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鷹 (1902~1979)

傅鷹 (1902~1979)

正文

傅鷹 (1902~1979)中國膠體化學和表面化學家。福建省福州人。1902年1月19日生於北京,1979年9月7日卒於北京。1922年自燕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赴美留學,1928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科學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曾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東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教授及廈門大學教務長和理學院院長。1945年再度赴美,在密西根大學研究院從事吸附方面的研究工作。1950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石油學院教授。1954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膠體化學教研室,並任該室主任。1955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化學部學部委員。1962年起,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傅鷹1928年在他有關溶液吸附研究的博士論文中,對著名的特勞貝規則進行了補充和修改,該研究成果曾被美國一化學家在所著《吸附和色譜》一書中引用。他還在進行液體對固體潤濕熱的研究中,指出潤濕熱是總表面能變化的度量,不能完全依靠潤濕熱的大小來判斷固體對液體的吸附程度,並於1929年首創了利用潤濕熱測定固體粉末比表面的熱化學方法,有些國外學者在所著的書籍中介紹了這種方法。40年代後期,傅鷹發現了溶液中的多分子層吸附現象,將著名的BET多層吸附公式,由氣相中的吸附合理地推廣套用於溶液中的吸附,並提出了計算表面活度係數的方法。著有《化學熱力學導論》和《大學普通化學》等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