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宋蘇焯端陽戲嬰圖

傳宋蘇焯端陽戲嬰圖

傳宋蘇焯端陽戲嬰圖是明清時期的作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描寫端午節時的惡作劇,三個粉妝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紅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著石榴,右手用繩系著蟾蜍,正要驚嚇較小的孩子,另一個則趕來制止這場惡作劇,三孩童的手與腳皆帶金釧玉飾﹐身上則佩掛長命鎖﹐表示其出身的驕貴﹐衣紋圖案細膩﹐利用淡染色塊﹐十分成功地將人物衣著單薄下肌膚的質感表現出來。 更將人物的表情、神態很傳神地掌握,像這個拿著蛤蟆的孩,一臉惡作劇的神情,連手上的蛤蟆也閃著狡猾得意的笑容,而驚嚇過度的孩子則蹲在地上,雙手護著頭,十分害怕地顫抖著,不由得令人心生愛憐,另一個見義勇為的孩子,一個箭步趕來,神情堅定地要阻止這場惡作劇,空白的背景,更加凸顯他們神氣活現的面貌。

基本信息

文物信息

【名稱】傳宋蘇焯端陽戲嬰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明清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

絹本,設色畫。縱:88.9公分,橫:51.3公分。

描寫端午節時的惡作劇,三個粉粧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紅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著石榴,右手用繩系著蟾蜍,正要驚嚇較小的孩子,另一個則趕來制止這場惡作劇,三孩童的手與腳皆帶金釧玉飾﹐身上則佩掛長命鎖﹐表示其出身的驕貴﹐衣紋圖案細膩﹐利用淡染色塊﹐十分成功地將人物衣著單薄下肌膚的質感表現出來。 更將人物的表情、神態很傳神地掌握,像這個拿著蛤蟆的孩,一臉惡作劇的神情,連手上的蛤蟆也閃著狡猾得意的笑容,而驚嚇過度的孩子則蹲在地上,雙手護著頭,十分害怕地顫抖著,不由得令人心生愛憐,另一個見義勇為的孩子,一個箭步趕來,神情堅定地要阻止這場惡作劇,空白的背景,更加凸顯他們神氣活現的面貌。

畫幅右邊有蘇焯兩字﹐下方鈐有一方「蘇焯私印」﹐因而被認為是蘇焯作品﹐蘇焯﹐河南開封人﹐為蘇漢臣之子﹐善畫道釋人物,宋隆興(西元一一六三至一一六四年)時擔任畫院待詔﹐繼承蘇漢臣「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的畫風。從款印來看﹐宋人較無題款後蓋印情形﹐印文的形式亦較晚期﹐人物衣紋線條流暢而肯定﹐褶紋處用筆勁挺﹐用色鮮麗﹐雖能將人物在單薄衣著下的肌膚質感表現得鮮活欲滴﹐但在用色上不若宋人的厚實與溫潤﹐在寫實的功夫上﹐不若宋人的細膩雅致﹐尤其在面容的刻畫上﹐也較為老氣﹐似為大人比例的縮小﹐而石榴為多子多孫的象徵意義﹐亦宋以後流行以嬰戲為吉祥圖案的題材﹐應為明清之仿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