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平雲南碑

元世祖平雲南碑

元世祖平雲南碑位於雲南省大理市蒼山中和峰麓,元大德八年(1304年)立,出翰林院學士程文海撰書。碑正面朝東,背靠蒼山,面向洱海。碑由青石座、兩截青石碑身、大理石碑額、麻石砌築圓券頂和圍護框線組成。通高5.35米,碑座長3.36米,寬2.23米,高0.9米,碑頂稍殘,碑身寬1.55米。碑身上石碑文30行,每行21字,碑身下石碑文28行,每行25字,共約1300字,現存一千餘字,直行正書。

基本信息

簡介

元世祖平雲南碑元世祖平雲南碑
雲南大理城外蒼山龍泉峰下,是著名的三月街,在這百代老街的曠壩上,聳立著一塊巍峨豐碑,在蒼煙落照中顯得分外偉岸,這就是有名的《元世祖平雲南碑》。

此碑立於巨碩的石龜背上,高達4.5米,寬1.65米,分上下兩節,中有石條擋護,邊有石框鑲砌,碑額為大理石,雕二戲珠,額篆“世祖皇帝平雲南碑”。行文50行,上石30行,每行20字,下石28行,每行25 字,共1300字。因歲月摩娑,現存1000餘字。

歷史

元世祖平雲南碑元世祖平雲南碑
碑立於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撰文者是翰林程文海。元成宗鐵木耳時,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最高行政長官)也速答兒議立此碑,歌頌元朝開國皇帝世祖忽必烈討平雲南,一統南滇的聖德神功。
雲南歷史上與中原王朝若即若離,南詔之後,大理國興,雖與宋王朝保持君臣關係,但地處邊疆,宋室勢力鞭長莫及,大理國實為地方割據政權。段氏大理國傳有22世共315年,此間宋室不向大理派官、派兵、派款,政由段氏出,這一局面到忽必烈親征討平雲南才告結束,雲南自此歸入中央王朝的區劃與轄治,因而忽必烈是一個對祖國統一大有建樹的傑出人物。
忽必烈滅南宋王朝的戰略可稱曠古未有。其行軍用兵路線是從寧夏甘肅,翻越六盤山, 由甘肅入四川松潘,然後兵分三路入滇。忽必烈親統中路大軍,跨革囊,渡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從麗江直逼洱海,一舉盪滅大理國。行經之地,縱橫萬里,多屬不毛,天塹布途,非天才大略者不敢為。掃平雲南後,元軍分兵由四川、湖北廣西幾路進逼南宋京都杭州,形成長達數萬里的大迂迴包圍圈,從而一舉滅宋。這一戰略的艱險與成功,證明忽必烈是一位膽識過人的 統帥。

碑文

碑文歌頌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赫赫功勳,對他平定雲南採取的許多政策、策略多有表述。其載:公元1252年,世祖率兵10萬人甘肅,下四川,乘革囊渡金沙江而擊大理。此前,元曾派使臣人大理招降段氏,道阻而還。11月,從麗江又“再使招之,至其(大理)國遇害”。於是,世祖統兵“薄其都城”。世祖為取信於民,沿途“禁殺掠焚廬舍”,三遣使臣入大理招降,“三返弗聽,下令攻之”,城破,大理國主段興智逃遁鄯闡(今昆明),宰相高太樣被元軍追殺於姚州。世祖用當地人士楊公“招復散亡之民,各安其業”。公元1254年春,世祖回北方,“留大將兀良合台經略之”,是年秋,“拔都闡,得興智以獻,釋不殺。”段興智“獻地圖,請悉平諸部,並條奏治民、立賦之法”,元憲宗賜興智“摩訶羅嵯”(王)稱號,令其回雲南“同輯大理”。大理國滅後,元軍父“平烏蠻部落三十七……諸蠻相繼納款,雲南平”。元滅南末後,在雲南建立中書行省,以賽典赤·贍思丁為“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置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機構,將雲南有力地控制在中央政權之下,從此,雲南正式成立省一級行政區劃名稱,大理國割據300年的歷史宣告結束。賽典赤把行省治所遷到昆明,大理作為雲南政治中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日來讀此碑,回首數百年前世祖忽必烈的業績,令人不得不喟嘆其功蓋千秋,恩被百代,而歌頌其功績的《世祖皇帝平雲南碑》,無疑是一塊見證歷史的豐碑。
此碑以正楷大字書丹,勁瘦工嚴,有歐柳遺風。想此為頌主豐碑,記經國大事,非海內高手不可落筆。而《書史會要》一書也稱其“矩夫字型純正,下筆暗合書法,亦工大字”。
此碑是雲南元碑中的精品,面洱海而屏蒼山,亦頗有碑中帝王之姿。

現況

碑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1965年雲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其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碑南側立高1米,寬0.65米的大理石說明碑。碑由大理縣文化館管理,聘請西門村村民張學友為管理員,負責日常管理及清潔衛生工作,有人前來參觀時,由文化館專門分管文物的同志前往接待介紹。

損傷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文物古蹟被視為“四舊”而遭到破壞,“元世祖平雲南碑”也在劫難逃。1967年,大理州各縣市紅衛兵集中大理城學習,學習期間掀起了大破“四舊”高潮,各處名勝古蹟紛紛被破壞,在這一高潮中,“元世祖平雲南碑”被當時參加學習的紅衛兵當作“四舊”推倒砸落地下,下截碑身右側被砸掉一角,毀壞碑文10行,近200字,碑身部份石條及牆丁石被當地民眾取走,碑體隨棄荒野。管理員張學友無能為力,只把“說明碑”收藏起來。

保護工程

1975年,國家逐步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元世祖平雲南碑的保護被提到議事日程。大理縣文化館通過調查,請當地工匠座談,做出詳細修複方案和預算,寫出報告,逐級上報到縣、州、省文化、文物主管部門,請求撥給專款進行修復。雲南省文化廳對報告作出了批覆,並撥出修復經費。大理縣革委會把修復任務交給大理文化館,具體工作由楊益清、楊玉春同志負責。修復工程按《文物管理條例》中“保護現狀和恢復原狀”的原則實施,先用吊車把上下兩截碑身和碑額裝還碑座上,用麻石砌築拱券形加固外框,上下兩石銜接處正反兩面用麻石條夾緊加固,用水泥補平被砸掉的碑體右下角及其他損壞部位,請當地書法家王永壽仿原碑文字型重書並補刻被毀碑文,將原管理員張學友收藏的大理縣人民委員會原立“說明碑”重新立於碑的南側,同時用剩餘經費修築了四面各10米的圍牆。擔任此次修復工程施工的是西門村楊鈞基建隊和區測隊,石工技師楊家鑫
1988年,大理市文化局提出將元世祖平雲南碑保護範圍由100平方米擴展至800平方米方案。經市人大主任趙枝源、副市長蒲振清、趙波、市委辦公室副主任楊士斌、市工商局長孫祥、城建部門領導及專業人員多次現場勘察研究決定,碑區擴展保護範圍確定為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共600平方米。擴展方案報省文化廳批准同意後,大理州撥專款2萬元修築保護圍牆。工程於1988年10月開工,1989年3月竣工。施工單位是大理市十一建築公司楊鳳鳴基建隊。

保護方法

按國家文物管理要求,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於1989年立標誌碑,1992年立說明碑;1991年自籌經費6000元,建碑後五開間石木結構臨時看護房,聘請專人進行日常的保護管理;1992年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和保護範圍,並繪製平面圖;1993年拍攝保存現狀錄相資料,建“四有”檔案。
2001年06月25日,元世祖平雲南碑作為元代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2年大理市文化局根據元世祖平雲南碑無保護碑亭,碑體長期置於日曬雨淋之下,風化剝蝕日趨嚴重,不利於碑體、碑文的保存;1975年重立碑體時用混凝土修補碑身的做法不符合文物保護原則要求,所築麻石拱券加固框線掩蓋了原碑外貌;現在碑區保護範圍狹小,參觀視廊和遊客無法展開,影響參觀效果,遊客可直接觸摸碑體,不利於碑體保護;碑區無展廳和功能用房及其他旅遊配套設施等現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雲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細則》、《大理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之原則和規定,制定了《元世祖平雲南碑保護維修方案》,並逐級上報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審批。
方案依據文物維修原則和碑體現狀,提出了清理、拆除原有不合理的碑身砼修補物和影響碑體原貌加固框線,用同樣質地大理青石修補碑體,還碑體以歷史原貌,建石木結構碑亭以保護碑體,使碑體免遭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損壞等具體項目及操作辦法。提出增加征地面積3180平方米,拓寬保護範圍,以碑亭為中心,東建大門,西建展廳,南北及大門兩側建內廊式功能用房,廊內設釋文碑及元世祖平雲南歷史事件文字介紹或畫卷,碑亭周邊用麻石鋪設視廊廣場,進行環境綠化、美化,完善水電服務設施,將其建成文化旅遊景點的規劃。
2003年國家文物局批准了所報方案,並下撥維修經費70萬元。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具體負責工程的實施和管理,於2005年10月—2006年5月完成了碑體加固維修和碑亭修建。施工單位是大理國光園林古建公司

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各級文化文物主管部門對元世祖平雲南碑保護管理工作十分重視,下一步將劃撥土地和下撥經費,按規劃方案逐步實施保護和維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