麒麟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成立於2002年7月,轄區東起柳江河沿岸,西至燎原路中段線,南起燎原路柳州市技工學校,北至西江路口西江路12號。社區總占地0.9平方公里,辦公室位於白雲路126號。

基本概況

元江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麒麟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成立於2002年7月,轄區東起柳江河沿岸(柳州市社會福利院),西至燎原路中段線,南起燎原路柳州市技工學校,北至西江路口西江路12號。社區總占地0.9平方公里,辦公室位於白雲路126號。社區有環境優雅可讓居民休閒娛樂的百岩山公園,主要管轄路段白雲路元寶新村直通美麗的柳江河畔,左依犀牛山,右傍九頭山,隔岸相望陽河工業新區。轄區企事業單位3個,民營企業1個,非公企業和個體私營戶107個,轄區有國小1所,中技校1所。元江社區屬農居混合型社區,社區居委會設立黨委,下設六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72人。轄區內總戶數2823戶,總人口8659人,其中常住戶1059戶,常住人口4241人,流動人口戶1764戶,流動人口4418人。社區正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立足於社區實情,齊心協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夯實基層組織基礎,以“五色行動”志願服務為特色,在社區服務、環境、治安、文化、教育、衛生、民政、社會化退休人員管理、就業與再就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方面努力探索,積極營造環境優雅、生活舒適的環境,努力將元江社區建設成一個“服務功能齊全、秀美、富裕、和諧、文明”的宜居新型社區

經濟狀況

元江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元江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元江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元江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社區單位

元江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社區黨建

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推行“三化”建設,提升格線化管理水平。社區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與服務方式,以社區格線化管理為抓手,健全服務網路,通過推行“三化”建設,即社區幹部隊伍專業化,社區管理規範化和社區服務精細化,進一步提升社區幹部服務居民民眾的質量和為民辦實事的能力。經過幾年的實踐,社區在總結經驗不斷前進中逐步成為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